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录取规则: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录取规则
第三章 录取原则
第七条 我校按各省(市、区)的相关录取规则执行。专业安排办法:按照考生投档成绩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对报考的专业计划已录取满额且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院将在缺额的专业中进行安排,对报考的专业计划已录取满额且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作退档处理。在要求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的省(市、区),我校遵照该省(市、区)的要求进行录取。
第八条 各专业录取原则上不限外语语种和男女比例,新生入学后,学校开设的公共外语语种仅为英语。
第九条 我校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对考生身体状况进行审核,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4个专业不招收辨色能力异常(色盲、色弱),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火电厂集控运行、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10个专业均不招收辨色能力异常(色盲)考生。考生录取后经学校体检复查不合格或体检结果弄虚作假者,学校将报请考生所在省(市、区)招生委员会批准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十条 我校认可考生所在省(市、区)招办制定的加降分政策。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供应链运营(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智能机电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发电运行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
移动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
热工自动化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智能控制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
移动应用开发(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市场营销(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环境工程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环境保护类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大数据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输配电工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供用电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热能与发电工程类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电力技术类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结果一般在投档后3-10个工作日可查询,具体时间因批次审核进度、退档处理等因素有所差异。
影响录取结果查询时间的核心因素
1. 高校审核流程耗时
投档后,院校需审核考生成绩、专业要求、体检信息等档案材料,常规审核需3-5个工作日,但遇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调剂或退档争议等情况,审核周期可能延长至10天。
2. 批次类型差异
提前批:因涉及特殊招生类型(如艺术类、军校等),审核流程更复杂,通常需5-7天。
普通批次:多数院校在3-5天完成审核。
征集志愿批次:因需汇总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名单,结果更新可能延迟1-2天。
3. 退档及调剂处理
考生若未服从专业调剂或被退档,需等待退档流程结束后重新进入征集志愿流程,此阶段可能额外增加1-3天等待时间。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前身重庆电气工业学校于1953年5月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成立,后更名为重庆电力工业学校,是全国首批七所电力中等专业学校之一。1953年9月更名为重庆动力学校。1958年更名为重庆电力学校。1980年和1994年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力类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单位、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庆电力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电力教指委办事机构(教学质量评价办公室)及供用电专委会主任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单位、重庆市首批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重庆市高职诊改试点院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有九龙坡和潼南2个校区,占地面积共1466亩。学校设有电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素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研究部)、培训与创新创业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体育工作部等10个教学院部,开设有34个招生专业,涵盖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资源环境与安全、财经商贸、旅游等专业大类。学校专业设置以能源电力类为主,实现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产业链各环节全覆盖,水、火、风、核能、太阳能、生物质等发电类型全覆盖, 220V至1000kV电压等级全覆盖。
学校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建成虚实一体,覆盖电力全产业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行业特色突出、国内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场所187个。新能源发电智能微电网实训中心、智能配网实训基地、智能变电站运行实训室、风力发电机组装调实训基地、汽轮机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实验室、海尔物联网实训中心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学校作为重庆电力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充分利用职教集团、校董会等平台和行业办学优势,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核电集团、五大发电集团等电力大型龙头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30个,有效保证了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要求。
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5项,主持编写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5个,参与编写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8个。拥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重庆市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专业2个,市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3个,重庆市骨干专业7个。建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8门、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重庆市在线开放课程14门,重庆市线下一流课程1门,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重庆市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部级教师团队7个,电力行业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和其他院校共建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建成重庆市“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卓越工程师人才基地1个、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教师企业示范流动站1个。牵头重庆市电力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和企业共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拥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院校名师培养计划1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重庆市特殊人才1人、国网电网公司优秀专家2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评标专家33人、电力新技术应用推广专家17名、国家注册工程师10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0%。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现有在校生约13000人。近三年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97%以上,供需比保持在1:8左右,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5%以上。与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建集团、地方电力等数百家企业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超过50%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超过40%的毕业生进入中国500强企业。毕业生以德为先,博闻强技,敬业乐群,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尽职尽责扎根一线,迅速成长为企业各岗位上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毕业生中涌现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创新能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的优秀代表。
(更新时间: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