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丹东市2022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
语文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直觉和体验的艺术型模式,西方的文化是重逻辑和理性的科学型模式,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发展路线。在人类物质匮乏的时代,科学型发展模式占了上风,但当人类进入了一个物质丰裕、生态匮乏的时代,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建,不是科学可以彻底解决的,而需要文化和心态来解决,这是决定未来人类从什么路线上去发展的重大问题。
文化就是一种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了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正如布罗代尔所说:“在每个时期,都有一种确定的世界观,都有一种集体心态支配着社会的全体大众。强加给社会一种态度,引导社会的选择”。这种集体的心态有时候就是一种基因的遗传因子,基因的遗传因子有时候会有健康和非健康的两个方面,如中国的遗产基因里既有开放包容也有保守封闭的一面。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和总结,就是试图进行文化的自我认识。
在古代中国的技术条件下,中国文化维持了一个庞大国家(实际上差不多一直是当时世界最大、最繁杂的政治经济实体)和人口长期的统一和稳定,并以相对很少、很节约的人力物力,实现了复杂的社会治理。这种智慧也许是我们今天非常需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资源,但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后,却把老祖宗的这一套丢弃了、忘记了。我们今天研究它也是为了激活其中的记忆,有关中国文化基因中心态和心态结构及秩序的研究是一种更深层的记忆的发掘。通过这样的发掘,我们可以增强未来自我发展的判断力。
如果说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城邦国家的基因将人类推向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革命,那如果我们激活中国所具有的乡村国家的文化基因,是否能发展出更接近生态和人文的新的文明,即一个集高科技、高人文和高生态环境的未来文明?这就是我提出来的“生态中国”的雏形。
中国的基因是乡村国家,因此,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之时,我们是否能用高科技以及新的艺术手段给予传统乡村以新的生命力?当下高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正在进入一个高科技和高人文同时发展的新的文明时代,网络化的虚拟空间的建立、新能源的出现、工业4.0等智能化系统的逐步建立等,可能带领我们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甚至可以促进手工业生产的回归,传统的技术加艺术的高人文化的生活模式将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层级中得到回归,这是一种更环保、更具人文性的生产及生活模式,其通向的将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社会模式。
(摘编自方李莉《中国文化基因与“生态中国”之路》)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实现这一伟大变革,要求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拓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力发展空间和文化发展空间,寻求生态文明范式下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丢掉文化这个根本。那些在人们思想意识里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不拔除,绿色发展的政策就难以落地。因为在影响生态的所有因素中,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文化基因中,发展当代的绿色文化,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社会人心,融入时代血脉,成为生活时尚。在物质财富相对丰沛的当今,应该认识到,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健康绿色低碳的追求是一致的。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历史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对人与自然关系负责的人文修养和行为自觉。
当前,在人口红利式微的情况下,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释放的红利,不仅要顺应自然,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边界约束,摒弃违背自然规律的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回归自然容量的范围;还要积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共荣。
中国绿色发展的道路和实践证明,我们的经验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转变为话语体系,以便被更多国家和地区认知,中国智库应认真思考。
(摘编自潘家华、张胜《善用文化力量 让绿色成为生活时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路线不同,在经济落后时期,文化需要科学型发展模式,而在经济发达阶段,就需要发展艺术。
B.古代中国治理社会的智慧,在今天可能仍然有重要的价值。这需要我们对被我们丢弃或忘记的这种智慧进行深入发掘。
C.乡村国家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可见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有可能发展出包含高科技、高人文和高生态环境的未来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的发展与繁荣是可持续的。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绿色、循环等特点,我们必须超越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要指望仅靠科学来解决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建问题,还应依靠文化和心态。这关乎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
