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年高三教学测试
语文 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驻村规划师扎(zā)进乡野,发掘出乡村的禀(bǐng)赋潜力,为乡村量身定制了一份通向美好明天的长远规划,以润物无声的“陪伴式乡建”,开阔了村民眼界,提升了村民素养。
B.锚定航天强国目标,擘(bì)画航天盖图,我们要以航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引领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标准、可持续、为人民增福祉(zhǐ)的航天事业。
C.不要只羡慕人光鲜后的甜,而无视人背后努力时的苦:世界上哪有一蹴(cù)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zu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受磨砺才能把握良机。
D.北京冬奥赛场上,我国运动员奋楫(jí)扬帆,与世界最高水平运动员切磋(cuō)技艺,展现了自信、奋发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竞技对手的高度尊重,受到了场内外观众的一致赞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澡雪精神”一词出自“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庄子·知北游》)“澡雪”即以雪洗身,“精神”即清净神志。雪,色白质洁,晶莹剔透,是纯洁干净的象征,以雪洗身可以清净神志。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注重自我修身、讲求人格追求,古代冰雪诗词恰好传承了其洁身自好、清净纯朴、不失志节的宝贵精神。
【乙】自东晋葛洪在《抱朴子·汉过》中以“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喻一种卓尔不群、独行其是的高尚人格精神始,历代诗词便一直赋予雪这样的精神亮色。翻开中国诗歌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北朝诗人鲍照就是一个典范。他以雪之洁喻高尚人格,以雪之寒喻人生磨难,两者完美融合。《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三)中以白雪自喻,毫无隐讳地写出一种高洁独立的精神品质。【丙】“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以传说中的龙山雪表达自己渴望跻身政坛、一展才华的愿望;“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将“艳阳天”作为龙山雪的对立物,传达出绝不让名利场玷污自己高洁无瑕品格的信念。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贯 B.独行其是 C.不胜枚举 D.隐讳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社会性死亡”已逐渐从最初的网友自嘲流行语,演变成为个体遭遇网络暴力之后陷入社交往来被阻断、社会声誉被损害的一种代名词。
B.在印度举行的亚洲杯女足决赛中,中国女足在水庆霞教练带领下,顽强拼搏,战胜对手,铿锵玫瑰绽放绿茵场,蝉联冠军,捧回了失去十六年之久的冠军奖杯。
C.随着城市产生的垃圾数量不断增长,如何解决建设美好城市和处理大量垃圾之间的矛盾,让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双生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
D.科普中国智库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为核心,强化科普理论研究,集智汇力,建言献策,助力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科协着力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
5.下面是宋代王禹偁的律诗《寒食》,中间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今年寒食在商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钱犹有撰碑钱。
①副使官闲莫惆怅 ②山里风光亦可怜 ③人家依树系秋千
④巷陌春阴乍禁烟 ⑤稚子就花拈蛱蝶 ⑥郊原晓绿初经雨
A.⑥⑤③④②① B.①⑥③⑤④② C.②⑥⑤④③① D.②⑤③⑥④①
6.在“学习冬奥精神”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女好自由式滑雪比赛视频。谷爱凌成功挑战高难度动作,以高分夺得金牌;张可欣勇敢挑战高难度动作失误,无缘奖牌。同学们对两位运动员的表现及比赛结果,纷纷发表看法。请先后以乙同学和主持人的身份发言,要求:切合身份,表达简洁。(6分)
甲同学说:竞技场上,挑战高难度才有赢的可能,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勇于挑战的精神。
乙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挑战高难度固然值得肯定,_________________。(2分,不超过35字)
主持人最后作了总结:_________________。(4分,不超过8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测算显示,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0.33%和0.18%。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的八方面重点任务中,首个便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要求“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因此,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夯实这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底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促进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将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更好赋能数字化发展。
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支撑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促进绿色发展。
从信息通信、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到土建工程、绿色能源供给,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投资规模大。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上下游投资,有效形成更多内需增长点,从而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有力。
此外,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供需失衡、失序发展等问题。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发挥东西区域各自在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数字中国春潮涌动,推进“东数西算”正当其时。我们应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下好全国一盘棋,确保“东数西算”这一重大工程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摘编自网络)
7.下列对“东数西算”工程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背景是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大幅提升的算力需求。
