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科技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025-07-17

河南科技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河南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河南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招生政策与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严格执行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相关规定,认可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有关加分、降分投档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
第十七条 学校认可河南省关于各批(不含艺术、体育等提前批)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农、林院校的投档政策。
第十八条 录取规则
(一)普通本科(含中澳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口本科、专升本、普通专科、对口专科
在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录取。除内蒙古自治区以外,在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排序,以分数优先规则分配专业。
(二)体育类本科
对进档考生按综合分排序,以分数优先规则分配专业。
实施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批次,执行生源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体育类专业综合分计算办法;实施非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批次,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100×0.4+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100×0.6。
(三)艺术类本科、艺术类专科
对进档考生按综合分排序,以分数优先规则分配专业。
实施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批次,执行生源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专业综合分计算办法;实施非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批次,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50+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50。
第十九条 “以分数优先规则分配专业”是指: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检索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当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已录满时,若同意专业调剂,则在对所有进档考生检索完毕后,将其调剂录取到未录满的专业,若不同意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条 对于并列分的处理办法,若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无明确规定,则按照下列规则排序,优先录取单科成绩较高的考生。
普通本科(含中澳本科课程合作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普通专科: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对口本科、对口专科:依次按语文(中职类为语文、英语合卷)、数学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专升本:依次按外语、专业综合科目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体育本科、艺术本科、艺术专科:依次按专业省统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第二十一条 各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其他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外语课程为英语。
第二十三条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接收保送生,制订专门简章对具备保送资格的报名考生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
第二十四条 港澳台侨生按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办公室及学校相关招生简章的规定录取。

河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生物育种科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跨境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金融科技(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人工智能(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工学机械类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器人工程(本科)工学自动化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工艺美术(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城乡规划(本科)工学建筑类
应用统计学(本科)理学统计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电气类
物联网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书法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商务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动画(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风景园林(本科)工学建筑类
生物工程(本科)工学生物工程类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工学纺织类
动物科学(本科)农学动物生产类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园林(本科)农学林学类
制药工程(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园艺(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动物药学(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动物医学(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信息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软件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通信工程(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工学机械类
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植物保护(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农学(本科)农学植物生产类
环境科学(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材料化学(本科)工学材料类
动植物检疫(本科)农学动物医学类
生物信息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本科)理学生物科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本科)管理学电子商务类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本科)管理学旅游管理类
物流管理(本科)管理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市场营销(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机电技术教育(本科)工学机械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本科)工学纺织类
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本科)工学电子信息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教育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会计学(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河南科技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15天到一个月内公布,具体时间因批次而异,查询方式包括学校官网、教育考试院网站等。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与批次关联

高考录取批次主要分为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批四类,各批次公布时间不同:

本科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查询结果,一般在填报志愿后约15天。

本科批:录取结果在7月中旬陆续公布,周期约25天。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发布时间较晚,通常为7月底至8月中旬,需一个月左右。

具体日期需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关注动态。

河南科技学院简介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近78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万余人。图书馆纸质图书18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1105万册。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园艺学学科群和高端智能起重装备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5个,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53个。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6项。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220余项。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买兴普为代表的基层优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为代表的企业精英,还有众多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级、厅级、县级政府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77人,其中专任教师1515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4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60余人,中原学者1人。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人,河南省领军人才B类、拔尖人才C类17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2人。聘请1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

学校积极贯彻“科技兴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先后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4413项,获科技成果奖187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特别是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河南省“五区一群”等重大战略,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2021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种业博览会发布信息显示,我校培育的两个小麦品种“百农207”和“百农4199”分别位居2020年全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和第三。2023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的《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中,“百农207”入选骨干型小麦品种,“百农4199”入选成长型小麦品种。

学校着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泰国、俄罗斯、芬兰、匈牙利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苏梅国际学院,建有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有课程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有国际交换生项目;与印度尼西亚泗水大学开展有“中国-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项目”;与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植物遗传改良与土壤修复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匈牙利埃斯特尔哈兹大学共建有河南省昆虫分类与系统演化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有自动化实验室;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有农牧业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教育外事工作优秀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区域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