2025年滨州医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07-21

滨州医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滨州医学院录取规则:

滨州医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 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参考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第十五条 录取批次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录取批次执行。
第十六条 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校按照我校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1-1.2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院校志愿,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原则进行录取。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执行相关省份的投档规定,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接受投档,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投档考生不足时,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征集志愿考生。对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不足时,再录取后续志愿考生。
第十八条 专业录取,按照“分数优先”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将考生调剂至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按退档处理。
第十九条 录取原则上按照我校招生章程执行,如生源省招生办有特殊要求,则按其录取规则执行。
第二十条 肢体残疾考生录取生活能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
第二十一条 我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二条 对实施高考改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若某些专业按选考科目录取生源不足时,调剂录取规则和程序以省招办规定为准。
第二十三条 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考生不限外语语种,但根据医学相关专业要求,小语种考生入学后原则上须改学英语。
第二十五条 所有专业录取时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二十六条 录取结果按照教育部要求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形式公布。考生亦可登录我校招生网站查询。

滨州医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智能影像工程(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智能医学工程(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口腔医学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儿科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康复作业治疗(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康复物理治疗(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中医康复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助产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眼视光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生物制药(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假肢矫形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医学工程类
信息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中药学(本科)医学中药学类
药学(本科)医学药学类
护理学(本科)医学护理学类
中医学(本科)医学中医学类
口腔医学(本科)医学口腔医学类
康复治疗学(本科)医学医学技术类
麻醉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本科)医学临床医学类
预防医学(本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特殊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滨州医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滨州医学院简介

滨州医学院是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整体搬迁至山东省惠民地区行署驻地北镇办学,1974年11月设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独立建制为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医药学科优势突出,残疾人和康复高等教育特色鲜明,医、理、管、工、教多学科门类渗透融合、协调发展的医学院校。

办学规模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7451人,其中本科生15045人、硕士研究生2165人,面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有留学生241人。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老年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部、药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

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办学条件持续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两优两特”的办学格局。“两优”是指临床医学优势突出、药学优势明显。临床医学致力于新医科建设,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临床医学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药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与荣昌生物制药共建“荣昌产业学院”,入选我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共同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山东省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与祥隆集团共建山东省中医药“中药现代化与新剂型开发”重点实验室等。药学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7‰、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两特”是指残疾人和康复高等教育特色。1985年,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招收肢体残疾青年的大学本科专业(医学二系),开创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2012年招收视障学生,2018年招收听障学生,填补了全国医学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视障生、听障生教育的空白。近40年来,探索形成了“残健融合、教康结合、学用合一”的残疾人人才培养“滨州医学院模式”,为社会培养了1200余名残疾人医学人才,为促进国家进步文明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致力于康复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了国内领先、省内最全的医、教、康协同发展的“大康复”体系。学校现为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基地,获评“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秉承“仁心、妙术”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风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学风,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8.6万余名各类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打造了“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毕业生品牌,涌现出如美国科学院院士孟祥金等一批学术大家、行业翘楚以及救死扶伤的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育教学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山东省一流课程4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承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产学合作育人项目225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8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6部、山东省第一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部。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国家级住院医师(口腔住院医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万名护理人才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等。

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儿科学、中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特殊教育、生物制药、智能医学工程等32个本科招生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28个,“软科2024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榜专业22个。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和生物技术等4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中医学等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3年,在山东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认证”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于2020年获批认证期延长至10年;2022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ISPO国际认证,获有效认证期3年。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现有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学校进入软科中国医科实力A大学行列,“软科2024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居第31位。直属附属医院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和省级临床重点(特色)专科46个、重点学科7个。

科学研究  学校是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16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承担省部级课题300余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3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市共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研究基地1个,厅局级科研平台43个。发表SCI、CSSCI、中文核心等论文4900余篇,其中在《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等刊物发表论文14篇。授权专利3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90余项;参与开发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原创性ADC抗肿瘤新药—爱地希注射剂。主办《中国医院统计》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350人(含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7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2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享受山东省政府特贴专家1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科研团队30个。

条件设施  学校占地1600余亩,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国有资产18.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0余万册、电子图书420余万册。有实践教学基地180个,其中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编制床位2852张。烟台附属医院是烟威地区首家省属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附属烟台山医院是国内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编制床位2016张。附属烟台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编制口腔综合治疗椅位430台、床位60张。附属中医医院是山东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编制床位821张。

交流合作  学校先后与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坎特伯雷大学、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瑞典国家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医疗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美宝集团、奥托博克(中国)、荣昌制药、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大型医药集团,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育资源共享、高层次人员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学术科研攻关、海外引智引才、协同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