B.“东数西算”工程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接管东部数据的运算,更好地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C.“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的标志是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成。
D.“东数西算”工程依托构建新型的算力网络体系来总体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堪比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
B.算力指数的每一点提高都将促进数字经济和GDP的增长,可见加强算力设施建设对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作用巨大。
C.数据中心在东部无法再发展,充分利用西部的充裕资源,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是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关键。
D.数字经济时代,在中国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将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根据材料,概述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意义。(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一对老夫妇
莫晓明
①不知什么时候,隔壁房间换人了,一对时髦的年轻夫妇带着他们伶俐的女儿搬走,换来了一对老年夫妇。于是不时的咳嗽声,就从隔壁阳台上敞开的窗口,传到我这里。很快,我就判断出,这是一个老年男人的咳嗽,软弱无力,断断续续,明显中气不足。有一个热心保安压低声音告诉我,这对老夫妇是房主的父母,房主夫妇携女儿搬走,住进紫荆路岳父母家了。
②那是一个夏天,海口的夏天无不是闷热得不近情理,厚重凝滞的空气管控着一切,金晃晃的阳光泼洒下来,令楼房和水泥地面滚烫。往后一段日子,我偶尔会看到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双唇绷紧,满面愁容,搀扶着腰身佝偻的丈夫,一步一步挪动着下楼梯,然后熟练地安顿瘦弱的病躯坐上藏于楼梯间的轮椅,嘎吱嘎吱推向医院。
③溽热令人不堪,街道两旁的树叶低垂,泛着焦黄的微光,凝固的空气纹丝不动,没有一丝干风撞出裂缝。这天中午,我汗津津回家,在楼梯口碰到隔壁老人,她戴着草帽,一只手提一袋米,另一只手提刚买的装了很多塑料袋的菜品,也正要上楼回家。我帮她提米袋,客客气气地和她聊家常,跟在她身后一步一步上楼。她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说丈夫现在挺遭罪,连翻身都困难,饭量也越来越少,她一天要给他按摩好几次。望着她汗湿了的瘦弱后背,我差点要问老人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不住院治疗,但终于克制住。即便她不忌讳,我觉得也是多此一举。好在很快就到了家门口,她摸摸索索掏出钥匙打开门,我听到了里面传出一串微弱的呻吟声迎候她。接住我递过的米袋,她点头对我道谢,然后砰的一声关上门。
④偶尔隔壁也很热闹,有人大声说笑,有孩子稚声稚气唱歌,所有这些声音我竟能听得分外清晰。我能猜得到,这是儿子、儿媳和孙女来看他们了。他们儿子的年龄比我稍小,不知从事何种职业,平时着装有模有样,喜欢做出一点养尊处优的傲慢。如果我偶尔与他在楼梯间相遇,有时我们互相点头致意,有时他目不斜视,好像根本看不到我。当然,这也并没有什么出格,我们就像海口多数邻居那样,不冷不热,不会有亲密的邻里关系。这也符合城市里人们互相隐匿、互相提防的风格。此时这一家人多少让我上了心,我竟隐隐希望他们能常回来,欢聚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望,先不说老者能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至少笑声能暂时替换病痛的呻吟声。
⑤一天深夜,我被一声接连一声的呻吟惊醒,那声音低沉、压抑、凄怆悠长,仿佛痛彻心肺,还听到玻璃杯碰击的声音和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我翻身坐在床上,夜静,那些声音使我格外清醒。我思虑着是否要去隔壁看看,施以援手,呼叫救护车或者给他们的儿子打电话。但我一直犹豫不决,甚至在心底安慰自己,也许他们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果然,十多分钟后,呻吟声渐渐微弱、渐渐听不到了。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重新躺在床上,换了几个睡姿却怎么也睡不着。望着透过窗帘的一片淡月光,我忽然想到自己远在广东乡下同样年老的双亲,眼泪就不觉湿了枕巾——不知他俩在故乡的夜里,是醒着,还是安稳地睡眠。
⑥去年冬天,我要到岛外出差,去冰天雪地的东北。我提着一大箱御寒衣服走到小区门口,刚好碰到老阿姨和她嘴叼香烟的儿子,稀薄的阳光下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菜。老人忙不迭地对我展开笑脸,说今天儿子、儿媳,还有孙女都回来吃饭,所以买了很多菜。我也面带微笑,推了推眼镜,说了几句附和的话。擦肩而过时,那张面孔从嘴角喷出烟雾,漠然地对我点点头。没走出多远,我便听到儿子责怪母亲啰唆,话太多,那声音冷硬,不由分说。我推着行李箱在路上行走,默默地听着小滚轮与沥青地面摩擦发出单调的咝咝声,想到刚才那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自己做了错事。
⑦从东北回海口后,没过多久,我就回老家过年。再回来的时候,看到邻居家门口没有贴崭新的红对联,连旧对联也撕得干干净净,门框两边各留下两行淡黑的糨糊痕迹。我心里不免咯噔一下,按海南的风俗推测,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新亡人的门口绝不会贴红。到了晚上,我竟开始有意无意地探听来自隔壁的声音,但是隔壁一片寂静,连一点隐约的声响也没有,应该是无人居住了。夜深人静,一座涌动着各种欲望的城市沉沉睡去,嫉妒、狭隘和贪婪也沉沉睡去,有种天地间一片干净之感。我开始想到关于灵魂的种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前半生劳劳碌碌,后半生卧榻生病,有如此经历的灵魂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用汗水、操劳、病榻和呻吟串联起来的一生,如果是一种宿命,那也只能令人感到无奈和怨愤。我突然想到“生如草芥”这个词,有些伤感。正因为人生残酷,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才使种种与命运的抗争都带着俗世的悲壮与荣光。
⑧大约一个月之后,--天晚上,我带着一身酒气趔趄着回到家里。瘫坐客厅的沙发上,我感觉整个房间都在微微晃动,有一种人生如戏的舞台效果。电视里演着矫情的言情剧,我怎么也看不进去,都市的另一种烟火分崩离析,被他们演绎得不似人间。忽然想到饭局上的几个朋友,他们都来自我的家乡广东,他们常常财大气粗,孤注一掷,仿佛英雄虎胆;也会沉沦各种生活,纵情于苦短的人生。这时酒气上涌,蹿上喉头,我忍不住弯腰跑进洗手间吐了一通,再用冷水洗了脸,盯着镜子里有些陌生的面孔,没有发现狰狞,顿时清醒了不少。生活承载着种种人生,却又时时奴役人,又有多少人反其道将其糟蹋。我长舒一口气,走进客厅,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了时断时续的呻吟,还有拖沓的脚步声。我心里猛然掠过一丝喜悦:这对老人仍是我的邻居!
⑨客厅的灯光白而亮,洞明世事,执拗地填充着空旷。我静静坐在沙发上,毫无睡意,窗外高耸的楼厦沉重而幽暗,今夜,我还会梦见自己年老之后的一些什么吗?窗外的月亮慢慢升上来,光华柔和纯净,开始在我的想象中一点点照亮晶莹剔透的露珠。
(选自《散文》2021年第10期,有删改)
10.第③段中加点的“克制”一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1.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
12.文章题目为“一对老夫妇”,但多处写到他们的儿子,有何用意?(6分)
13.文中大量笔墨写“我”听到的各种声音,探究这些声音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与王定国①书
苏轼
某再拜。递中领手教,知已到官无恙,自处泰然,顿解忧悬。又知摄二千石②,风采震于殊俗,一段奇事也。某羁寓粗遣,但八月中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复闻堂兄中舍卒于成都。异乡罹此,触物凄感,奈何奈何!