B.中国遗产基因里开放包容的一面和保守封闭的一面分别对应着集体心态遗传因子中可能有的健康和非健康的两个方面。
C.当下高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正在进入一个高科技和高人文同时发展的新的文明时代,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
D.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追求目标是相同的。中国共产党人也主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下列诗句的内涵,与两则材料内容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
A.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B.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绿色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
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0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6分)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上下书切责,征其大臣阿史那矩,欲与议事。文泰不遣,遣其长史麴雍来谢罪。颉利之亡也,中国人在突厥者奔高昌,诏文泰归之,文泰蔽匿不遣。又与西突厥共击破焉耆,焉耆诉之。上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往问状,且谓其使者曰:“高昌数年以来,朝贡脱略,无藩臣礼,所置官号,皆准天朝。我使者至彼,文泰语之云“鹰飞于天,雉伏于蒿,猫游于堂,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又遣使谓薛延陁云“既为可汗,则与天子匹敌,何为拜其使者'。事人无礼,又间邻国为恶,不诛,善何以劝?”三月,薛延陁可汗遣使上言,请发所部为军导以击高昌。
上犹冀高昌王文泰悔过,复下玺书,征之入朝,文泰竟称疾不至。十二月壬申,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等将兵击之。十四年八月,高昌王文泰闻唐兵起,谓其国人曰:“唐赤我志千黑沙碛居其二千黑安能致大军平往吾入朝见城邑萧条会未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熊制之若顿兵城下,不过二十日,食尽必走,何足忧也。”及闻唐兵临碛口,忧惧不知所为,发疾卒。子智盛立。
军至柳谷,诇者言文泰刻日将葬,国人咸集于彼,诸将请袭之。侯君集曰:“天子以高昌无礼,故使吾讨之。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力主不可,命鼓行而进,诸将韪其言,益高其义。至田城,谕之,不下,诘朝攻之,及午而克。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趋其都城,高昌逆战而败。
智盛致书于君集曰:“得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物故。智盛袭位未几,惟尚书怜察。”君集报曰:“苟能悔过,当束手军门。”智盛犹不出,君集命填堑攻之,飞石雨下。又为巢车,高十丈,俯瞰城中,有行人及飞石所中,皆唱言之。智盛穷蹙,八月癸酉,开门出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二十八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城邑萧条/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
B.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城邑萧条/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
C.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城邑萧条/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
D.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城邑萧条/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所建立的政权:在文中可视为特指唐朝,中国人则指唐朝人。
B.突厥,是古代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同匈奴、鲜卑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游牧民族。
C.吏部,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俸饷等;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
D.癸酉,文中指“癸酉日”,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古人将天干与地支按固定顺序组合,既可纪日,也可纪年、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昌王对唐太宗的诏书充耳不闻,不派太宗征召的大臣阿史那矩入朝议事,反而派长史麹雍入朝谢罪。
B.高昌王不向唐朝进贡,不行藩臣之礼,离间唐与薛延陁、焉耆、伊吾等国的关系,表现得无礼至极。
C.高昌王起初认为,受地理条件限制,唐军不足为惧;唐军抵达后,他又担忧恐惧,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智盛继位后,写信给侯君集,请求谅解;但在侯君集给他机会后,他仍选择闭门不出,进行消极抵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昌王麹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伊吾先臣西突厥,既而内属,文泰与西突厥共击之。(4分)
(2)力主不可,命鼓行而进。诸将韪其言,益高其义。(4分)
14.大唐“仁义之师”美名传天下,请结合文本简述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①
