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唐山市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乡村治理注重发挥数字技术的效用,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引擎”。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技术在为数字乡村发展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点。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时,要注重与乡村发展相结合,将保持乡村性作为数字乡村的治理特色。
自乡村性进入西方乡村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乡村性既不是现实的地理空间,也不是虚拟的抽象存在,而是乡村社会、空间关系相互建构融合的体系。乡村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折射出乡村价值的留存与再造,这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核心本质。
数字乡村治理与保持乡村性可以达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数字乡村治理是在系统把握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乡村性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数字乡村治理弥补了传统乡村振兴模式的诸多治理缺陷,是最具有实现乡村性要素价值优势、更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乡村振兴模式。然而,在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破坏乡村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绩效提升。
第一,数字乡村治理破坏历史文化积淀。传统乡土社会有着许多文化遗产、家风家训、民间工艺、历史文化等,这些文化大都静态地存放于农村祠堂、文化礼堂、乡村文化站。即使有些乡村地区通过借助电子化设备和技术化手段将其进行活态展示,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挖掘和阐述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因而实践中大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育功能。
第二,数字乡村治理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时代,数字乡村治理通过发挥现代技术优势价值,为乡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问题。这源于人们对技术价值观的认知偏差,只注重短期的科技治理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数字乡村整体性发展规划。例如,数字乡村治理注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化肥培育技术等来提升农业产量,但由于农药等污染品的大量应用,使得乡村面临前所未有的自然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甚至给人们带来了农产品安全性风险。
第三,数字乡村治理破坏资源要素禀赋。长期以来,为了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资金、土地、人才等核心发展要素单向地流入城市,直接导致了许多农村不断走向表退,集中表现为农村“空心化”。而许多村庄套用城市改造的逻辑推行所谓的“数字乡村振兴”,给乡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方面,势必忽视乡村的本地文化传承,使得乡村独特的地域资源被打破。另一方面,一味追求乡村现代产业的发展,反而造成了更多的资源浪费。
第四,数字乡村治理破坏乡村道德情感。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注重亲情、道德、伦理的社会。而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大背景下的当代数字乡村建设,使这种底蕴深厚的传统乡村文化道德逐渐被快餐式的城市文化所取代。在乡村地区,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平台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村民群众之间互动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孤独、生存上的无助和生活上的不便,使得构建在中国传统社会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礼俗习惯等乡村文化价值观不断式微,甚至在所谓的“限制人性思想解放”的口号中走向消亡。
(摘编自沈费伟 陈晓玲《数字乡村的治理特色:乡村性的视角》)
材料二: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要素被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激发出治理的创新能量。在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已渗入百姓生活:村民通过手机,就能办理医保等常用业务,了解监督各类村庄事务,申请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乡村治理的效率与效能大大提升。
