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交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07-19

外交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外交学院录取规则:

外交学院录取规则

第二章 录取规则

第六条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通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择优录取。

第七条 专业录取时根据考生填报我院各专业志愿的情况按实际考分排队,由高到低按专业志愿依次录取;如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将按专业志愿顺序调剂;如所填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服从调剂者,将由我院根据分数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不能满足所报志愿又不服从调剂者,将作退档处理。此外,专业志愿录取还应兼顾各专业对英语(含口试)、数学等单科成绩的要求。

第八条 在第一志愿考生未录满的情况下,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应高出我院在当地实际录取线50分以上,我院可以录取。

第九条 我院的提档比例为我院在当地招生计划数的120%。

第十条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当地省、市招生的规定加分提档,进档后在录取和确定专业志愿时,只考虑考生的实际考分。高考成绩总分(不含附加分)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有政策照顾加分及高考外语笔试、外语口试成绩高的考生。

第十一条 各专业在北京只招英语考生;在其他招生省、市除英语、日语、法语等语言类专业限招英语考生外,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但是我院其他专业英语教学起点高,英语课程比重大,有的课程是用英语直接授课,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我院。所有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需参加当地招办组织的外语口试,成绩须达到及格以上,我院不再单独组织面试。

第十二条 我院在有招生计划的省、市均属提前录取批次。

第十三条 经教育部批准,我院男女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为1:1;如投档考生中无男生,视情况可在5分的范围内降分投档。

第十四条 执行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根据学院特点(毕业生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特殊需要),要求考生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疤痕、口齿清楚、身体无残疾、无传染性疾病,原则上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

第十六条 新生入学后,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对新生资格及身体进行复查;凡复查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有关招生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外交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法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西班牙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外交学(本科)法学政治学类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法学政治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外交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外交学院高考填报志愿后,录取结果通常在15天到一个月内可查询,具体时间因录取批次而异。

主要批次查询时间节点

1. 本科提前批

一般为填报志愿后15天左右公布结果(最早7月中旬可查),适用于军校、公安类院校、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

2. 本科普通批

填报后约25天(通常7月下旬)公布,包含重点本科院校及部分热门专业。

3. 高职专科批

专科批需等待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初),而高职专科批结果多在8月中旬公布。

外交学院简介

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于1955年9月10日正式成立。周总理为我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首任院长。
我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以及唐家璇、戴秉国、李肇星、杨洁篪、王毅等历任外交部主要领导曾多次来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我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主席、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我院题词、发贺信,对我院寄予殷切期望。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我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周恩来总理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外交”职责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目标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科研范式、办学模式、治理体系改革,努力培育“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斗善斗、纪律严明”的新时代中国外交外事人才。
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重视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业务能力的提升,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工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 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我院设有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亚洲研究所(国家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大教学单位,还有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法研究所等近40个研究中心。
我院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79年获批国际关系、国际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政治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外交学、英语、翻译、法语、法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也是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法语和法学专业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下设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下设二级学科硕士点20个,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12个本科专业。三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以及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均设在外交学院。
我院与国(境)外73个国家(地区)的182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013年1月,外交学院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建校70年来,我院本着服务中国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近600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学院的毕业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的关怀下,为提升我校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2012年9月,在我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区基础之上,沙河校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体现了外交学院开放、包容、理性、充满人文关爱的特色办学理念。
2012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校园,出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铜像揭幕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对我院提出期望:“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我院的支持力度。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入选首批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
2025年1月2日,经党中央批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在外交学院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为研究中心揭牌并致辞。研究中心旨在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国际传播,组建优势力量,产出标志性成果,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院将积极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继往开来,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奋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