刘过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②。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③。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橡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④。
【注】①此词为陆游归居山阴后刘过所寄赠答词。刘过为陆游晚辈,二人同有整顿乾坤、誓斩楼兰的英雄气质和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有“桃花净尽菜花开”句,以“桃花”喻弄权的小人。③安道,指戴安道。东晋书法家王子猷雪夜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夜乘小船寻访。④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常住洛阳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
15.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主要铺叙归田生活,先以一“好”字写总体感受,接着从快乐程度、生活情趣等方面分别表现归田生活的乐趣。
B.上阙最后三句意思是任菜花葵麦之地开出桃花,增添春色,似是看破世事的无奈之语,实为对朝廷无可奈何的反话。
C.下阙前两句,以戴安道比放翁,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现诗人对陆游的思慕,欲至山阴拜访,也暗含希望陆游出山之意。
D.全词构思新奇,笔力雄健。语言朴素通俗,但寓意深微;多用典故,扩大了词的容量和内涵,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16.本词上阙极力铺叙归田生活之“好”,为何结尾处又希望陆游“未可向、香山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 ”“ ”。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开篇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用“ , ”来质疑郦道元的观点,说明“水石相博”的观点难以取信于人。
(3)“扁舟”作为我国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或寄托羁旅愁思,或承载自由情怀,或暗含隐逸愿望,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咫尺之遥,有一南湖。南湖,有一百亩荷花池。花开时,满湖姹紫嫣红青绿,必引得我 。
( )
为荷所系,曾连续几天跟踪观察一朵荷花。那是一朵青翠欲滴的荷。含苞怒放的第二天最是艳丽,第三天色彩便淡了,第四天垂下花瓣,第五天开始闭合,第六天脱落。从含苞待放到绽放再至枯萎,荷把全部美好献给人们,只有不到七天时间,也算是_ 了。
却从未想过,会在秋意深浓之际,在繁华褪尽之后,去赏那枯槁之荷。
眼前的荷塘,逶迤连绵,浑如长卷,苍劲享然,每一朵荷似乎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幅关于秋荷的《清明上河图》?放眼望去,整整半个湖面的荷枯茎根根、残芭朵朵,却仍直直地挺立着。它们有的似悠然小憩,有的如冷眼观天,并无半点枯槁的落寞与苍凉,独具风韵与自信,令我油然而生出敬意。
那全然没有了往日红绿粉白之艳丽的荷,在秋风中自在摇曳,分明在 ,光彩夺目的美虽曾属于它们,却是过往,更是外在。而今虽已枯萎,却怡然自得-淡薄、清冷、空寂,气象万千。与这冷霜寒雪中的沧桑、肃然相比,昔日那炫目的美是多么不值一提!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 的安然。这枯荷,让我想到了万古长空、无欲无我之境,这是荷之灵魂的升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流连忘返 电光石火 揭示 静如止水
B.依依不舍 昙花一现 揭示 波澜不惊
C.流连忘返 昙花一现 昭示 波澜不惊
D.依依不舍 电光石火 昭示 静如止水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荷不仅仅清丽、淡雅,更有对坚贞、清正的敬仰,令人喜欢。
B.荷不仅仅有对坚贞、清正的敬仰,更清丽、淡雅,令人喜欢。
C.喜欢荷,不仅仅因对坚贞、清正的敬仰,更因其清丽、淡雅。
D.喜欢荷,不仅仅因其清丽、淡雅,更因对坚贞、清正的敬仰。
20.下列各项中,与画浪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可以领略全书浓厚的诗意,而且对于学习诗词的写作、领悟小说的意蕴大有裨益。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就其形式而言,包括了古体诗、近体诗等; (1) ,有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这些诗词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 (2)。薛宝钗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 (3) 。
《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把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林黛玉是诗性人物,她通过诗来宣泄情感,支撑生命。她不仅在大观园公共场合和姊妹们吟诗联句,也在私人空间通过吟诗抒发感情。第二十七回,芒种节时,黛玉感到“众花皆卸,花神退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便吟成了长诗《葬花吟》,为已经谢去的飞花惋惜,更为自己的命运悲叹,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她的孤苦伶仃。书中还用大量的联句排律和谶语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映射家族兴衰……可以说,《红楼梦》对诗词的运用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在中国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2.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朝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大意是告诫世人立身、处世应该坚守内心的原则。
