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新高考II卷(新高考二卷)语文试题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暂无。2.暂无。3.D
4.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5.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②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
6.C 7.D
8.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9.【示例】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C 11.B 12.D
13.(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
14.①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
②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
15.B【解析】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试题情境】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试题属于基础性考查。
16.【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17.(1)暖暖远人村 依依城里烟
(2)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3)【示例一】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示例二】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惟悴
【示例三】忆昔游京华 自言生羽翼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示例】①扣人心弦 ②循循善诱 ③热火朝天
19.【示例】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20.【示例】“他”是人称代词,用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文中不使用这个第三人称代词来指代祖父,表明不曾将祖父看作“我”和读者以外的人。直称其为“我的祖父”“祖父”,能让人感受到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体会到“我”对祖父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21.【示例】①以时间为序,将“我”与祖父的年龄对举,形成鲜明对比。②反复使用“我……,祖父……”的句式,不断强化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
22.【示例】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
四、写作
23.【测训诊断】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第1段,介绍了材料的背景,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微纪录片介绍了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进而引出核心话题,即面向未来个人如何做出选择、创新发展。这也是在提示考生应当将个人的选择置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第二个层次是第2段,分别介绍了科学家、摄影家和建筑家三个人物的观点与实践,综合三个人物的言行可知,他们所处的行业不同,但都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创造创新。综合两段材料,可以明确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如何选择、如何发展、如何创造美好未来的宏大话题。
任务情境要求考生以复兴中学学生的身份,参加本校团委将要组织的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表达自己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认识与思考。综合任务情境与材料内容可知,本题有意以文化人,以奋发有为的榜样育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价值观。命题者明确了主题,即“选择·创造·未来”,虽然这对写作的方向进行了限制,但三个关键词的主题呈现方式也给了考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选择·创造,未来”的主题涉及三个方面,“选择”是前提,“创造”是核心,“未来”是方向,是“选择”“创造”的最终指向。针对这一主题,考生既可实写,也可虚写;既可叙述行文,也可抒情达意;既可刻画人物,也可议论时事。在谋篇布局上,应该注意做好详略安排,切忌每个关键词一段的机械写法,也不宜在某一个关键词上泛泛地兜圈子。但无论如何行文,都应明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祖国建设的大局中,以确切的民族文化认同,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参考立意:①选择正确航向,创造美好未来;②着眼未来,规划人生,创造奇迹;③创造新生活,共向光明未来。
【素材一】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当职业成为一种信仰,当个人的职业选择不再依循于社会大众选择的“普遍化”,个体职业选择的“特殊化”也就应运而生,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也不再是空想,这种看似偶然的必然,同时也昭示出社会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向。当个人从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敢于寻找“差异化”且合乎自身的职业时,“考古专业报名仅一人”就不会再成为人们评谈的“个例”。
【素材二】近年来,从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到非遗文创产品广受青睐,从汉服华裳成为流行时尚到《只此青绿》等演出备受欢迎,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赢得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认可和喜爱。这一切都得益于文物、文创、文艺工作者立足于传统文化,在各自的领域加以创新,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弘扬了跨越时空依然富有独特价值与魅力的文化精神,因此,青少年才会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建立起文化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