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汉口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汉口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汉口学院录取规则:
汉口学院录取规则
汉口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经济与金融(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航空航天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财务会计教育(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汉口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汉口学院简介
汉口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多学科、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创立于2000年,其前身为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201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申报,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汉口学院,是全国首批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的17所高校之一。201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全省32所同类高校中率先进入二本招生高校,也是湖北省民办高校首批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学校主校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毗邻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中国光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被誉为“武汉地区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武汉、京山、英国三个校区。占地3200余亩,建筑面积5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4万册,电子图书250万册。
学校设有13院(含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汉口学院英国研究生院)1部共14个教学单位,3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1449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7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正高级教师占比10%,获得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87%,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
学校拥有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湖北省普通高校战略型龙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 个,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计算机类专业MOOC教学试点高校项目1个,12门省级重点课程,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时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87项、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项目87项,在全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校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学校共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7万人,培养了全国道德模范刘培,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蔡文霞、聂小丹,荆楚好老师谢薇,湖北省优秀资教生杜占红、邓竹君,全省见义勇为英雄、全省优秀共青团员杨高飞,全省优秀共青团员任志强,滴滴出行五大创始人之一的赵意波等一批优秀人才。学校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广泛好评,近年来在湖北省本科录取分数线比省线高出40分,录取率、报到率均位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
我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效果,着力打造大学生艺术节、科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创新创业文化节等校园文化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在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国、全省重大比赛中表现十分突出。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奖共134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60项,省级980项。2018年在教育部、团中央举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银奖,2020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一等奖,2022年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2023年荣获(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奖11项。2024年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类)国家一等奖1项。
学校科研工作喜人,科技成果突出。近三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8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湖北省和武汉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4项,湖北省人大理论研究课题和统战部课题各2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3项。出版著作72部,其中教材32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1篇,其中SCI、EI收录31篇;获批国家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成效显著,在英国建立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汉口学院英国研究生院,开展博士、硕士生的中英联合培养工作,在法国、韩国设立办事处;招收和培养短期交流来华留学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输送校内外师生到海外研修和攻读本硕博层次学位3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示范性独立学院”“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湖北省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民办高校党建试点单位”“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单位”“全省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新的征程中,学校全体教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信念、严谨的作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办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