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齐鲁工业大学各专业选科要求一览表 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有哪些
截至2025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全面推行新高考模式。在新高考的志愿填报体系中,各大高校的不同专业会针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提出明确要求。因此,若你有报考齐鲁工业大学的计划,务必提前了解目标专业对应的选考科目条件,否则将无法顺利填报该专业。本文整理了齐鲁工业大学各专业的选科要求对照表,该表适用于全国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无论其采用“3+3”还是“3+1+2”模式,均可作为报考参考。需特别注意的是,若后续学校对选科要求进行调整,一切以校方最新公布的内容为准。
此外,还需明确以下两点:
新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为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选考科目则需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里选择3门参加考试;
高校的专业设置及对应的选科要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动,因此在正式填报志愿时,仍需以齐鲁工业大学当年发布的最新选科要求为准,确保报考信息准确无误。
2026年齐鲁工业大学各专业选科要求
年份 | 院校名称 | 层次 | 科目 | 专业名称 | 选科要求 |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历史 | 汉语国际教育 | 不限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 不限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不限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汉语国际教育 | 不限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 不限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不限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技术 | 化学+生物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机器人工程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软件工程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新媒体技术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酿酒工程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工程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业设计 | 化学 |
2026 | 齐鲁工业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化学 |
常见组合的特点与适配方向
不同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和“学习难度”差异极大,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冷门或热门”。
选科组合 | 专业覆盖率(参考) | 学习难度 | 适配方向 |
---|---|---|---|
物理+化学+生物 | 95%以上(最高) | 高(理科硬核) | 理工科、医学、药学、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地理 | 90%左右 | 中高(地理偏理科,记忆量少) | 理工科(如地质、环境、测绘)、部分文科专业 |
物理+生物+地理 | 70%左右 | 中(避开化学难点,适合物理强、化学弱) | 部分医学(需看高校要求,部分不接受)、生物工程、环境科学 |
历史+政治+地理 | 40%左右(传统文科) | 中(记忆量多,逻辑难度低) | 人文社科(汉语言、历史、法学、新闻)、教育学 |
历史+化学+生物 | 50%左右(交叉组合) | 中(文科+理科,适合偏文但想报医学/生物) | 部分医学(需确认高校要求,部分接受)、生物科学、文物保护 |
历史+政治+化学 | 45%左右 | 中(文理兼顾,适合想考公但有理科兴趣) | 法学(部分高校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化学相关专业(少) |
高考选科自我评估为核心
1、兴趣与潜能平衡
兴趣优先但不盲目: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但需通过专业测评工具(如霍兰德职业测试)验证真实性。例如,若仅因喜欢历史老师的授课风格而选择历史,需警惕实际学习能力是否匹配。
学科潜力挖掘:分析错题类型(如选择题错误多反映知识盲区,大题失分暴露思维短板),判断是否存在短期内可突破的提升空间。
学科关联性考量:理科组合(物化生)注重逻辑思维连贯性,文科组合(史政地)强调记忆与归纳能力互补,跨文理组合可能增加学习负担。
2、成绩与排名分析
横向对比:比较各科在校内的排名而非绝对分数,因等级赋分制下排名决定最终得分。例如,某科虽得分中等但排名靠前,可能比高分但排名靠后的科目更具优势。
纵向稳定性:观察历次考试成绩波动情况,避免因一次考试超常发挥误判学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