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淮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07-18

淮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淮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淮北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及要求:
1、依据教育部及各省招生工作规定,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录取新生(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2、考生进档后,专业安排按“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的,依次按所填专业志愿顺序进行调剂,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其随机调剂到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做退档处理。上海市同分排序规则按上海市规定分配专业。
3、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的规定加分提档。高考成绩总分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政策照顾加分考生。
4、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此外,男生身高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低于1.60米、有残疾的考生不宜就读体育类、旅游管理类、舞蹈学、表演专业;报考社会学类专业应体貌端正、性格乐观、善于交流与沟通;外语类、法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表演、旅游管理类专业均要求考生体貌端正、口齿清楚、听辨灵敏。
5、非外语类专业原则上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他语种的考生也可报考,但入学后须改学英语;报考外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日语语种考生,外语口试成绩要求中等及以上,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150分制)。
6、往届生的录取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的有关规定办理,和应届生一视同仁。
7、体育类专业录取时按各省投档的综合分或专业分排序录取。面向安徽招生的体育教育(足球教师试验班)专业,录取参阅我校《2020年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师试验班)招生简章》。
8、使用省统(联)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各省投档成绩排序录取,实行传统志愿投档的省份,按各省投档的综合分或专业分排序录取;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取得我校专业测试合格证,高考文化成绩过线的情况下,按照我校艺术类专业综合分(综合分=70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3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颁发证书:淮北师范大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历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淮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足球运动(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文化遗产(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金融数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酒店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书法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表演(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音乐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绘画(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园艺(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材料类
行政管理(本科)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历史学(本科)历史学历史学类
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材料化学(本科)工学材料类
材料物理(本科)工学材料类
审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物理学(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应用心理学(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财务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广告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特殊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法学政治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社会学(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社会工作(本科)法学社会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经济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淮北师范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018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

历经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厚植服务基层、奉献教师教育的情怀,培养造就了情怀深厚、专业硬核、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经过一代又一代淮师人的不懈努力,铸就了“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淮师大精神和“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

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园依山而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校舍建筑面积67万余平方米,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790余万册。实验室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8万余台件,总值3.28亿余元,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现有15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2018年本科专业整体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600余人,研究生207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00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现有专任教师1480人,其中有博士68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3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三八红旗手2人,省教学名师43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省级教坛新秀48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8人。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现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师范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1个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一流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拥有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3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13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6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0余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8门省级线上线下等形式精品开放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校智库。近5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6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学校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与地方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培育了一批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

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58所高校(机构)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成立了“淮北师范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中国—老挝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开拓高水平人才国际联合培养。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正式启动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目前在校外国留学生41名。近三年,140余名师生参与国(境)外合作高校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3万余名毕业生,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学校获批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高校、安徽省第二批省级节水型单位等称号,并为淮北市获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重大贡献;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多次获得“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32次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党建和发展的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

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机遇中,学校以**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立校之本,坚守大学使命,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开门办学,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师范大学,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尽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