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滁州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07-19

滁州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滁州学院录取规则:

滁州学院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一)在考生符合相关单科成绩合格的情况下,按以下原则进行录取:
1.对同批次投档到我校、有专业志愿的考生,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分配专业,即在专业志愿次序相同情况下,按从高分到低分原则录取。最后对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服从专业调剂,则录入缺额专业;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2.对同批次投档到我校、无专业志愿的考生,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将其录取到缺额专业;对于无专业志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作退档处理。
(二)报考以下专业除遵守上述规则外,还需符合:
1.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按照《滁州学院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执行。
2.安徽省体育类专业以综合分排名择优录取,综合分计算方法参见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相关规定。
3.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不接收色盲、色弱考生。
4.以下专业对相关高考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
(1)报考英语、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的安徽考生在英语口试成绩不低于“良好”等级、英语高考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150分制)的前提下,按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在英语高考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150分制)的前提下,按考生高考总分从高到低录取。
(三)关于外省录取原则:
1.所有省外考生不设单科最低分要求。
2.除该省份规定要求之外,按上(一)条款执行。
3.浙江省考生录取原则按照《浙江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执行。
4.上海市进档考生按专业优先录取原则,录取原则同上(一)条款,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专业组内进行调剂。
(四)考生如享受加分政策,按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录取时以投档分为准。

滁州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机器人工程(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经济统计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导航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工学材料类
酒店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物流工程(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土木类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自动化(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工业设计(本科)工学机械类
车辆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测绘类
测绘工程(本科)工学测绘类
审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地理科学(本科)理学地理科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广告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金融工程(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滁州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滁州学院简介

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皖北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等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201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17年以良好状态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均与国家5A级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比邻,与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647.8亩,校舍建筑面积4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0.05万册,电子图书157.51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301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2人,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学生20196人。现有教职工1371人,其中专任教师1058人、高级职称350人、博士389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等60人次。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修德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积淀了“思变尚新、务实求真”的大学精神,铸就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形成了“爱国荣校、尊学敬道”的校风、“博学善导、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探索出一条“由师范专科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发展之路。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安徽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外事工作先进单位等。中宣部《党建》杂志、《中国教育报》报道了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成效。

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11个,“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1个,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侨胞之家”等称号。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九年获得全国表彰,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全国乡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先进典型。

学校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多科协调、应用本位、信息见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等1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2个,拥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23年起,17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4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拥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凤阳花鼓)传承基地、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1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项。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探索“转型为基、实践为要、双创为核”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线贯穿、三点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教育部及安徽省“四新”项目29项,“101计划”项目2项。建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等16个。自2017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58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7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708项、省级奖项6856项;学校位列高等教育学会“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8名。涌现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杰出校友。

学校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深化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融合发展,滁州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订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全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十四五”以来,新增国家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5项。获批国家专利556项,转让发明专利26项。学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七年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开展“一院一镇”结对合作促进校地融合;选派教师担任安徽省“双链融合专员”、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组建“科技副总团”助力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共建农业“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到账经费持续大幅递增,2023年突破8000万元,总量位居安徽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塞尔维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建有安徽省桥梁结构数据诊断与智慧运维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四届“食品低温加工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中国侨联“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冬(夏)令营系列活动。举办十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为皖台教育交流合作品牌。学校获批“安徽省对台交流基地”。加强与国内知名应用型高校交流,与省内应用型联盟高校共享资源。成立滁州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搭建起纽带和桥梁。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深度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