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更相阔数年,索我阆风之上③矣。兼画得寒林墨什,已入神品,行草尤工,只是诗笔殊退也,不知何故。子由在筠,甚苦局事烦碎,深羡老兄之安逸也。非久,冬至,已借得天庆观道堂三间,燕坐其中,阖户反视,想当有深益也。
定国所寄临江军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然所谓“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在困穷之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今见定国,每有书皆有感恩念咎之语,甚得诗人之本意。仆虽不肖,亦尝庶几仿佛于此也。
文字与诗,皆不复作。近为葬老乳母,作一志文,公又求某书,辄书此奉寄。今日马铺李孝基送君谟④石刻一卷来,其后有定国题字,又动我相思之怀,作恶久之。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
近有人惠丹砂少许,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人教以养火,观其变化,聊以怡神遣日。宾去桂不甚远,朱砂若易致,或为致数两,因寄及,稍难即罢,非急用也。穷荒之中,恐亦有一二奇士,当以冷眼阴求之。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解化,而丹材多出南荒,故葛稚川乞岣嵝令,竟化于广州,不可不留意也。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以某观之惟能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但闭得百十息为益甚大。
知有杀卖鹅鸭甚便,此间无有,但买斫脔鱼,亦足矣。廪入虽不继,痛自节俭,每日限用百五十,自月朔日取钱四千五百足,系作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明以画杈子挑取一块,即藏去杈子,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可谓至俭,然犹每日一肉,盖此间物贱故也。囊中所有,可支一年以上,日下未须虑也。儿子正如所料,不肯出官。信笔乱书,无复伦次,不觉累幅。书到此,恰二鼓,室前霜月满空,想识我此怀也。言不可尽,惟万万保啬而已。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苏轼文》)
【注】①王定国:名巩,出身名门,从苏轼游,在苏轼被贬后,遭牵连。②二千石:代指知州。汉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宋代知州相当于当汉太守。③阆风之上:阆风,山名泛指仙界。④君谟:宋代书法家蔡襄的字。
14.对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坐其中 燕:通“宴”,安定,安闲。
B.近有人惠丹砂少许 惠:赠送
C.不觉累幅 累:拖累
D.惟万万保啬而已 保啬:保重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段奇事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
B.定国所寄临江军书 若属皆且为所虏
C.作恶久之 苟以天下之大
D.观其变化 吾其还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关心朋友到任后的情况,勉励朋友,寄送文章,并不时流露思念之情,可见作者与王定国友情甚笃。
B.作者认为自己在养生上颇有心得,服食丹砂等养生法让他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变化,诗书画都有很大进步。
C.作者与朋友似是相对而谈,语言质朴而亲切;最后在谈及节省家用妙法的时候,细碎具体而又幽默风趣。
D.文章从回应友人信件开始,穿插了对自己当下生活的叙写和思考,以对友人的关切叮嘱收尾,结构紧凑。.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道 术 多 方 难 得 其 要 然 以 某 观 之 惟 能 静 心 闭 目 以 渐 习 之 但 闭 得 百 十 息 为 益 甚大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4分)
(2)数日前,沈达过此,亦云与定国熟,船中会话半夜,强半是说定国。(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9~20题。(8分)
代东门行
(南北朝)鲍照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19.诗歌首句隐含了“________”这一成语,“丝竹徒满坐”中的“丝竹”指代________。(2分)
20.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材料二: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①者与?无乃为佞②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③也。”
(《论语·宪问》)
【注】①栖栖:奔波忙碌。②佞:显示自己的口才。③疾固:讨厌那些顽固不化、不愿采纳自己主张的人。
21.《论语》中“辟世之士”除长沮、桀溺、微生亩外,还有_________(举出一例)。材料一中“怃然”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22.材料二中孔子回答微生亩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处世态度?请简要评价。(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4)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成功定义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人把成功定义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有人把成功定义为社会价值的实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D(A.扎(zhā)进;B.擘(bò)画;C.淬(cuì)火、百炼成钢。)
2.B(“独行其是”,只按自己的主张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多含贬义。)
3.A(小括号放到句号前面。)
4.C(A.成分残缺,“陷入”缺少相应宾语,在“损害”后补上“困境”;B.不合逻辑,蝉联是连续获得;D.句式杂糅,“聚……”和“……为核心”两个句式。)
5.D(从内容、押韵的角度考虑:首联点明诗人此番过寒食节的地点及当地的风光,颔联写山乡的风情,颈联写山乡的景色,尾联流露诗人在无奈的清闲中自得其乐的情绪;同时根据偶数句押韵原则推断。)
6.答案示例:
乙同学:但是也要从自身实力出发,(1分)生活中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量力而行。(1分)
主持人: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1分)无论输赢,两位运动员挑战高难度的精神都值得肯定,(1分)学习生活中我们既要追求更高、更快,高强,又要立足自身实际,(1分)两者完美结合。(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7.A(B.“接管”错,原文为“支撑”,东部也还有数据的;C.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是“规划”而不是“建成”;D.关系倒置,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布局设计完成才标志东数西算工程的开始,不是东数西算工程来总体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8.C(原文为“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
9.①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②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④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答到“解决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等亦可得分)。(每点1分。)
10.表现“我”的矛盾心理,既关心又觉得过于冒昧,并且意识到多此一举的无能为力。(“矛盾心理”1分,“关心”1分,“觉得冒昧”或“有被认为探听隐私的顾忌”1分,“意识到多此一举的无能为力”1分。)
11.①神态描写,“双唇绷紧”“满面愁容”等突出老妇人对丈夫身体状况的忧虑。②动作描写,“搀扶”“一步一步挪动”“安顿”等写出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辛和细心。③运用拟声词,以轮椅“嘎吱嘎吱”的声音写出老夫妇行进的艰难。④外貌描写,一个“身材矮小”,一个“身体佝偻”,写出老夫妇的衰弱、老妇人照顾丈夫的艰难。(每点2分,指出手法并分析,写到两点即可,共4分。)
12.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全面立体地呈现了老夫妇的家庭生活状况。②结构上,串起了“我"对老夫妇生活的关注和进一步了解。③深化主题,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和赡养老人问题的思考。(各2分,共6分。)
13.①“我”听到老年男人虚弱的咳嗽声、老妇慌张的安抚声,感受到老年生活的不易。②听到隔壁偶尔的说笑声,感悟到天伦之乐的可贵,老年人渴望晚辈的陪伴、精神上的关爱。③听到老夫妇儿子冷硬的劝告,思考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戒备多于温情的问题。④听到隔壁一片寂静,产生不祥之感,感叹“生如草芥”,生活残酷,生命易逝。⑤听到老人仍健在的声响,欣慰于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的表达,酌情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14.C(应为连续、重叠、堆积。)
15.A(语气词,表判断语气。B.代词,用于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助词,表被动。C.音节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代词,它的/副词,还是,表商量语气。)
16.B(服食丹砂与精神面貌变化很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原文为“只是诗笔殊退也”,诗并没有进步。)
17.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以某观之/惟能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但闭得百十息/为益甚大。
18.(1)两封信都反复谈论到处于忧患时应注意的事,非常详细,既可以用来解除我的忧愁,也可以用来洗涤我的愚昧,(我)收获不少。(采分点:"书”,书信;“以”,用来;“昏蒙”,愚昧。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4分。)
