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翻译
即便有美味佳肴摆在眼前,若不品尝,便无法知晓其美味。同样,即便有至高无上的道理,若不学习,便无法领悟其益处。因此,唯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唯有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察觉到自己的困惑。认识到不足,方能进行自我反思;明白困惑所在,方能自我鞭策。
由此可见,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兑命》一书中提到:“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正是对此道理的诠释。
这便是大学教育的宗旨。古籍中曾言:“〔求学之人〕应效仿小蚂蚁不断衔土终成土堆的毅力。”所表达的正是这一道理。
大学开学之际,〔天子或官员〕身着礼服,备齐祭菜以祭祀先贤,彰显尊师重道之风。学生们则诵读《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诗作,以官场的道理激励自己。开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肃仪容,随后开启书箱,展示戒尺,以规范学生的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师〕未占卜而进行大祭则不考查学生,让学生心境宁静;时常观察却不轻易言辞,让学生问题在心中积淀;年幼学生只听教师讲解而不随意提问,学习不超越难度。这七项,乃是教学的基本准则。古籍有云:“大凡学习,若为从官之学,则先学习官职相关之事;若为士子之学,则先学习士子应有之志向。”所阐述的正是此理。
大学教学的方法,在学生错误未发生之时便加以预防,称之为预防;在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教导,称之为及时;不超越学生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称之为循序渐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称之为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宝贵经验。错误出现后再去制止,便会遭遇抵触和抗拒;错过学习时机后再去补救,尽管努力也难以成功;教学杂乱无章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将混乱无成;独自学习不与友人交流,将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之人交往,必将违背师教;沉迷于闲谈杂话,必将荒废正业。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