这句话对我们当代青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B(A“经济发达阶段,就需要发展艺术”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物质丰裕、生态匮乏的时代,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而这“需要文化和心态来解决”,即使对应着中国文化“艺术型模式”的特点,也不等同于“艺术”。C项“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农业,有可能发展出包含高科技、高人文和高生态环境的未来文明”属于牵强附会。激活乡村国家的文化基因,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农业”。D项“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绿色、循环等特点”,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一段,原文“要求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拓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力发展空间和文化发展空间”并不是说“西方工业文明具有绿色、循环、低碳的特点”。而依据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可以判断B项是正确的,故选B)
2.(3分)C(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后碳时代”是未来可能进入的时代,是高于现在正在进入的文明时代)
3.(3分)B(“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主要不是表现绿色生活内容,而是表现朝代更迭、繁华不再的历史沧桑感。)
4.(4分)
①先是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引出文化和心态对于重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
②接下来阐释发掘中国文化基因的目的和意义。
③最后建议激活中国乡村国家这一文化基因,利用高科技和艺术手段,给予传统乡村以新的生命力,实现生态中国这一社会模式。
(答出第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三点全都答出给4分)
5.(4分)
①了解并继承中国文化的智慧。
②增强未来自我发展的判断力,激活我国乡村国家的文化基因。
③努力开发高科技及新的艺术手段,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
④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⑤积极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四点给4分)
6.(3分)D(“补叙”错误。)
7.(3分)B(“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
8.(6分)
(1)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2)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3)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9.(6分)
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
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
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
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学生只要能根据文本二对诗化小说的提示结合文本一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只要合理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不一定拘泥于本答案所给定的角度。)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
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10.(3分)A(沙碛:沙漠。往:过去、以前。入朝:进入唐朝。见:看见。)译文: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大军怎么能够到达呢?以前我去唐朝,看见城邑很萧条。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则粮草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够能制胜于他。
11.(3分)C“俸饷”非吏部掌管。
12.(3分)B离间与焉耆、伊吾等国的关系,无中生有。
13.(4分)
(1)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麹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遏绝:阻止,臣:称臣,内属:归附唐朝;以上三处各1分,句意1分)
(2)(侯君集)竭力主张不能这样做,下令击鼓行军。诸位将领赞同他的观点,更加尊崇他的德行。(鼓行:击鼓行军;韪:赞同;高:尊崇,推崇。以上三处各1分,
句意1分)
14.(3分)
(1)在薛延施可汗主动请击高昌的情况下,太宗仍希望高昌王麹文泰能够悔过,又下诏书,征召他入朝。
(2)唐军没有在文泰的墓地偷袭,唐军击鼓进军。
(3)到达田城,先告之以利害,对方没有投降,才在第二天发动进攻。
(4)唐朝将领给高昌王智盛改过的机会。
(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三年,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止西域各国入朝进贡,伊吾早先向西突厥称臣,不久又归附唐朝,麹文泰联合西突厥共同进攻伊吾。唐太宗给他下诏书严厉斥责,又征召他的大臣阿史那矩,想和他商议此事。麹文泰不让阿史那矩入朝,派他的长史麹雍来谢罪。颉利可汗被打败灭亡时,在突厥的中原人有的逃奔到高昌,太宗下诏让麹文泰放他们回到唐朝,麹文泰把他们隐藏起来不放。这次又和西突厥共同进攻焉耆,焉耆向唐朝上诉此事,太宗派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往询问情况,并且对高昌使者说:“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之礼,所设置的官职称号,都和我大唐相同。我们的使者到你们那里,麹文泰对使者说:“鹰飞翔在天空,野鸡伏在草丛中,猫游戏于庭堂,各得其所,难道还有自己不能生存的吗?'又派使者对薛延随说:“你既身为可汗,就应该和大唐天子相匹敌,为什么要拜他的使者?'(麹文泰)侍奉别人如此无礼,又离间周围的邻国作恶,不杀掉他,怎么能劝别人为善?明年,我们就要发兵讨伐你们高昌。”三月,薛延陁可汗派遣使臣向太宗上言,请求派遣他的军队作为向导进攻高昌。”