(2)几天前,沈达经过(我)这里,也说与你相熟,(我们)在船中谈话到半夜,大半说的是你。(采分点:“过”,经过;“热”,相熟;“强半”,大半。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4分。)
19.惊弓之鸟;音乐
20.诗歌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抒情手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恨。(2分)
(1)直接抒情,诗中“倦客恶高声”“弥起长恨端”“皆涕零”“心断绝”等直接抒发诗入离愁长恨。(1分)
(2)间接抒情(3分,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①借景抒情,诗中“遥遥征驾远,查杳白日晚”“野风吹草木”等诗句,通过对日渐昏暗、游子车渐远和野风吹林景色的描写,抒发游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
②用典抒情,诗歌开头运用惊弓之鸟的典故,勾画出倦客恶离别的心理状态,抒发久倦羁旅的游子对离歌的害怕之情。
③对比中抒情,诗中“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句,在对比中写出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苦。
④融情于理,诗中“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句,写即使片刻分离也是难受的,更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别,融抒情于议论中,指出伤感的原因。
(答出“用顶真手法、叠词强化离情”等有分析也可酌情给分。以上分点没有术语或没有相应分析均不得分)
21.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等(写出一个即可);怅惘失意的样子。
22.①从“疾固也”可以看出,孔子对游说对象的认识是清楚的,但他仍在坚持,这体现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结合材料解说1分,指出精神态度1分)②政治主张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孔子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乎仁道。(1分)这种执着于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和发扬。(1分)
23.(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复道行空,不养何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四、作文(60分)
24.参考立意:
材料引导学生从“我”出发,思考对“成功”的认识,指向对成功的三种不同界定:有我而无他、有我也有他、无我而有他。
三种对“成功”的界定都可以作为立意的出发点。考查重点是论述的品质。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別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虎年春晚《只此青绿》《忆江南》两个节目,以唯美醇厚的方式将中华传统之美悉数展现,其精髓(suǐ)是华夏儿女融于五千年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是对民族血脉的赓(gēng)续。
B.汉魏六朝,赋体盛行,讲究词藻骈俪(lì)华美、音节铿锵和谐,因此成为文学形式美的极至。但如果作者一味追求靡(mǐ)丽的形式,就会造成文章思想浅薄和气格下沉。
C.一段西安男子殴打妻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发网友强烈谴责,警方通报夫妻因琐事引发口角(jiǎo),男子已被依法拘留:家暴绝不能以一句“家务事”来和(huò)稀泥。
D.历史上种种社会蕃篱和制度钳(qián)制的弱化,起推动作用的都有技术因素。如近四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代际、性别、地区、阶层等系列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纾(shū)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网络从来不缺流行语,去年满屏招摇的,今年已是明日黄花。【甲】放远来看,所谓“潮流变化”是真实存在,还是无数流行语快速换代伪造的幻象?【乙】有人批判,“迷恋这些网红词,人只会越来越匮乏”,也有人包容,认为这是特定时代的情绪表达与话语权更迭。不过,语言匮乏确实有可能引发情感和思想的匮乏。如果对一切事物的赞美都用“yyds”来表达,那么说话人所感受到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干瘪,欢愉、悲伤、痛苦不再有更精细的划分。还有一种担忧在于,流行语的使用阻碍了公共讨论。【丙】摆事实、讲道理等正常的讨论步骤动辄被“带节奏”“yyɡq”“夹带私货”等词打断,“吃瓜”“看戏”的话术熏染出对现实的漠然置之。当然,一个模式是一闪而过还是成为经典,自有时间来决定。与当年的火星文、“ɡɡmm”、“886”等初代网络语言一样,如今年轻人爱用的另类“黑话”,纵然算不上是对互联网话语权的争夺,更多的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属于一个阶段的互联网文化产物。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明日黄花 B. 更迭 C.漠然置之 D.纵然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元宇宙的经济制度不是地球上经济制度的平移,它需要打破受资本主义制度影响或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很多弊端;同理,人们也不能用现在的认知来想象元宇宙的货币和金融体系。
B.有的粉丝群体为了维护偶像,互相“拉踩”、造谣等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屡见不鲜;少数网络平台不但没有尽到监督管理之责,反而对相关不良事件带来的巨大流量“甘之如饴”。
C.在赛场外围,保障人员一次次细致入微、温暖贴心的服务,传达着我们对每一位参与“冬奥”的朋友的善意,体现我们希望为全世界呈现一届精彩“冬奥”的诚意。
D.两部戏剧尽管叫好不叫座,但席勒在其中却赋予了极高的期待,他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将戏剧奉为坚守正义的“道德机关”,它的效果将“比道德和法律更为深刻持久”。
5.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 分)
A.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骆宾王《帝京篇》)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D.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杜审言《渡湘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 分)
2021-2022 年央视跨年晚会“启航 2022”选址台州录制,借此契机,台州市举行了“跨
年晚会看央视,追着阳光去台州”文旅活动,邀请师生代表参加,多场景多维度呈现台州自然、历史、人文的美丽画卷,亲历山海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
(1)如果你是活动参与者,请你为台州旅游写一句广告语,要求主题突出,至少运用一种
修辞手法,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2)配合这次文旅活动,旅游部门推出宣传台州的短视频,下面是其中一段解说词,请你根据示例仿写一段,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再用“山水”作为描述对象。(4 分)
示例:这是一座山水之城,奇峰、飞瀑、丘壑、溪流,清奇俊美 ,装点出一个灵秀的台州。
仿写: ▲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一般而言,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恐怕也常常如此。道理很简单,一首诗的标题,就像一个人的面目,关系到给人的第一印象,传递作者的情感姿态、社会身份、文化取向以及诗人性格特点等信息,担负着主体识别的功能。仔细琢磨,标题的信息量很大,常带有时代信息。更多地,新诗标题可传达个性化的审美信息。如果你读多了新诗,就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新诗的标题起得富有韵味,本身就是好诗句。
与古诗相比,新诗标题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说明型,旨在向读者传达与诗歌内容、主题、情感、写作背景等相关的信息,留有古诗社交功能的痕迹,与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一脉相承;另一类是审美型,突出表达个人情感,弱化实用性、规范性传统,强调审美性、个人性。
吴承学讨论杜甫诗题,将杜诗中“承六朝而来”讲究规范、实用的标题称为精致型标题,而将突破规范、体现诗人独特审美追求的标题称为漫与型标题。新诗不妨借用这一说法,将咏物、写人、记事以及种种社会交往、赠酬唱和、望而知之的诗题,划为精致型标题,而将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望而新颖或难知的诗题,划为漫与型诗题。新诗诗题与古诗有一脉相承处,如咏物诗、山水诗、酬唱赠和诗,特别体现写实记事的传统。同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取向相同,“因事立题”“即事名篇”的观念依然是许多新诗标题遵循的原则。如此一来,新诗百年的标题中,像《再别康桥》《雨巷》《吹号者》《乡愁》《致橡树》一类说明性诗题可归为精致型标题,而《万物扎根于我》《周总理,你在哪里》一类审美性标题可归为漫与型标题。漫与型标题弱化实用性传统,突出审美独立性。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可能像“标题党”一样成为主角。比如,《向太阳》《去雅典的鞋子》《黄河大合唱》《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都有相似的性质。
爱情诗从“五四”时期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在标题上大做文章,而非简单地说明一下完事。刘半农《尽管是》写于巴黎,是对住在对面的一个女子的观察,对她的悲喜的观察,与她一同的悲喜,是青春萌动的回应和表现。刘大白《心上的写真》,写青年对女性的爱慕和思念,与古典诗题完全不同。
“五四”初期,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诗的内容可能平淡,但标题却诗意盎然。王统照不是名气很大的诗人,但他《小的伴侣》这首诗,情真动人,标题富有诗意:
瓶中的紫藤,
落了一茶杯的花片。
有个人病了,
只有个蜂儿在窗前伴他。
虽是香散了,
花也落了,
但这才是小的伴侣啊!