然而,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推行过程中,一些困难与挑战客观存在。当然,乡村治理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其对基层治理的赋能作用与深刻影响不容忽视。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
其一,要培养和提高乡村干部与群众的数字素养,引导村民逐步接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数字化。除了开展相应培训,还要想办法激发人的内生动力,变“要我用”为“我要用”。建议参考目前应用较广的积分制乡村治理方式,将治理数字化平台的使用与积分挂钩。当村民完成平台登录、业务办理、在线议事等项目后,后台自动记录相应积分。若达到一定积分,可换取相应生活用品与服务,以达到激励效果。
其二,要选拔培训一批村级信息员,解决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的长期运营管护问题。具体要培育多少信息员,是专职还是兼职,需要根据当地数字化平台的运营维护需要和使用情况,以及基层干部承担能力等,统筹考虑、精细布局,避免出现人浮于事或过重加码两个极端。
其三,要合理建设各类数字化治理平台,注重整合使用,不盲目建设、不搞“盆景”。要以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导向,依据地方财力量力而行,在科学衡量投入与产出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平台建设。针对区域内同一项工作内容,避免出现省市县乡等各级平台的重复建设,规避资源浪费和潜在贪腐问题。
我们还应认识到,技术不是万能的,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在农村的熟人社会,技术的触达代替不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登门问候带来的温暖,聚会议事讨论的深度,都不是仅仅依靠数字化媒介能够实现的。总之,技术永远是手段,人才是目的。服务切合群众所需,实事换来村民笑脸,才是衡量工作做得好的标准。
(摘编自侯馨远《推行乡村治理数字化要避免形式主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技术对数字乡村发展具有积极效应,同时也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点,由此可见技术不是万能的。
B.数字乡村治理有其基础性,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模式,但实施过程中给乡村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性。
C.存放于乡村之地的静态文化,即使被电子化设备和技术化手段进行活态展示,实践中也大都流于形式。
D.现代技术的数字化农业尽管带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效益,但从乡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并不可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推行过程中,一些困难与挑战客观存在,导致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现象的出现。
B.目前应用较广的积分制乡村治理方式,能达到激励效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乡村干部与群众的数字素养。
C.区域内同一项工作内容,若出现省市县乡等各级平台的重复建设,就不能避免资源浪费和贪腐问题。
D.技术不是万能的,农村社会中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温暖与深度,不能依靠数字化媒介来实现。
3.下列数字乡村治理的案例中,不能支持“技术不是万能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陕西某乡村发展剪纸产业,用电脑制作替代手工剪纸,手工剪纸技艺濒临失传。
B.新疆转基因抗虫棉推广,有效控制了棉铃虫,也导致其他次要害虫种群数量增加。
C.四川自贡市某县开设农产品网络直销平台,但因村民文化程度偏低,网络直销受阻。
D.部分来自农村的打工族以电话问候、网络拜年替代回家探亲,让家里老人产生失落之感。
4.两则材料关于数字乡村治理问题的论述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5.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乡村性”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荫下的默想
何其芳
我和我的朋友坐在树荫下。六月的黄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在我们眼前,在苍翠的山岩和一片有灰瓦屋顶的屋舍之间,流着浩浩荡荡的东去的扬子江。
我将怎样称呼我这位别了四五年的朋友呢?就他自己而言,他虽不怎样写诗却是一个诗人。当我和他同在一个北方古城中的会馆里度着许多寂寞的日子,我们是十分亲近;当我们分别后,各自在一边受着苦难,他和肺病斗争而我和孤独,和人间的寒冷,最后开
始和不合理的社会斗争,我仍是常常想念他。
我们说了很多的话,随后是一片刻沉默。就在这片刻沉默里,许多记忆,许多感想在我心里浮了起来。
