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在山东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新高考各专业需要选考什么科目
北京理工大学在山东省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根据专业类型有所差异,整体可分为“不限选科”和“物理+化学”两类。其中,人文社科、艺术类及部分管理类专业通常不限选科,而工科类专业则普遍要求物理与化学科目组合。
北京理工大学在山东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年份 | 大学名称 | 办学层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选科要求 |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150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2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 | 600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理科试验班 | 700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经济学 | 201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金融科技 | 20310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4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法学 | 301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社会工作 | 30302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体育教育 | 402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英语 | 502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德语 | 50203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西班牙语 | 50205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日语 | 50207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701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701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 | 702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量子信息科学 | 70206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化学 | 703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应用化学 | 703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生物技术 | 710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统计学 | 712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工程力学 | 801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机械工程 | 802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802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80204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工业设计 | 80205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车辆工程 | 80207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080207H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8021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03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智能感知工程 | 803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04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材料化学 | 804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80407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80414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805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080501H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06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807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807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通信工程 | 807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80704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80705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080705H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电子封装技术 | 80709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人工智能 | 80717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自动化 | 808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080801H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机器人工程 | 808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09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软件工程 | 809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80910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网络空间安全 | 8091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80918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813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制药工程 | 813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能源化学工程 | 81304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航空航天工程 | 820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航空航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082001H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820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飞行器动力工程 | 82004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武器系统与工程 | 821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武器发射工程 | 821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821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82104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82105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装甲车辆工程 | 82106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信息对抗技术 | 82107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 82108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生物医学工程 | 826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安全工程 | 829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20102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工商管理 | 1202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会计学 | 120203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120203H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 | 120401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工业工程 | 120701 | 物理+化学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设计学类 | 1305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环境设计 | 130503 | 不限 |
2027 | 北京理工大学 | 本科 | 产品设计 | 130504 | 不限 |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