有的标题和正文构成互动关系,有的构成游戏关系,有的制造悬念。与讲究实用的说明型、精致型标题不同,审美型、漫与型标题无法让你明了诗的内容,却能引起你的好奇和阅读欲。只看徐志摩的诗歌标题,浪漫气息就扑面而来,《这年头活着不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我等候你》,一个解放了的新式青年形象在标题里就可呈现。
步入新媒体时代,诗题的“额头”地位更加突出。总体而言,突破了古诗题的范围,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除了诗的说明性,审美成为诗题的内在要求。一大批诗将诗题看成自我的确认方式,力求产生辨识度。诗题已成为诗人标举个性风格的有效方式。诗题的自觉成为新诗的一个新传统。
(节选自师力斌《新诗如何取标题》)
7.下列对文中“漫与型标题”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诗歌的漫与型标题,不会向读者传达与诗歌内容、主题、情感、写作背景等相关的信息,没有延续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
B.吴承学为杜甫诗歌标题分类时提出了“漫与型标题”,作者认为新诗可以借用这一说法,用来指称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望而新颖或难知的诗题。
C.漫与型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成为主角,所以这类标题可能成为“标题党”。
D.“五四”初期,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在标题由精致型转向漫与型,如文中所举王统照和徐志摩的诗,标题都是诗意盎然。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的起点也是标题。道理很简单,诗的标题就像人的面目,传递作者的情感姿态、社会身份、文化取向及性格特点等信息,担负着主体识别的功能。
B.不少新诗的标题起得富有诗意,它可能无法让读者明了诗的内容,却真切动人,或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欲。如王统照的《小的伴侣》,徐志摩的《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
C.新诗诗题与古诗有一脉相承的一面,如咏物诗、山水诗、酬唱赠和诗,特别体现写实记事的传统。同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取向相同,许多新诗标题依然遵守“因事立题”“即事名篇”的原则。
D.新媒体时代,诗歌标题的地位更加突出,诗题除了诗的说明性,审美成为诗题的内在要求;诗题更加追求个性化,突出审美独立性;诗题的自觉成为新诗的一个新传统。
9.运用文本的观点,试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标题的特征。(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出阁
黎锦明
过了中秋第二天,人家屋里的香灰都冷了,而陈家门口却更加了一番沸腾。陈四姑娘出阁了!左邻右舍早就将这消息喧传几天了。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
正堂里面一阵迅急的磬鸣,接着大门口的爆竹煮粥似的响动,和着送嫁的人们的欢叫,连几只偷贡饭吃的瓦雀子都吓的无影无踪了。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的告了辞。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哭得四围的人都有些欷歔的意思了。
“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抬花轿的几个少年们嚷着。他们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如今她脱离他们高就了,哪个又不感到一种创伤的痛楚?那个又不灰心?他们只是说这是不屑理会的事,而又舍不得离开她,只好兴奋着替她压一膀子的轿扛。
伴婆和新娘移到轿边来了。新娘只是哭,她的妈妈也跟着哭,直待几个人将她掼进轿门。
只是她在里面哭的更热闹!一双着红绣鞋的六寸大脚一顿跺跺拍拍地蹴起来。
“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罗梅生咬紧牙关将轿门一锁的说,叫了声口号,四人一齐将轿举起,接着又是一阵爆竹的嘈响和哭声。
“如今世界变了,大脚姑娘行时了。奇怪!”后面龙春叹了口气说,似乎他再也不承认四姑娘是美好似的。
的确,这是乡里少年们值得希异的事,陈家庄放足的风习,实要算四姑娘为首倡。这大概是六七年前的故事罢。她还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她的脚才由母亲严厉地限制着捆扎起来,她反抗,号叫,也不知挨了多少骂,然而她没有一天不想方法来解放自己。“妈呀,城里的女人都放了,王四爷不说过吗?”她时时这么反复地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然而这也是她的幸运,不几天果有一位由城里回乡的姑娘,打她屋门边歇轿,那双翘在轿门外六七寸长着浅肤缎鞋的大脚给她做证明了。“妈,楚家小姐不放了吗?那脚多松快!”她吐出高兴的话头又对妈央求了。“唉,我的儿,她是小姐们啊!
