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07-20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录取规则: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录取规则

四、招生录取组织机构及录取规则
1.学院成立普高招考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制订工作计划、讨论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并设立招生监察小组,负责对普高招考工作的监督和考生投诉、申诉及处理。
2.招生办公室负责实施普高招考的日常工作。
3.录取规则:
(1)招生对象:招收参加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
(2)学院招生录取工作按国家及各省高职高专的规定和程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福建省高职(专科)批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录取模式进行录取。
(4)学院执行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加分政策,按加分后的成绩确定专业。
(5)招生工作在学院党委纪检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录取结果将及时通过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招生网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广告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智能建造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集成电路技术(专科)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科)财经商贸工商管理类
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科)教育与体育体育类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科)医药卫生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动漫制作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建筑室内设计(专科)土木建筑建筑设计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文化艺术艺术设计类
早期教育(专科)教育与体育教育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类
影视动画(专科)新闻传播广播影视类
学前教育(专科)教育与体育教育类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服务类
西式烹饪工艺(专科)旅游餐饮类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物流类
电子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电子商务类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财经商贸财务会计类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科)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类
鞋类设计与工艺(专科)轻工纺织轻化工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电子信息计算机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装备制造自动化类
工程造价(专科)土木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类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建筑土建施工类
空中乘务(专科)交通运输航空运输类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简介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品牌之都—福建·晋江,由晋江市委、市政府主导,澳门金龙集团和福建恒安集团、安踏集团、浔兴集团、艾派集团五大知名企业共同创办,2006年4月开始筹建,2009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是福建省示范校、“双高校”。学校设有智慧制造学院、健康生活学院、服务经济学院、文创学院、建筑学院、教育学院、数字技术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产业开设食品、鞋服、机电、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建筑、电商物流、财管会计、动漫、影视动画、学前教育、体管等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产业学院5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实训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等,综合实力位列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一阵营、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第一阵营。

学校以**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跟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步伐,坚持需求导向,传承“晋江经验”,抓住地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的区位优势和五大集团企业办学特色,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依托产业设置专业,根据企业及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尊重教育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大师组成的“三元双师”型师资队伍,秉持“明道、励学、笃行”校训精神,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职业启航创新育人”办学理念,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培育“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四会”(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工作)“专业技能过硬、特长发展好、数字能力强”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五层次办学 需求导向精准育人

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职业启航班-群教学法”五层次办学。产教融合是指政策层面,学校紧跟国家相关政策,主动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依托产业设专业;校企合作是指合作主体层面,校企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企业学院是指合作模式层面,形成校企一体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招生招工、师资队伍等“九个一”工作机制,校企一体化育人;职业启航班是指合作切入点层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打破院系和专业格局,整合利用校企双方教育教学资源,“岗课赛证”融通,精准育人;群教学法是指教学模式层面,校企整合课程、教师、教学实训基地等,实现“多师同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效。5个企业(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产业学院,实践成果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建设企业学院 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案例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内涵发展创新案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打造“二元制”人才培养品牌》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案例。

二、“三元双师”创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施“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匠师”组成“三元双师”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施行大师、匠师、技师与教师系列职称并行互通的“双轨制”职称评聘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执行董事王树生博士是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借助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晋江市优秀人才政策和民办灵活的办学机制,引进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原院长杨承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特殊膳食食品标准化委员会主任蔡木易教授、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王万绪教授、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高级工程师、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宝东等大师及顶尖专业带头人,打破技术技能天花板,引领专业群建设、应用技术研发、产品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实施“全员导师制”和“四员协同”思政育人,不拘一格培养聘用校企年青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干事创业热情高。近五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基于群教育理念下“三元双师”型教师成长道路模式综合改革》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三、群教育被需值教育落实立德树人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立德树人。群教育是培养学生群意识和群能力的教育,通过群的方法使个体能够合群、成群、乐群、善群,具有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等属性。被需值教育是提升学生被需要的素养及其价值的教育。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理念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抓手,通过实施文化育人进课程工程、手工匠培养工程、群教育被需值教育文化建设工程、社会服务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常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营造了“靓装、微笑、被需要”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被需值和合作性、利他性、集体性、社会性等群意识及能力。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理念已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品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研究实践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四、扬长教学特长发展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业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扬长教学特长发展原则,以群教育和被需值教育为文化基因,以氛围和节奏为外在表现,融合党史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非遗文化、职教文化和企业文化,弘扬传承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文物精神,推进“11231”工程(崇拜1位英雄人物、掌握1项专业技能、擅长2项体育运动、唱好3首歌曲、会做1道菜),开展“学生特长发展”“数字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会点啥”等系列主题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运动习惯比试大会、社团才艺展示等文体活动,挖掘培育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还给学生自信和阳光,培育“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手中有爱)“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四会”(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工作)“专业技能过硬、特长发展好、数字能力强”的高素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校篮球队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大学生篮球赛一等奖、舞龙项目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1名同学荣膺中华职业教育社“最美职校生”称号。

五、“三位一体”培训体系助力社会服务提质升级

聚焦产教科城融合,依托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发挥全国轻工行指委皮革制鞋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泉州市鞋业职业教育集团、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和泉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优势,充分整合政行校企研资源,协同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有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个、省级科技特派员3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6人。搭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设“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位一体培训平台、构建“思政教育+文化养成+技能提升”三位一体培训目标、实施“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技能证书”三位一体技能提升行动,形成四个“三位一体”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打造“三元双师”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精品在线开放培训课程,对接产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服务社会为抓手,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职工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等各类社会培训;承办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福建省选拔赛,全国鞋服饰品及箱包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海鲜烹饪技能大赛、泉州市“数字工匠”建筑行业BIM技能竞赛等各类各级技能大赛,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全面提升,入选福建省工匠学院 。

六、海丝学院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

建设“海丝学院”,政校侨企一体化推进国际化办学,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职教出海。设立国际学院和归国华侨联合会,发挥高校侨联主体作用和地方侨联纽带联通、海外乡团资源支撑作用,共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等地“海丝学院”,形成“高校侨联+地方侨联+海外乡团”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高地,招收培养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留学生百余人,年培养培训学员超百人,举办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数字能力课程班”、泰国中小学中文课程项目等,累计接待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华人华侨访问团以及港澳台青少年游学团等百余团近万人次。国际化办学经验入选中华职教社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职业教育合作优秀案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典型案例,并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等活动作经验分享,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荣获省级“五好”侨胞之家。

七、“146”党建模式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构建“146”党建工作模式,一融双优,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体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习贯彻**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传承“晋江经验”,开设“晋江经验”校本思政课,发挥晋江非公企业党建经验优势,与恒安、柒牌、盼盼等50余家校外单位党(委)支部建立党建共建关系,每年联合开展专题学习、技能交流、科技创新、歌咏比赛、运动会和主题党日等活动100余场次,多渠道多方式扎实推进校企党建共建、文化交融,推进人才培养和党建团学紧密结合,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大学文化融入车间,学员与学生、教师与企业技师互学互促共成长,立德树人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整合,实现了校企文化深度交融,凝聚力和党建活力不断增强,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文化基础,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