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湖南高考新闻
导航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新闻

2023-05-18


2023年湖南省高三联考试题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民工通常是指具有农村户籍但已在城镇做工的劳动者。图示意我国2008—2021年50岁以上和20~30岁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比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由2008—2021年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变化,可推测该时段我国农民工(

A. 平均年龄增大 B. 老龄化率降低 C. 受教育年龄延长 D. 占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2. 该时段内不同年龄段农民工占比变化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改善该问题的措施是(

A. 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 B.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

C. 增加农民工技能培训 D. 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不断上升,可推知农民工平均年龄增大,老龄化提升,A正确,B错误;受教育年龄长短需要从20~30岁农民工的占比变化来判断,50岁以上农民工的占比无法推测,C错误;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而农民工中常住城镇人口数量和我国城镇人口总量未知,故农民工占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使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供需矛盾加剧,进一步增加劳动力成本,A错误;农民工回乡创业改变了农民工的从业地点,对劳动力的成本基本无影响,B错误;增加农民工技能培训可提升农民工的素质,将提高其价格,增加劳动力成本,C错误;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将减少对农民工的使用,供需矛盾缓解,降低劳动力成本,D正确。故选D。

【点睛】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降低经济增长对低级出口和外国投资的过分依赖;加薪则“倒逼”企业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

2020年,河南鹤壁工业园内建成世界最长的管状皮带输送机。煤炭由专列运抵鹤壁工业园火车站后,舍弃原来的公路转运,通过管状皮带输送机直接运入工业园发电厂原煤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引起鹤壁工业园内煤炭运输方式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成本 B. 原料成本 C. 环境需求 D. 劳动力价格

4. 鹤壁工业园内煤炭运输方式转变后,园区内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商服用地 B. 交通运输用地 C. 公共设施用地 D. 工矿仓储用地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管状皮带输送机属于管道运输,可减少粉尘进入大气,但需要增加建设和运营成本,因此,煤炭运输从公路运输转变为管道运输,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但是交通成本会上升,A错误,C正确;劳动力价格与原料成本与园区煤炭的运输方式关联不大,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煤炭运输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占用土地建设管状皮带输送机线路,增加了交通运输用地,B正确;煤炭运输方式转变与商业、服务业和公共设施关联不大,因此公共设施用地和商服用地不会增加,反而可能因为线路选址等导致其略有减少,AC错误;由于煤炭减少了公路转运环节,因此减少了在火车站的仓储需求,工矿仓储用地会减少,D错误。故选B。

【点睛】管状皮带输送机属于管道运输,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管状皮带输送机需要建设运送线路,会增加土地利用面积。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是新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2001年起,为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林,人们在中游修建了输水堤防、生态闸等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却阻断了洪水自由漫溢,使中游胡杨林逐渐退化。2016年起,人们打开生态闸输水,使漫溢水面面积在特定月份达到最大,中游的胡杨林生态开始好转。监测发现漫溢输水后期,胡杨林下的土壤出现盐碱化现象。图示意2016—2017年塔里木河中游输水漫溢水面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人们打开生态闸输水,使漫溢水面面积在特定月份达到最大,是因为该月份(