像我们这穷户人家放起那样大有哪个要啦?”“我就赌咒不嫁!”她破涕为笑地说。这是为娘的心软,又想起这孤儿独女,又想起将来老时的零落……不禁默了下来。
他们已走出布满桂香的陈家庄了,沿着涧水直趋山径走来。四姑娘在轿里哭的越发凄紧了,清音在山谷里颤荡着,淅淅的流泉的唱答好似也为她同情,他们走到山腰那里一段生满
了映山红的草坪头山来。那冬青树底下,那莲塘的尽头,他们不禁一齐顾盼过去,啊,那是
何等令人可留恋的场所。
冬青树下是她日常留连的,她和她的嫂子当日中时便到这里来晒衣。她的力大,两脚又
活泼,可以扒到那高而险的树上去支晒衣竿子。衣一件件的理,她一阵阵的对她嫂子攀谈。
她说“若是舅舅回乡来,一定要跟他进城念外国书去”,她说“哥哥有空时,我得抽工夫去习一两年汉书”,她又说“乡里没有一个不说我能干”。她这样抱了大志愿的口气,差不多成了父老们的奇谈,也是龙春一班少年们呶起嘴不屑于谈及而值得鄙薄的话。她自然觉得这班卑视女子的少年心理是不足以挂齿的。有时他们找她来打趣,她很有些傲视,也不留连,
“呸”的一声飞跑了。但当薄暮黄昏时,她的屋前屋后都弥漫了他们相往返的缠绵山歌,金碧辉煌的残阳投到山腰上,她倚在树边,望着迷蒙的山色。
“哎呀,咱们再也捱不着榜榜槌了。算起来,我已经是八回啦,背上两下,肚皮上三下,脚杆上三下!”龙春又嘲着说,喘着气换了换肩,他们不禁全都笑了几声。
自然的,他们想,这莲塘边从此再也不见这娴婉的浣衣女了。平日只要天气晴和,她时常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西头有一带松荫,松荫上便是一段青石崖,她盘坐在崖边角,扎起袖,系紧裙子,徐徐的搓洗,默默的空想,那里有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少年们便乘此机会来撩搭她了,对她
斜视着,对她窃语着,她尽自动作着不理,有时但红着两颊只是掩住嘴笑。及到他们闹的开不得交,她佯怒了,将捣衣杵轻轻一摆——“拍!”“哎哟!”山坡头路已尽,这鼎鲜红的桎梏将这幽婉的少女灵魂载出乡境了!那大路前便是他乡的标界。标界的左方便是一所神王庙,庙前每年打过花鼓。一打花鼓四姑娘一定姗姗然来,如今她去了……
她去了,而这地所留下的映象,他们总不能忘掉罢。他们觉得那如鼎沸的人声仿佛还残留在山角里,清脆的锣钹与胡琴的余声还在缭绕。那是春季四月初了,禾田里的稻秧正在荣发,农人们已停下耕作,水牛一群群的在山腰闲着吃草。少年们玩了火龙灯后又议定打花鼓了。开台的那一天,远近的人众都忙着聚拢来,说是罗满娘子忙到连午饭也烧掉,陈七爷忙
到连裤子也穿错。台就是搭在那山坡上,神王庙前。说是借来杨秀才家的喜帐挂了,又借了后山包府上的金漆桌椅与宁绸扎的莲花灯,开台打得起劲时,台底下的铜钱纸票子只是如飞的掼来。而他们用意无非都是在四姑娘身上罢。四姑娘一来,饰花旦的何妖精只是眉来眼去,扮小生的罗梅生只舞得八面威风,丑角陈三尽着涎皮搭脸的为她取笑,老旦龙春不安本分,
当时要露出那圆的脸清脆的喉音。如今她要离去了!
而她犹兀自一无所觉的在轿里哭……
“唉龙春,怎么办?越哭越凶了。”台后扛的陈三咳了一声说。
“我也这末想哪!”罗梅生矫作愉快的声音答。
“要是哭坏了人,又是我们负担子呢。”谢三接着说。
于是龙春不自禁地呼道:“喂,四姑娘,我想你老是哭,哭得这样伤心,还是让我们抬
回去吧!”
“你配!”四姑娘的哭泣陡然停止,嗷的一声说,“偏要哭!你不抬走是我的孙!”
1925 年
(有删改)
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4 分)
▲
11.文中多次写到四姑娘的“哭”,这些“哭”蕴含怎样的情感?(4 分)
▲
12.分析抬花轿少年的语言特点及作用。(6 分)
▲
13.这篇乡土小说,诗化风格鲜明,请作分析。(6 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与邓卫玉书
(清)郑日奎
阅来谕,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不敢当。至谓仆以京华清署①,日与诸名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游,以故风气日上,似有所师承云云,仆捧读之余,不胜悚息。以仆文为佳,固未也;谓有师承,则无之矣。夫长安人物所萃.,巨公名流多在焉,则就正有道,是其地;又仆前官翰林,文学臣也,近虽改部郎,部务亦甚简,与读书论文事不妨,是其时矣;又仆嗜诗文,尝乐得从胜己者游,非专己自是者比,是其人。以是三者,宜乎来谕云云乃尔也。抑知有大不然者乎?仆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或当迁除,朝参后,故例必往谒,不获已,问道已经,得其状,赧甚,然不可免也。姑造焉,则必先贿阍者,为婉词求其通。阍者犹不遽达,直曰:“属方有公事,君且去。”约以他日。既不敢强,复不敢违
约。如期往,或不值;值矣,则下马拱立门外,阍者将刺入,良久,始出报曰:“属方倦,
少憩也。”或曰:“甫进餐。”或曰:“方与某客谈未竟,君姑俟。”乃引至别室中,几席
略不备,苟然命坐。良久,口且燥,腹且饥,或疲欲就卧。当此之时,面目不可以告妻子,
每愤起欲弃去不顾,度于理又不可,勉俟之。良久,阍者趋前曰:“请见矣。”急从之入。
相见时,尊显者礼殊简贵;坐定,慰劳外,寥寥数语,都不及文章事。茶罢,三揖而别,如
是而已。如是者一且甚,其.可再乎?