太宗仍希望高昌王麹文泰能够悔过,又下玺书,征召他入朝,麹文泰竟然称病不来。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壬申,太宗派遣吏部尚书侯君集等领兵进攻高昌。
贞观十四年八月,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唐朝发兵讨伐他,对他的国人说:“唐朝距离我们七千里,沙漠就有二千里,大军怎么能够到达呢?以前我去唐朝,看见城邑都很萧条。如今唐朝派兵来讨伐我们,发兵多粮草就会供给不上,三万兵力以下,我们的兵力足够能制胜于他。如果他们把军队停留在城下,用不了二十天,粮食吃完了必须撤退,然后我们就可追上去俘虏他们,有什么可忧虑的。”等到听说唐军已临近碛口,他又忧愁恐惧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得病死去,他的儿子智盛继承王位。
唐军到达柳谷,侦查员来报告说麹文泰当日将安葬,国内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各位将领请求袭击。侯君集说:“大唐天子认为高昌王怠慢无礼,所以才派我们征讨他,如今我们在文泰的墓地偷袭他们,不是兴师问罪之师干的事情。”竭力主张不能这样做,下令击鼓行军。诸位将领赞同他的观点,更加尊崇他的德行。到达田城,向城中告知利害,他们不投降,便于第二天清晨发动攻城,到午间,城池被攻破,又以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夜晚赶往高昌的都城,高昌人出兵迎战被打败。
智盛送信给侯君集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先王,由于上天的惩罚,他已经故去,智盛刚继承王位不久,希望尚书您可怜明察。“侯君集回信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改过,应当束缚双手到军门来。“智盛还是不出来,侯君集命令填沟攻城,城上飞石像下雨一般。唐军又制作巢车,高十丈,可以俯瞰城里,只要有行人出来或被飞石打中,都高声报告。智盛窘困无奈,于八月初八打开城门投降。
15.(3分)D“语言朴素通俗”错。本词多用典故,语言深沉典雅。
16.(6分)
①词人了解陆游无法忘怀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看来毕竟归田好”中“看来”、常读《离骚》都表明归田对于陆游来说可能只是“看似”很好,陆游其实并不能完全
放下世事,仍如屈原一般关怀祖国的命运。(2分)
②词人钦慕陆游的文韬武略,又与陆游同有心忧天下、整顿乾坤的爱国情怀,认为他当亲草檄书,报国杀敌,而不应当在归田中了此一生。(2分)
③上阙极写归田之乐,实际是运用反衬手法,“归田之乐”渲染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放翁不甘退隐、志在报国、至老弗渝的爱国情怀。(2分)
17.(6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其他诗句只要符合题干要求,也可给分。)
18.(3分)C
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多指对景致的眷恋之情。
依依不舍:舍不得离开,形容很留恋。多指对人或物的眷恋之情。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电光石火:形容速度极快或事物转瞬即逝。
揭示:公布(文告等):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昭示: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提示:“揭示”强调把“原来不容易看出”的公布出来,而“昭示”是把已有的东西宣布出来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静若止水:心里平静得像不动的水一样。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
波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19.(3分)D 主要考虑和上下文的衔接更紧凑、连贯,上文写到荷引得我流连忘返,下文分别写到荷的清丽、淡雅和对坚贞、清正的敬仰,一一照应。
20.(3分)C A项夸张和拟人,B项借代和拟人,C项比喻、拟人,D项拟人。
21.(5分)
①从诗的内容看(就其内容而言)(1分)
②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没有“性格各异”这类定语扣1分)(2分)
③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意思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即可)(2分)
22.(6分)
①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失望伤心。
②寄人篱下的命运。
③多愁善感的个性。
④正逢饯花之期,由落花飘零联想到自身处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23.写作提示:作文应围绕“立身要高,处世须让”的中心立意,两个方面都应涉及,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宜只写一方面,以能就两者关系“合理分析,自圆其说”为佳。如果学生只围绕其中一个方面立意,也不算离题,可酌情考虑降低分数。
立意示范: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谦让品质的建立,不是以无原则容忍为前提,而是以立大志,高起点处世为前提。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
评分标准:
|
一类文(48-60) |
二类文(42-47) |
三类文(36-41) |
四类文(35以下) |
内容 |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挚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
表达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发展 等级 |
深刻: 1.透过现象深入 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 根源 3.观点有启发性 4.有思辨色彩 |
丰富 1.材料丰富 2.形象丰满 3.意境深远 |
有创意 1.见解新颖、材料 新鲜、构思精巧 2.推理、想象有独 到之处 3.有个性特征 |
有文采 1.语言生动,句式 灵活 2.善于运用修辞方 法 3.文句有意蕴 |
其他扣分项评定
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残篇评定:
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