北方的冬天。已经飘飞过雪了。一种奇异的悒郁的渴望,我写信给我的同乡,说想搬到他们所住的那个会馆里去。回信来了:“等几天再搬来吧,我们现在正过着贫穷的日子。”那会馆里几乎全是一些到北方来上学的年青人,常常因家里的钱寄到得太迟而受窘迫。搬到会馆后我的屋子里没有生炉火,冷得像冰窖。每天餐桌上是一大盆粗菜豆腐,一碗咸菜,和一锅米饭。然而我感到一种新鲜的欢欣,因为我们过着一种和谐的生活。
迟晚的北方的春天终于来了,或者说已是初夏,因为在那古城里这两个季节是分不清的。每个院子里的槐树都已张开了它的伞,他的窗前已牵满了爬山虎的绿叶,我常常坐在他的屋子里闲谈,或者谛视着在那窗纱上抽动着灰色的腿的壁虎。他呢,他望着屋檐下的去年的旧蜂窝想念他的昔日,我们都感到最好以工作来排遣寂寞了。于是我们自己印一种小刊物来督促我们写作。这小刊物印行了三期便没有继续,因为我被折磨于一种生活上的纠纷,一种燃烧着自己的热情,再也不能安静地提起笔来写一点什么。
那郁热的多雨的夏季呵,我常以我那位朋友的屋子为我的烦忧的托庇所,因为在那里我可以找到平静,友谊,和莫逆于心的谈话。有时我们一同缓步在那些曲折的多尘土的小胡同里,或者在那开着马樱花的长街上。
一晚上我们又走进了一个常去的荒凉的园子里。隔着暗暗的湖水,我们停下来遥望对岸的树林。我突然想起了家乡。而他也谈起他将来愿意回到乡下住着,常常坐在屋侧的池塘边的树荫下钓鱼,并且希望那时乡下的交通比较方便,邮差从池塘边走过时常把远方的信亲交在他手里。
不久他就凄凉地离开了那个古城,回到混乱的文化落后的家乡去寻找职业。我想起了他瘦弱的身体,困难的家庭状况,和家乡的那种折磨人的社会环境。全靠他自己,他和那可怕的疾病斗争了四五年还是坚强的站立着。在这中间他还断续地以劳力去换取一种极简单的生活。在一封信里他写着:“我宁愿挑葱卖蒜,不和那些人往来。”那些人是什么人呢?不待推测,我就想到那是充满各地的闭着眼向社会的上层爬的人们。
现在我们见面了。他更加瘦弱而我则带着风尘之色。让我们为着想起了那些已经消逝的岁月再沉默一会儿吧:那些寂寞的使人老的岁月。
我已经开始走入衰老的季节了,却又怀抱着一种很年轻的感觉。对于明天我又将离开的乡土,这有着我的家,我的朋友,和我的童年的乡土,我真是冷淡得如一个路人吗?我贵问着自己。我不自禁地想起了一片可哀的景象:干旱的土地;焦枯得像被火烧过的稻禾;默默地弯着腰,流着汗,在田野里劳作的农夫农妇。
这在地理书上被称为土壤肥沃的山之国,很久很久以来便已为饥饿、贫穷、暴力和死亡所统治了。无声的统治,无声的倾向灭亡。
或许这就是驱使我甘愿在外面流离的原因吧。
是呵,在树荫下,在望着那浩浩荡荡的东去的扬子江的时候,我幻想它是渴望的愤怒的奔向自由的国土,又幻想它在呜咽。
注:作者25岁时,于1937年6月离开天津,回四川故乡度假时写了此文。次年作者即奔赴延安。
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一句话“我和我的朋友坐在树荫下”,暗示文章的主旨是歌颂友情的。
B.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扑入了作者的眼帘,却使作者忧郁的心灵渐渐变得坚强起来。
C.作品前半部分回忆往日聚首古城时的友谊,后面又重点写与友人分隔两地的情景。
D.作者最终一扫沉郁,由朋友而及大众,由故乡而至于广阔的“山之国”,视野开阔。
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离乡多年,返乡应该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慰藉,可是此篇的基调却是悒郁、寂寥,间或闪发出一星半点愤激的火花。
B.作者用蘸满感情的笔触,详细地交代了朋友是个“高洁”的人,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影响了自己感情和生活方式的人。
C.作者不写朋友的衣着打扮、外貌模样,而是专从精神世界上落笔;不铺叙交往的详细经过,而是挑选了几个生活片段。
D.作者的叙述体现了简洁洗练的特点,最后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询问自己、朋友情况以及自己以后的人生路该怎么走。
8.结合原文,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①我已经开始走入衰老的季节了,却又怀抱着一种很年轻的感觉。
②我幻想它是渴望的愤怒的奔向自由的国土,又幻想它在呜咽。
9.蒙太奇手法将电影在不同地点、距离拍摄的镜头组合起来,叙述事件,表达情感,凸显艺术感染力。作者在记录“与朋友往日生活记忆”时借用了这种手法,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理宗景定元年夏四月,蒙古以郝经为国信使来告即位,且征前日讲和之议,蒙古王文统素忌郝经有重名,既请遣经复,阴属李璮潜师侵宋,欲侵手害经。或谓经曰:“文统叵测,盍以疾辞?”经曰:“自南北构难,兵连祸结,斯亦久矣。主上一视同仁,务通两国之好,虽以微躯蹈不测之险,苟能弭兵靖乱活百万生灵于锋镝之下,吾学为有用矣!”遂行。
秋七月,贾似道恐经至谋泄,拘蒙古使者郝经于真州。先是贾似道还朝,使其客廖莹中辈撰《福华编》称颂鄂功,通国皆不知所谓和也。经上表有言曰主上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输平继好弭兵息民而贵朝置之舍馆绵历数岁置而不问是殆必有横议之人将以贵朝误陛下者就令贵朝所举皆中,图维皆获,返旧京,奄山东,取河朔,刬白沟之界,上卢龙之塞,而本朝亦不失故物。且贵朝光有天下三百有余年矣,举祖宗三百年之成烈,再为博者之一掷,遂以干戈易玉帛,杀戮易民命,战争易礼乐,窃为陛下不取。或稽留使人不为无故,亦宜明白指陈,不宜摈而弗问。”不报。驿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欲以动经,经不屈,但语其下曰:“向受命不进,我之罪也。一入宋境,死生进退听其在彼,屈身辱命,我终不能,汝等不幸,同在患难,宜忍以待之。揆之天时人事,宋祚殆不远矣!”