夫今之负.海内文章望者,大半皆居尊显、据要路者也。一旦以.闲署郎官骤通其门,而曰余以文章求教者也,谁则信者?且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以对。三往,鲜不笑且骂之矣。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仆性既拙且介,不工为佞,一旦作此举动,足未进,口未言,面已发赤;即使请益有获,所得几何,所丧已大,是以离群索居,不能坐进于此道,明矣。且夫文章信有师承,抑师又何尝之有乎?韩得于.《左》,柳得于《国》,庐陵得于西汉,眉山父子得于《战国策》,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今名公卿手笔,固所景慕,然得其诗若文,读而私淑之,足矣;无已,更进而求之古,亦足矣。外以欺于人,而内以欺于心,则岂郑子所敢出哉?足下深知古者也,肯进而教之.,以匡.所不逮,亟请得执鞭以从。
【注】①清署:清贵的官衙。这里指作者曾任职的翰林院。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 假借:宽容
B.夫长安人物所萃 萃:聚集
C.今之负海内文章望者 负:依仗
D.以匡所不逮 匡:纠正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其可再乎 吾其还也
B.一旦以闲署郎官骤通其门 以资政殿学士行
C.韩得于《左》 以其无礼于晋
D.肯进而教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邓卫玉在写给作者的信中称道他的文章的风格气度,说他有所师承。作者认为,自己的
文章谈不上有什么师承,尽管他在北京,“巨公名流”很多,但作者很少与他们交往。
B.文中痛快淋漓地揭示了当时参见名公重臣之难,申述了自己不屑为受辱谄媚之举,表达
了一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耿介拔俗之心。
C.作者在文中提出文章确实要有所师承,如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虽然没有亲身受到
前人的熏陶和教诲,但对所师承的名家,还是仰慕并引为学习的榜样。
D.文章气势凌厉,笔酣墨饱,对当时上层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作了穷形尽相的描画。见识
超拔,语言质朴,生动传神。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此 虽 主 人 之 意 必 不 然 然 谒 者 之 难 昔 人 已 叹 之 况 我 辈 尚 未 得 入 其 门 登 其 堂 奉 其 色 笑 又 安 测 主 人 意 旨 所 在 哉
市高三语文调考试题 第 6页 共 6 页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仆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4 分)
▲ (2)且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以对。(4 分)
▲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9-20 题。(8 分)
念奴娇·过洞庭①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
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③西江,细斟北斗,万象④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 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
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②青草: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挹:舀。挹一作“吸”。
④万象:万物。
19.下阕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襟怀光明磊落的词句是 (1 分)
“稳泛沧溟空阔”中,“沧溟”指 (1 分)
20.黄蓼园评此词说:“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分析词人在
上阕如何表达自己的“心迹”。(6 分)
▲
(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6 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
戏之耳。”(《论语·阳货》)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21.(1)材料一中,“割鸡焉用牛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材料二颜渊说“约我以礼”,请用“颜渊问仁”章的原句回答孔子如何以礼约之。(2 分)
▲
22.从上述材料可见,孔子将礼作为治国之本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但当时违礼现象普遍存在,
孔子极为担忧。请举例分析。(3 分)
▲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子路曰:“ ▲ ,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
(2)▲,道相似也, ▲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廊腰缦回, ▲ ;各抱地势, ▲ 。(杜牧《阿房宫赋》)
(4) ▲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 。(柳永《雨霖铃》)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张艺谋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他导演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浪漫,这
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戴建业教授讲唐诗时说,盛唐一代的诗人展现出极其浪漫的精神风貌,只有在盛世才会
有唐诗的浪漫;在普通人看来,人幸福了安居乐业了才懂得浪漫。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台州市 2022 年 4 月高三年级调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2.04
1.A(B“极至”应为“极致” C 口角(jué) D“蕃篱”应为“藩篱”)
2.D(“纵然”意为“即使”,此处不是让步假设,应改为“尚且”。)
3.B(“也有人包容”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C(A 搭配不当,“打破……弊端”改为“消除……弊端”;B 结构混乱,改为“有的粉丝群体为了维护偶像,互相‘拉踩’、造谣,这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屡见不鲜”;D 语序不当,主语不同,关联词“尽管”应该在句首。)
5.D(其余选项均为比喻。)
6.(1)(主题突出 1 分,修辞 1 分)
示例:①千年曙光地,浪漫山海城 。②山水仙境,如诗如画,美丽台州欢迎您。③读一卷
唐诗,观一城山海,台州就是诗和远方。④撷一缕阳光,品一桌海鲜,山海浪漫等你来。⑤
烟雨巷,老城墙,古韵台州如诗画。
(2)(每个小分句 1 分,共 4 分)
示例一:这是一座美食之城,海鲜、水果、时蔬、小吃,万千味道,荟萃成一个鲜甜的台州。
示例二:这是一座滨海之城,岛屿、港湾、帆影、奇礁,海纳百川,汇聚成一个大气的台州。
7.B(A“不会向读者传达……信息”“没有延续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过于绝对。C 原文
是甚至可能……成为主角”,混淆或然必然;“这类标题可能成为‘标题党’”对原文理解
有误。D 文中并没有说革命性体现在标题类型的转变上,无中生有。)
8.A(范围扩大。原文有一般而言恐怕也常常等词限制,表示通常情况,而非所有情况;
去掉这些词,扩大了范围。)
9.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属于审美型/漫与型的题目。(点出标题类型得 2 分)
②题目本身诗意盎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意境优美,情趣盎然,是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
③诗题追求审美独立性和个性化,很能体现海子诗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④诗题的额头 作用突出,体现了现代诗歌的诗题自觉,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欲。(每点 1 分,共
2 分,②-④写出任两点即可)
10.①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环境,写出莲塘的清新与生机,衬托人物的纯朴秀美;②通过嗅觉、
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细致丰富;③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整句,使行文灵动有韵
