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石油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东北石油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东北石油大学录取规则:
东北石油大学录取规则
东北石油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碳储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能源化学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海洋油气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舞蹈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音乐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工程力学(本科) | 工学 | 力学类 |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 工学 | 仪器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车辆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石油工程(本科) | 工学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地球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类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地球化学(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地质学(本科) | 理学 | 地质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俄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教育技术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东北石油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东北石油大学简介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省部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69.3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28万平方米。在海南省三亚市设有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54个本科招生专业、22个高职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8790人,其中本科生20683人、专科生2648人、硕士研究生4200人、博士研究生620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89亿元。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7.02亿元。建有5G校园融合专网。图书馆藏图书264万册,有SCI、EI、INNOGRAPHY等中外文数据资源16种,建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大庆精神办学育人特色,形成了“一体两翼三融合”的教学特色,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有27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6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5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5个,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7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10项。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获国家级规划教材15部、全国优秀教材1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奖25项。《铁人在非洲》音乐剧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
学校聚焦国家能源战略,建成了石油石化优势特色学科群。形成了提高油气采收率、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等世界前沿研究方向,形成了“优势引领、融合拓新、支撑有力”的学科专业体系。2016年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2023年化学、地球科学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2017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排名第三位,奋力开创了国内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现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省优势特色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4个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
学校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创新人才引育模式,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现有教职工2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90人,博士学位 665人、硕士学位 652人。全职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项目)获得者17人次;龙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89人次;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模范教师等教师荣誉获得者24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9个。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奖2人。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形成了“一强两优三服务”的科研特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育人体系,深度服务能源行业、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协同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平台60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团队9个。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奖励15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80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项,获批教育部科技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6项,科研总经费21.18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9项,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德国、加拿大、土耳其、伊朗等国的大学共建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研究、水与能源研究、低碳与新能源研究等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现有10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生活。
学校主办的品牌期刊《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Journal of GeoEnergy》(《地质能源学报》英文版)和《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与全国300多所高校进行交流 。
学校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两个鲜明特色。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办学育人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的20余万校友为东油人贴上了“信念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标签,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涌现出了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行业管理骨干,一大批科技专家、院士、教授、学者和一大批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
办学63年来,学校秉承“躬耕黑土、加油中国”的深厚情怀,始终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坚持扎根高寒地区非中心城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攻坚克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坚持在油田上办学、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石油石化学科上中下游一体化的高校。
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办学理念,深化“厚植龙江沃土、深度回归油田”思想,按照“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战略,为建设“行业地方性、应用研究型、办学国际化”的高水平百年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