A. 下渗强 B. 降雨多 C. 蒸发弱 D. 冰雪融水多

6. 为减轻胡杨林下的土壤盐碱化,中游输水漫溢的水量宜满足(

A. 胡杨生长需水量 B. 淋盐洗盐需水量

C. 土壤饱和需水量 D. 农作物生长需水量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内陆,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水资源较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一般在7-8月气温最高,径流量最大,蒸发量也最旺盛。据图可知,漫溢输水面积最大应该在9月,此月份白昼变短,气温下降,蒸发也减弱,有利于提高漫溢水面面积,C正确;从5-8月一直进行的漫溢输水使土壤层中的水分含量不断增多,所以9月下渗较弱,A错误;9月降雨已经开始减少,且降雨在河流水源补给中占比较小,B错误;9月冰雪融水量已经大幅减少,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漫溢输水后,除满足胡杨生长所需水量外,如果输水量继续增加,潜水位将快速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向表层集聚,引起盐碱化;通过降低潜水水位或者引淡淋盐均可减轻盐碱化,但是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水资源十分珍贵,若漫溢输水量达到土壤饱和需水或淋盐洗盐需水,会加剧水资源紧张,引起流域的生态问题,是不可持续的举措,故A正确,BC错误;漫溢输水不是为了灌溉流域内的农作物,且种植业耗水量较大,不宜作为输水量的控制指标,D错误。故选A。

【点睛】塔里木河全长2 176千米,是我国最长内流河。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流经过之处,绿洲广布,农业发达,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因中、下游河水渗漏蒸发,且由于引水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

2021年,某知名石化公司与某光能公司合作,在江苏常州某加油站(32°N,120°E)顶棚安装太阳能发电光伏板,实现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达到“碳中和”,如图所示。为保证发电效益最大化,光伏板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自动调整与顶棚的夹角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石化公司与光能公司合作实现“碳中和”的方式,将有利于(

A. 促进技术创新 B. 降低管理成本 C. 提高供电稳定性 D. 节约土地成本

8. 夹角α达到最小值时,该地所处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石化公司的油类产品会产生碳排放,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但安装发电光伏板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根据材料可知,二公司合作的方式是将发电光伏板安装在加油站的顶棚上,利用了顶棚的闲置空间,并没有通过研发解决技术难题,因此可以节约土地成本,但对技术创新作用不大,D正确,A错误;该合作方式由两家公司共同完成,与一家公司完成的方式相比,人员和业务管理等环节会增加,因此管理成本会上升,B错误;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巨大,常州处于东部季风区,阴雨天气较多,因此供电的稳定性不会提高,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光伏板与顶棚的夹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所以α达到最小值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其纬度为32°N,由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可知,节气应为夏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可以迁移知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

有研究表明,昼夜温差小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河南省淮滨县地处淮河流域,农民种植小麦历史悠久。当地5月降水较多,利于弱筋小麦生长,当地却少有种植。2006年,当地政府抓住国内外弱筋小麦供不应求的时机,推动农民从外地引种弱筋小麦,但农民种植热情不高。2020年,当地政府通过引进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并采用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民参与第二、三产业,之后农民种植热情高涨。目前淮滨县弱筋小麦的种植面积占比达9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淮滨县5月降水多利于弱筋小麦生长,是因为较多的降水能(

A. 减少大气颗粒物 B. 降低白天温度 C. 增强地面辐射 D. 增强大气散射

10. 与2006年相比,2020年农民种植弱筋小麦热情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增加 B. 单产提高 C. 种植技术提高 D. 收入增加

11. 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直接导致淮滨县农业(

A. 商品率提升 B. 种植结构改变 C. 耕地面积扩大 D. 机械化水平提高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降水多利于弱筋小麦生长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小,降水多会导致大气中的云层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减少,地面辐射减弱,引起白天气温下降,因此B正确,CD错误;降水可促进大气中的颗粒物沉降至地面,但是该过程对气温变化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淮滨县的自然条件利于弱筋小麦的生长,且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因此与2006年相比,2020年该地弱筋小麦单产、种植技术和国内外弱筋小麦供不应求的局面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食品企业入驻后,农民除了第一产业外,也可以参与到第二、三产业中,后两者的产品附加值较高,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题详解】

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入驻,增加了弱筋小麦的生产量,加工后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农业的商品率将显著提升,A正确;种植结构主要是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农民改种弱筋小麦,只是改变了粮食作物的品种,因此种植结构没有直接变化,B错误;农业的耕地面积取决于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规划,企业入驻后工业用地增加,因此耕地面积可能不变或缩小,C错误;入驻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食品加工,对农业的机械化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与晴天相比,阴雨天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1、T2、T3、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2、T3阶地由砂砾组成,T4阶地上覆盖黄土。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导致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海拔不同因素是( )

