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藏医药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西藏藏医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西藏藏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西藏藏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1、 招生本地区及四川、青海、甘肃、云南五省藏区应界高中毕业生。
2、 高考时必须加试藏文,报考学院的考生必须具备高中以上藏文水平,并投档时具有高考藏文成绩和录取藏文成绩要划分数线。
3、 专业不加试。
4、 考生必须符合医学院校规定的体检标准。(藏药专业考生不得有传染病史)。
5、藏医护理学女生优先考虑,男生名额有限。 教育部在05年专门组织了专家对学院进行了教学水平的评估,评估条件要求非常高,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普通高校招生 体检标准执行,现在国家不允许有身高限制,但对学院整体办学条件情况报考藏医护理学专业要求和建议身高低于女生1.58米考生和男生1.65考生,最好不要报考护理专业。
6、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即当所有第一志愿考生处理结束之后,才开始处理其他志愿的考生,待其他志愿考生投档之后,第一志愿考生的预录取结果不变。
7、学校对各专业的录取遵循“分数优先”的原则。即将投档考生首先按总分由高分到低分排序,当分数未达到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线时,则看是否达到了第二专业志愿录取线,依次类推,直至录取到最后一个专业志愿。根据我院部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划定相关专业单科成绩分数线(详情各省区具体业专业招生计划),相关科目成绩不符合要求者,不予录取。
西藏藏医药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藏药学(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藏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西藏藏医药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西藏藏医药大学简介
西藏藏医药大学是一所集学研医产于一体的民族传统医药高等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也是世界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是教育部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是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藏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科技部国家级藏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中心共建基地,是西藏自治区藏医药防治糖尿病创新团队,承担国家藏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
学校于1989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建,位于文化积淀深厚、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市。建校31年来,为全国培养了6000余名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并禀承圣贤雄风,成就藏医气韵,完成了学校性格塑造,形成了“厚德、勤学、笃行、利众”的人文品质。2019年作为总理工程投资10亿元的新校区正如火如荼建设当中,预计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医药基础实验室)、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藏医药与高原生物联合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传统藏药炮制及质量控制实验室)、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藏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藏药炮制实验室)、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藏医临床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或以上基地实验室。
学校拥有藏药学(生药学)、藏医人体学2个国家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藏药学(方剂学)、藏药药理学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藏医学、藏药学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开设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学(护理学)、藏医学(临床药学)、藏药学(市场营销)5个本科专业,藏医学、藏药学、藏医学(护理学)、天文星算4个专科。2019年新批准藏医学藏药制药工程、护理学2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中医学(藏医学),1个一级学科临床医学(藏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学、理学等2个学科门类,另开展各级各类函授学历教育。现有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主编和参与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主编21世纪藏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基础和临床)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课程教学大纲1部,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著作填补了藏医药本科教学空白。
学校有30多年培养藏医药学本科经验,有18年独立培养藏医学硕士研究生经验,有13年挂靠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培养中医学(藏医学)博士研究生经验,具体培养由西藏藏医学院承担,学位授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2018年教育部批准新增藏医学博士授予单位、藏药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硕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2%,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8%。学校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 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1名,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5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4名,西藏自治区名藏医3名,西藏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西藏自治区“四有”好老师1名,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藏医药医师资格考试命题首席专家1名、专家7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药品评审专家8名。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10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4项,总经费6751.3万元。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藏文专著类一、二等、三等奖6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校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次派遣专家赴美国、英国、南非、巴西、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访问讲学,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讲授藏医药学,并在英国开办藏医班,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藏医药专业和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院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践行“质量立校”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学生的传承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推动全国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骨干。
如今,步入西藏藏医药大学如同走进藏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博大精深的浩瀚典籍、科学规范的炮制工艺、堪称瑰宝的天然药品标本历历在目,充分展现着藏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诠释着藏医药学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深厚哲学思想。
面向未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思想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以藏医药文化传承为载体,教研医产协调发展为办学思路,以“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办学理念,以藏医药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努力创造条件开办留学生教育为层次定位,以培育和建设藏医学、藏药学为一流学科,拓展相关学科建设,建立健全藏医药现代综合学科体系为学科定位,以立足西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人类健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为服务面向定位,全力办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在国内外藏医药学科领域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藏医药大学。
学校先后建成藏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藏医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医药与高原生物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传统藏药炮制及质量控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自治区藏医药炮制实验室、自治区藏医药临床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藏医药9大研究领域,初步建成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在医教研领域逐步取得了相关成果。
学校培育建设自治区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主编和参与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21世纪藏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课程教学大纲1部,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2年“藏医核心课程虚拟教研室”成为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近两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国家级铜奖2项,西藏赛区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3项。
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学校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367项,总批准经费为8887.98万元。2018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共19项,其中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藏文研究著作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优秀科技工作者奖1项、最美科技工作者奖1项。专利方面,2018年以来,学校科研人员申请专利43项,授权了18项专利、其中10项为发明专利。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5家、实习医院12家、教学药厂2家、实习药厂1家。2022年我校附属教学医院山南市藏医院成为国家中医临床教学示范培训中心。直属附属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共59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23人,取得硕博士学位17人。藏医药学专业人数为36人,现代中医药、西药临床、护理人员为16人。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次派遣专家赴美国、英国、南非、巴西、日本等30个国家访问讲学,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讲授藏医药学,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藏医药专业和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践行“质量立校”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学生的传承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推动全国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骨干。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全区藏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和全校党员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发展“三步走”战略,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以藏医药文化传承为载体,医教研协同发展为办学思路,以“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办学理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奋力打造世界一流藏医药大学,谱写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