味。(每点 2 分,共 4 分,写出任两点即可,其余分析合情合理也可酌情给分,如动作描写 等。)
11.①对母亲等亲友的不舍;②对故乡家园的眷恋;③告别过去生活的伤感;④对少年们淳
朴的爱恋的珍惜和不舍。(每点 1 分,共 4 分,意近即可)
12.语言特点:①活泼风趣 ②表面带着些讥讽或贬损,实则关爱(2 分,每点 1 分)
作用:①表达不舍的情感;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少年的对话串联起过去的回忆;③表现乡村
少年健康纯真的爱恋,体现乡村淳朴的人情;④衬托四姑娘的形象。(4 分,每点 1 分,意
近即可)
13.①诗化风格体现于诗意的乡村环境描写,将四姑娘的出阁置于晴明的天气和清新的山水
之中,一路清丽的山光水色烘托出人物怅惘留恋的复杂情感;②选取乡村生活里一段送亲路,
以亲朋抬轿送嫁、哭嫁风俗等呈现田园诗般的乡土风俗美、人情美;③诗化的人物形象,四
姑娘的美好,少年们的淳朴;④语言细腻灵动,具有抒情性,传达出诗意含蓄的韵味。(每
点 2 分,共 6 分,写出任三点,意近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市高三语文调考答案 第 2页 共 3 页
14.C(负:享有)
15.B(B 项均为介词,都译为“凭……身份”。A 项表反问,“难道”/表婉商,“还是”;
C 项“从”/“对”;D 项第一人称代词,“我”/第三人称代词,指代项羽)
16.C(原文的意思是韩愈等人师承的是名家的文章而非名家本人)
17.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
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
18.(1)我的本性一向拙笨而耿介,这是您所知道的,我素来就不喜欢奔走在显贵人家的府
邸。(“素”“介”“游”各 1 分,全句 1 分)
(2)况且既然无法满足守门人的贪欲,第一次去时他一定会暂且拒绝来访者;第二次去时
就会叉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傲慢地面对来访者。(“厌”“姑”“再”各 1 分,全句 1 分)
19.肝胆皆冰雪(1 分) 洞庭湖/湖面/湖水/青苍色的水等皆可(1 分)
20.(每点 2 分,共 6 分)
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洞庭湖万里无云、水波不兴的景色,表达自己洒脱与开阔的胸襟。
②以比喻、夸张、对比写湖水的明净和湖面的广阔,小船行于其中,表达融入自然、物我两
忘的心迹。③运用双关,“表里俱澄澈”,既指洞庭湖景光洁透明,也表明襟怀坦白、光明
磊落的心迹。
21.(1)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1 分)(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2 分)
22.答案示例 1;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举例 1 分),孔子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对周礼僭越和破坏,这必然带来鲁国政治的无序。(分析 2 分)
答案示例 2:宰我提出把三年的丧期改成一年(举例 1 分),孔子非常气愤,认为服丧三年
是对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天下的通行的礼,必须要遵守。(分析 2 分)
(其他违礼现象找得正确,分析合理的,也可以。)
23.(1)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2)彼与彼年相若也 位卑则足羞
(3)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4)都门帐饮无绪 竟无语凝噎
(5)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24.作文(60 分)
【解析】
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浪漫”,审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句话的正确理解。第一句张艺谋所
说,其内涵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现出中国人的浪漫,源于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第
二句戴建业的话,内涵是“大唐盛世产生唐诗的极致浪漫”;第三句普通人的认识,“浪漫建
立在生活的幸福和安居乐业之上”。三句话侧重于浪漫和其他因素的关系,而不是“浪漫”
的内涵,所以审题、立意也要从浪漫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角度去考虑。如果单写“浪漫”或“文
化自信”(“盛世”或“生活幸福”),则是偏题的。三句话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浪漫,第一句从
当代文化自信的角度,第二句从时代的角度,第三句是从生活的角度。考生可以选取一个角
度论述,也可以综合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评阅的重点则可以放在考生是否能够抓住两者关系,对于概念的界定是否清晰倒在其次,
当然对“浪漫”的理解不能偏。行文中能否紧扣两个关系,对两者关系阐述的是否合理、透
彻。
【评分细则】
根据上述内容,大体设置评分标准如下:
一类文(50 分——60 分);切合题意,能紧紧围绕关系行文,文体鲜明,思想深刻,语言有文采。
二类文(44 分——50 分):符合题意,围绕关键行文,文体鲜明,思想深刻,语言有文采。
三类文(36 分——43 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欠深刻,语言通顺。
四类文(30 分——35 分):不符合题意,思路有些混乱欠深刻,语言不够通顺。
五档(30 分以下):主题与材料无关,或关系不大,思路混乱,语言不通顺。
基准分 43 分。
《与邓卫玉书》参考译文:
读了你的来信,信中论定排次我的文章,似乎有许多的宽容,我不敢承当。至于说我在
京城清贵的官署里,每天与享有国内文章很高声望的各位名公贵卿交往,因此文章风度一天
天地长进,似乎有了师承的关系等等,我捧读来信后,不胜惶恐。你认为我的文章好,本来
就不是的呀;你认为我有师承,却是没有这种事的。京城人才聚集,有很多大师名流,要向
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这是好地方;我之前任职于翰林院,是文学撰述之臣,近来
虽改任郎官,职务也很清简,不妨碍我读书作文章,这是好时机;我又嗜好诗文,曾乐于跟
胜过自己的人交往,不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同列,(我)这是适合求教的人。凭这三个
因素,你的来信那样认为也是应该的。或者知道有完全不这样的吗?我所拥有的秉赋一向就
拙笨而又耿介,这是您所知道的,我素来就不喜欢奔走在显贵人家的府邸。有时遇到官职升
迁,上朝参见皇上之后,按照惯例必须去拜谒显贵之人。不得已,询问已经拜访过的人的拜
见方法,了解了情况后,就非常羞愧了,然而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去拜访高官,就必须贿
赂守门人,说好话请他通报一下。守门人仍然不能马上通报进去,只说:“恰好主人有公事,
您暂且离开吧!”约定其他日期再来。既不敢强求,又不敢违约。按照日期前往,有时遇不
到;遇到了,就下马在门外拱手而立,守门人将名帖送进去,很久,才出来通报说:“恰逢
主人疲倦,稍作休息呢。”有时说:“刚刚吃饭呢。”有时说:“正与客人谈话,还未谈完,您
姑且等一下。”就引导到偏房,几桌坐席也省去不准备,草率地安排坐席,过了很久,口渴
肚饥,有时疲惫得想要睡下去。在这个时候,自己的样子不能说给妻子儿女,常常愤然而起
想要放弃离开不再顾及,但是顾虑到常理又不能离开,勉强继续等待。过了很久,守门人走
过来说:“请您见面了。”急忙跟着他进去。见面时,显贵之人的礼节特别简傲高贵。坐下来
后,慰问之外,简单几句话,都没有谈及到文章之事。喝茶之后,三次作揖告别,如此罢了。
像这样的情况一次已经过分,岂能再一次呢?
如今享有国内文章声望的人,大半都是处在尊贵显扬的地位、占据显要地位的人。一旦
凭着闲署郎官身份贸然进入他们的门庭,却说我是拿文章去求教的,谁能相信呢?况且既然
无法满足守门人的贪欲,第一次去时他一定会暂且拒绝来访者;第二次去时就会叉开两腿像
簸箕一样坐着,傲慢地面对来访者;第三次去时很少有不耻笑辱骂的。这种情况即使主人的
想法肯定不是这样的,然而拜谒人的艰难,古人已经对此有感叹了。何况我们这些人尚且还
未能进入他们的府邸,进入他们的厅堂,看其脸色,陪其笑脸,又怎么能料想主人的想法是
什么呢?我的秉性愚拙耿介,不擅长巧言谄媚,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情,脚还未进门,嘴还未
出声,脸上已经变红了;即使请教增益有所收获,所得到的没有多少,而失去的已经很多了。
所以远离人群,独自居住,不能深谙此道,也就清楚了。
再说文章确实有师承,但是又何曾有过老师呢?韩愈得益于《左传》,柳宗元得益于《国
语》,欧阳修的散文得益于西汉作家,苏洵父子得益于《战国策》,本来就未曾亲承著者的教
导,接受著者的耳提面命、亲切教诲。现在有名望的公卿亲手写的文章,本来就被我们仰慕
的,获得他们的诗歌和文章,读到这些诗文并私下敬仰他们,这就足够了。不得已,再进一
步求教于古人,也应当有所得益。您特别了解古代的事情,肯写信教导我,来纠正我没做好
的地方,我急切地请求能够执鞭策马来跟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