A. 岩性组成 B. 沉积物覆盖厚度 C. 形成年代 D. 构造运动幅度

13. 从阶地组成物质推断,和T1相比,T2形成时河流( )

A. 流量小 B. 含沙量高 C. 流速快 D. 汛期长

14. 该地沉积物从湖泊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表明该地(

A. 气候变干 B. 湖泊扩张 C. 流水侵蚀加剧 D. 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12. D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桑干河南岸两处T4阶地的岩性组成、形成年代相同,沉积物覆盖厚度基本一样,故A、B、C错误;从两处地层特征可知,该处存在断层,岩体的相对升降差异引起阶地海拔不同,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由文字材料可知,和T1相比,T2阶地组成物质粒径更大,由于河流搬运物质的大小与流速呈正相关,因此T2形成时河流流速更快,C正确;河流的流量和含沙量与沉积物的厚度呈正相关,与粒径关联不大,A、B错误;汛期长短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其变化特征,与沉积物的粒径关联不大,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湖相沉积地貌反映以流水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湿润;黄土沉积反映以风力作用为主导的地理环境,一般较干旱。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可知,当地气候由湿变干,湖泊萎缩,流水侵蚀减弱,故A正确,B、C错误。由剖面图可知,从湖相沉积到黄土沉积的变化期间,断层并未发生,地层保持水平,说明地壳运动较弱,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判断: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河流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游、中游因比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比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养分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自东向西依次分布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监测发现,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有机碳存蓄能力,荒漠草原的有机碳存蓄能力最弱。图示意三种草原土壤表层(0~10cm)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变化及土壤质地所占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在三种草原中,有利于草甸草原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积累的自然条件是(

A. 降水量较少 B. 微生物作用较弱 C. 生物循环较快 D. 生物量较大

16. 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存蓄能力最弱是因为该草原土壤质地(

A. 砂粒占比最大,孔隙度高 B. 黏粒占比最大,孔隙度高

C. 砂粒占比最大,孔隙度低 D. 黏粒占比最大,孔隙度低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地表植被残留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材料中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自东向西依次分布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由所学知识可知,草甸草原的降水较多,生物量较大,季节性枯萎向表层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导致积累下来的有机质较多,故有机碳含量较高,A错误,D正确。气温越低、降水越少,微生物作用越弱,分解作用越慢,土壤有机碳含量积累越多。三处草原地处同纬度地区,气温相似,草甸草原因为降水多,微生物作用较强,B错误。草甸草原降水较多,生物循环较快,不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留存,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三种草原类型中土壤质地均表现为砂粒≥粉砂粒≥黏粒,荒漠草原砂粒占比最大,土壤粒径相比于其他草原类型大,孔隙度高,土壤保水性差,土壤结构疏松,有机物质流失快,土壤有机质存蓄能力弱;草甸草原土壤黏粒越多,土壤粒径越小,保水性越强,土壤微生物活动越好,越有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与土壤碳循环,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由此可见,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一个重要因素。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其中,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黏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黏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南潭丰洋湿地位于南渡江西侧,北距海口主城区约30千米。湿地内每年会出现“水退为田、水漫为洋”现象,千百年来形成了“有田种田、靠洋打鱼”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1988年海南建省后,海口市常住人口迅速突破百万,自然湿地逐渐被开垦为农田、水产养殖场并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靠天吃饭”的历史得到改善;2017年湿地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化与湿地保护协同共生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

材料二 图示意潭丰洋湿地周边地理环境

(1)指出潭丰洋湿地形成于南渡江西侧且面积较大的地形原因。

(2)推测“有田种田”农业生产方式的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中阐述该湿地经历了两次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第一次是1988年海南建省,第二次是2017年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任选一次变化,对产生该变化的理由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南渡江西侧等高线稀疏,数值小,海拔较低,低地面积较大;多河谷、湖盆等天然洼地,储水空间较大。

