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文综试题

2020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2020-05-14 17:13

 

2020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西周大多诸侯国的青铜器皿上出现了与周王铭文书写极为相似的文字形式,这不仅在黄河中下游诸侯国出土,而且在南方的吴、越等诸侯国也多有发现。这表明当时(   ) 

A. 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C. 工官制下对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D. 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

 

2. “ 开芳宴图 ” 是宋金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主要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和睦与恩爱。其构图大多是夫妻二人端坐桌前,侍从奴仆左右侍奉,营造出墓主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儒家思想的影响

B. 经济水平的发展

C. 政治权力的干预

D. 绘画技术的进步

 

3.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对于基层乡村治理都十分重视。如表为部分朝代有关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这表明表(   )
 

时期

主要内容

秦汉

基层组织既发挥基层政权作用,又带有半自治性质。

唐宋

由乡里制向保甲制、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A. 基层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B. 乡村军事职能日益增强

C. 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D. 君主专制得到显著强化

 

4.  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江浙地区曾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大量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往北方。但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几乎每年要从湖广、江西等地调运大量粮食。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明清江浙地区(   ) 

A. 农业生产技术渐趋衰退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政策调整导致人口剧增

D.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5.  如图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申报》上刊载的一篇关于 “ 哈德门 ” 牌女士香烟的广告。这反映了当时(   )
 

2020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A. 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

B. 民族企业积极采用舆论宣传

C. 女性成为烟草业消费主体

D. 民国成立推动社会习俗转变

 

6.  《天演论》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 1906 年《民报》主要撰稿人胡汉民评价《天演论》: “ 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 ” 这反映了(   ) 

A. 维新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

B. 《天演论》催生国人民族观念

C.“ 进化论 ” 助推革命浪潮

D.“ 物竞天择 ” 观念受民众推崇

 

7.  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历史学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来金、宋元之际、明清之交、晚清等异族入侵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吸取历史教训

B. 树立民族自信心

C. 抨击日本侵略

D. 探寻抗战的方法

 

8.  如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
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进程
 

时间

改革进程

1978 年 12 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 18 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1979 年上半年

贵州、四川、甘肃等地一些贫困生产队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80 年 5 月

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

1980 年 9 月

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第一书记座谈会,最终肯定了已产到户

1981 年 10 月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以文件形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 年 9 月

中共十二大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强调要长期坚持

A. 对外开放面临强大的阻力

B.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高速发展

C. 经济体制改革中争议很少

D. 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9.  梭伦改革的措施包括: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这些措施(   ) 

A. 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B. 提升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C. 促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 扩大了雅典的民主范围

 

10.  如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三幅作品都体现了(   )
 

2020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A. 现代主义精神

B. 理性主义精神

C. 现实主义精神

D. 批判主义精神

 

11.  二战结束后,美国本来计划在日本推行全面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但很快又决定发动美国的大企业重建日本经济,甚至鼓励日本组建军队。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 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需要

C. 美国军事实力的下降

D. 使日本成为驱洲反共堡垒

 

12.  撤切尔夫人执政后,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国企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政府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这反映出(   ) 

A. 英国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

B. 凯恩斯主义是错误的

C. 撤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

D. 英国放弃了国家干预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传统的崇俭黜奢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消费观不断涌现。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时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展现出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 “ 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 ” 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城市风气逐步由淳朴转为奢靡,商贾地主奢侈腐化,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张邦建《明代中后期消费的特点及消费观的变化》
材料二  17 、 18 世纪,社会各阶层奢侈消费经济逐渐兴起,随着贸易大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大量金钱被投入到时尚奢侈品消费当中。英国作家丹尼尔 • 笛福这样描绘当时的英国社会: “ 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 与 16 世纪不同的是 17 、 18 世纪英国消费竞争的主体主要是个人,消费竞争是为了展示个人的地位和荣誉。
﹣﹣摘编自昊冠中《现代消费社会的起源: 17 、 18 世纪英国消费问题研究》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普遍存在社会奢侈消费风尚的原因,并简析其积极意义。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和 17 、 18 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并简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维新思潮的比较
 

早期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维新思潮

早期维新思想是从洋务思潮中分化出
来的、并逐步发展为否定洋务思潮的重要
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
福成、郑观应等,他们在政治上主张学习
西方政治制度,实现 “ 君民共主 ” :在经。
济上主张 “ 以商为本 ” ,发展私商,与西
方进行 “ 商战 ” ;同时他们都具有强烈的
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
思想。但他们仍然视西学为器,中学为道,
西学为内容,中学为根本。

变法维新思潮主要表现为替戊戌变法提供理
论依据和改革方案,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复等,他们提出了完整的变法纲领和
变法措施,从理论上论证了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
合理性。该思潮的主要内容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改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 “ 工商   立国 ”
的经济思想,要求废除洋务和清政府对工商业的
垄断:批判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旧学,提倡建设
以新学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伦理观。

﹣﹣船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从材料中提取早期维新思想和变法维新思潮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三、(共1小题,满分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适应 “ 新政 ” 需求,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律大臣,对旧律进行大规模的变通修订。 1911 年,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是第一部与当代刑法有直接历史渊源的刑法典,体现了近代刑法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 “ 八议 ” 。 “ 十恶 ” 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其中规定: “ 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 ” 在原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的区别,而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内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
﹣﹣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清末 “ 新政 ” 时期的刑法变革》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新刑律》的特点。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政府的刑法改革。

四、(共1小题,满分0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 “ 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 “ 总谅解 ” , 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 “ 一批可怜虫 ” ,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永乐十九年( 1421 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 后又调至四川、贵州等地。常微服私访,问民疾苦。宣德二年( 1427 年),宣宗亲征汉王朱高煦 ’ 于谦从征有功,次年,巡按江西,由于廉洁奉公,平反冤狱,严惩贪污,声誉卓著。宣德五年( 1430 年),于谦以兵部右待郎身份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时 “ 三杨 ” 在内阁,都很看重于谦。于谦在山西、河南任巡抚 19 年,政绩卓然。他豁免农民欠租,减轻商旅税率,设置各州县的 “ 平准仓 ” 、 “ 惠民药局 ” ,调节粮价,赈济贫苦,广修道路。正统十三年( 1448 年),于谦被召入京任兵部左侍郎,后在 “ 土木之变 ” 中临危不乱,担负起扭转局势的重任,最终稳定了朝局,成功抵御了瓦刺大军,维护了明朝统治。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历史功绩。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谦取得功绩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