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上海各专业学费一年多少钱 怎么交学费?如何交学费

2025-11-26

2025年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上海各个招生专业中学费在18000到20000元之间,根据五米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可知其中: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上海本科批日语专业学费为18000元、本科批英语专业学费为18000元、本科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费为18000元、本科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为20000元、本科批软件工程专业学费为20000元等等。以下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各专业详细收费明细,助考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学业预算。建议收藏备用,最新动态请以学校官方发布为准。

2025年上海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各专业学费标准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各专业的收费标准具体如下表!其中,南通大学杏林学院18000元对应的专业有经济统计学专业、数字人文专业、日语专业。20000元对应的专业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省份批次院校名称专业名称学制学费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力资源管理418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数字人文418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日语418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经济统计学418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英语418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420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20000
上海本科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软件工程420000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各专业怎么交学费?如何交学费

下面,五米高考小编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讲解每一种缴费方式以及需要注意事项。

一、 线上支付(最主流、最推荐)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方式,方便快捷,安全有保障。

1、核心平台:

学校官方网站的缴费系统(通常在教务处、财务处网站或学生事务大厅),学校官方推出的App(如“南通大学杏林学院”App),官方授权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

2、具体操作流程:

登录平台: 使用你的学号和密码(通常是选课系统的密码)登录上述平台。

找到缴费入口: 在“财务缴费”、“学费缴纳”、“我的费用”等栏目下找到入口。

确认信息: 核对你的姓名、学号、应缴金额(包括学费、住宿费等)是否正确。

3、选择支付方式并付款:

网银支付: 需要你已开通网上银行,直接跳转到银行页面支付。

第三方支付: 最常用的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平台会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相应的App扫码支付即可。

手机银行App扫码: 系统生成一个二维码,你用对应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如工行、建行、农行等)扫码支付。

二、线下缴费操作方法

1. 银行柜台缴费

前往学校指定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告知柜员要缴纳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学费,提供学校名称、学号和缴费金额,使用现金或银行卡完成支付,保留回执单作为凭证。

2. 银行转账/存款

获取学校官方银行账户信息(通常在录取通知书或缴费通知中),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或ATM将学费转入该账户,转账时备注“学号+姓名+学费”便于核对。

三、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缴学费注意事项

缴费时间:请务必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避免影响注册或选课。

缴费金额:可在学校官网、财务系统或迎新系统中查询。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缓交或助学贷款。

缴费确认:支付完成后请截图保存缴费凭证,以备查验。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简介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2005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设立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学院始建于1999年2月,前身为南通医学院杏林学院,2004年5月在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南通大学后,更名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学院举办方——南通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在《2025中国大学评价》中列第98位,自然指数排名居内地高校第70位,ESI列内地高校综合排名列第113位。学校共培养了12位两院院士,其中医学领域有5位校友入选,入选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9、江苏第1。 学校设有26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0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拥有博士、硕士生导师191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奥运冠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各类杰出人才百余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