(2)时间安排:旱季(或11月~次年4月)。理由:旱季降水少,湿地水位下降,大量低地出露、耕种面积大;旱季时台风、洪涝等灾害少,减少农业损失;雨季时泥沙和营养物质大量沉积,提升土壤肥力。(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理由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1988年海南建省:常住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增大,自然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和水产养殖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该地靠近城区,距离市场近,利于产品销售;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对旱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生产的稳定性。(须明确选择时段,否则不得分;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解释部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017年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该地距离城市近,发展传统农业效益较差;市场对高质量和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前期农业生产导致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服务功能被削弱。(须明确选择时段,否则不得分;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解释部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潭丰洋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与湿地形成的关联、气候与水文变化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看到,与东侧相比,南渡江西侧等高线更稀疏,因此坡度较小的低平土地面积更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更多,天然洼地较多,利于蓄水,地下潜水通过火山地貌区地表裂隙涌出、漫溢和汇流,形成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类型多样的湖泊湿地等。

【小问2详解】

湿地发挥着生态、调蓄、经济等功能。结合材料可知,潭丰洋湿地所在区域海口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5至10月为雨季“水漫为洋”(占年降水量的85%),利于发展渔业;11月到次年4月降水少“水退为田”,水位下降,土地出露面积大;火山岩溶地貌区适宜农业耕种的土地少,因此利用季节性出露的大片土地,可保证较大的种植面积。此时台风较少,发展种植业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雨季低地被淹没,泥沙和营养物质大量沉积,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且得到休耕。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任选一次变化并作出合理解释。第一次变化主要强调人口增加带来的农业开发,并说明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第二次变化主要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带来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可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988年海南建省,大量人口涌入,常住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增大,自然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和水产养殖场,可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该地靠近城区,距离市场近,利于产品销售;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对旱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生产的稳定性。2017年该地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后开始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化与湿地保护协同共生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原因是该地距离城市近,发展传统农业收益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后期阶段,市场对农产品的品质和种类要求提高,对高质量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增加;前期农业生产导致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服务功能被削弱,需要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现湿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西曼加利索湿地公园是位于南非东部海岸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生命的奇迹之地”之称。遗产地内分布多个湖泊、沼泽,生长100多种珊瑚和大面积的芦苇。为促进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南非在其附近自南向北修建了多个小机场,吸引来自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及国内大机场中转而来的国际游客。

材料二 图示意伊西曼加利索世界自然遗产地及附近区域概况。

(1)简析地理位置对该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相比大机场,说明在遗产地附近修建多个小机场对生态环境的益处。

(3)评价以航空运输为主交通运输方式对遗产地游客量的影响。

【答案】(1)位于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位于海陆交界处,拥有受海洋和陆地共同影响的多样生态环境。

(2)小机场面积小,占用土地资源较少,对植被、地貌、水文等扰动小,生态破坏较少;小机场分布较分散,引导游客分流,降低景点游客量峰值,减少环境污染。

(3)有利:航空运输速度快,多个小机场可加快游客集散,增加游客总量;不利:航空运输受天气变化影响大,连续性较差,使游客量波动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伊西曼加利索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与选择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等)。据图可知该遗产地位于26°S—29°S之间,属于亚热带地区,充足的光照、热量条件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生存。该遗产地既包含了海洋部分,也包含了陆地部分,且有多个河流入海口、湖泊、沼泽等,拥有多样的小生境,利于海生、陆生、海陆两栖等生物的生存,从而使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提升。

【小问2详解】

相比于大机场,小机场对生态环境的益处包括对环境扰动较少和使景点游客量峰值减小。小机场面积小,修建时占地较少,因此对植被、地貌、水文等扰动较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较少。多个小机场自南向北散布,可有效限制每个机场的游客数量,从而使景点游客量峰值减小,这样不易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将下降。

【小问3详解】

评价航空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对遗产地游客量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航空运输是一种运速快、价格高的运输方式,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该地气候较干旱,有较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对于遗产地的游客量而言,多个小机场的修建,可发挥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势,使游客快速集散,有利于游客总量增加;但是由于受到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及天气变化影响,某些时段航空运输的连续性较差,使游客量的波动较大。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地降水受水汽含量、气流运动、坡度、坡向、坡高等因素影响。

材料二 太行山脉是我国东部地区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某地理学者自西北向东南沿小五台山—大房山一线开展研究工作,统计了沿线地形、气流运动速度与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研究区水平距离105千米处降水量最多,说明其原因。

(2)与大房山相比,小五台山附近形成降水量较小的高值区,推测其形成条件。

【答案】(1)该处位于太行山东坡山麓,坡度较大;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暖湿气流遇山脉阻挡后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云并形成大量降水。

(2)小五台山比大房山距离海洋更远,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小;小五台山海拔高,气流降温幅度大;小五台山附近上升气流运动速度大,利于水汽凝结。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沿小五台山—大房山一线地形、气流运动速度与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图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降水的形成条件、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东亚季风区的大气环流特征、地方性分异规律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降水形成一般需要充足的水汽、水汽抬升降温并凝结、充足的凝结核,在大尺度区域,前两者更加重要。读图可知,研究区水平距离105千米处对应的地形刚好是从华北平原向太行山东坡过渡的区域,地形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太行山地区位于东亚季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水汽为东南季风从西太平洋海区挟带而来。充足的水汽遇到山脉阻挡后,迅速抬升降温,凝结成云,形成地形雨。

【小问2详解】

水汽和降温是太行山地区形成降水的重要条件。与大房山相比,小五台山的海拔更高,位置距离海洋更远。由气流运动速度分布图可知,小五台山附近的上升气流速度大,说明水汽的抬升幅度大,降温幅度大,有利于水汽凝结;距离海洋越远,水汽含量越少,再加上大房山大量降水后,水汽含量进一步减少。因此,小五台山附近产生了一个降水高值区,但是其降水量比大房山少一些。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省电力供应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江西2020年的能源消费量为9808万吨标煤,省内生产原煤227.23万吨,几乎没有原油、天然气生产,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条件较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进行新能源替代转型势在必行。有专家提出,江西省应主动寻求跨区域新能源合作,与国内资源优质区所在地政府联合组建大规模新能源电力供应源地,建设专属跨区输电通道,实现电力的自主、稳定、可持续供应。

材料二 图左示意江西省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右示意江西省2016-2020年逐年水电发电量。

(1)根据江西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特征,分析其应主动寻求跨区域新能源合作的原因。

(2)从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条件角度,为江西省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选择一个优质的新能源合作区域,并说明理由。

【答案】(1)能源生产结构以煤炭为主,水电发电量有下降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新能源占比低;能源自给率低。

(2)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相比,内蒙古自治区降水更少、晴天更多,太阳能更丰富;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地形平坦、植被稀疏,风能资源更丰富。(若选择山西省,则不得分;因果逻辑准确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能源结构评价与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双碳”和能源安全背景下新能源替代转型加速,太阳能、风能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但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江西省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禀赋较差,依赖本地资源开发的能源转型困难。故江西省主动寻求跨区域新能源合作,从“为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考查。本小题考查“为什么”。从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江西省应主动寻求跨区域新能源合作的原因:从题目材料看出,江西省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新能源条件较差,水电发电量有下降趋势;江西省能源消费以火电为主,新能源占比低;二者对比可以得出江西省能源的自给率低。

【小问2详解】

本小题考查“怎么做”。太阳能、风能多少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密切相关。结合我国的降水量与冬季风时空分布特征可推知,与山西省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太阳能与风能资源条件均更好。内蒙古自治区气候更加干旱,降水量更少,晴天更多,太阳能资源更丰富;同时,其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地形平坦,植被覆盖更差,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小,风能资源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