帝闻有北使,谓宰执曰:“北朝使来,事体当议。”似道奏:“和出彼谋,岂宜一切轻徇,傥以交邻国之道,当令入见。”蒙古遣详问官崔明道、李全义诣淮东制置司,访问经等所在,淮东制置李庭芝奏蒙古使者久留真州,亦为似道所格不报。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三十郝经之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上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输平继好/弭兵息民/而贵朝置之舍馆绵历数岁/置而不是殆必有横议之人/将以贵朝/误陛下者/
B.主上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输平继好/弭兵息民/而贵朝置之舍馆绵历数岁/置而不问/是殆必有横议之人/将以贵朝/误陛下者/
C.主上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输平继好/弭兵息民/而贵朝置之舍馆/绵历数岁/置而不问/是殆必有横议之人/将以贵朝误陛下者/
D.主上即位之初/先遣信使/输平继好/弭兵息民/而贵朝置之舍馆/绵历数岁/置而不问/是殆必有横议之人/将以贵朝误陛下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表,文中是给皇帝上奏章。和道教法事中常见的“上表”“进表”意思不同。
B.山东,文中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地区,战国开始有山东的称呼。
C.干戈,“干”为防具,“戈”为攻具,“干戈”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战争。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台阶下的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颇负盛名的郝经愿意作为国信使出使南宋,想以此来证明以前讲和之议是有效的,造福百姓,同时也想实践自己的理想。
B.南宋贾似道位高权重,他让门客廖莹中等人撰写了《福华编》,称颂南宋军队在鄂地抗击元军的功劳,来阻止南宋和元议和。
C.郝经给南宋皇帝上表陈述理由,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全面分析南宋王朝做法的错误之处,有理有据,可见郝经见识过人。
D.面对长期的拘禁生活,郝经没有屈服,与南宋统治集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还鼓励与自己同患难的属下忍耐下去。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能弭兵靖乱活百万生灵于锋镝之下,吾学为有用矣!
(2)和出彼谋,岂宜一切轻徇,傥以交邻国之道,当令入见。
14.结合文本材料,简要概括“郝经之留”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中年 唐·郑谷①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注】①郑谷,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三年考中进士,长期在京城做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两个叠词分别描绘“云”和“天”,表现了西北春天辽阔暗淡的特征。
B.对花花无语、借酒浇愁两个细节,笔墨经济而含蓄,烘托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C.“苔色”和“雨声”一静一动,“寻”和“忆”一行一思,体现诗人心事重重。
D.虽然年老体衰,人生迟暮,好在还可以研究作诗的技巧,这让诗人备感欣喜。
16.这首诗抒发了人到中年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展现了秦统治者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将其当成寻常事物的情形,体现了秦的奢侈。
(2)《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的感情已由初登岳阳楼的潜藏喜悦,转为明诉悲苦的两句是: , 。
(3)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频繁在唐代诗词中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农历壬寅年是虎年,虎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三。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虎,寓意着威武勇猛,在古代军队中备受推崇。古代骁勇善战的部队,称为“虎师”;英勇善战的将领,称为“虎将”,武将 , 称为“虎威”。
虎的形象在民间也十分常见,与人民生活 。在住宅的中堂悬挂“虎画”;有的地方嫁女需陪送面老虎;婴儿满月后戴虎帽,穿虎鞋。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既是对古老文化的象征与寄托,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发展与传承。
古代还留下了不少打虎的传说。黑旋风李逵杀虎,行者武松景阳冈打虎,“飞将军”李广射虎……古代打虎 ,但虎在今天已经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我们要保护好老虎,维护好生态平衡。
今年冬奥会在我国举行,“虎”元素也融入了手工艺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面塑传承人,以小麦面粉和黍子面粉为原料制作了一只 的滑雪虎,以此祝贺冬奥会。
虎,与我们一起向未来!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威风凛凛 息息相关 无可厚非 栩栩如生
B.器宇轩昂 休戚相关 无可非议 栩栩如生
C.器宇轩昂 息息相关 无可非议 惟妙惟肖
D.威风凛凛 休戚相关 无可厚非 惟妙惟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既是对古老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B.这些间习俗中的虎,既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也是对古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C.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既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
D.这些民间习俗中的虎,既是民间表达吉祥意蕴的象征与寄托,也是对古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含服片,即需要含着吃的药片。 ① ,一种是含在舌上的任何位置,一种是把药片含在舌下。普通的含服片是为了“慢”,主要针对的是咽部和口腔局部的炎症病灶,一般应含在舌面上、牙齿和面频之间或患处附近,( ),让药物发挥消炎、镇痛等作用。 ② 舌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舌下含服可使药物直接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吸收入全身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能让药物直接通过血管壁被迅速且完全吸收,不会被肝脏代谢损耗。舌下含服持续时间较口服用药短,所以一般仅用于急救,即病情发作去医院治疗前。这样既可救治患者,减轻病痛, 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唾液溶化后,口腔和咽部被慢慢刺激
B.口腔和咽部被慢慢刺激后,经唾液溶化
C.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后,经唾液溶化
D.经唾液溶化后,慢慢刺激口腔和咽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地放弃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
1.D(“从乡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并不可取”错误。)
2.B(A因果错误;C.“就不能避免”错。不一定出现贪腐问题;D项“不能依靠数字化媒介来实现”错,原文为“都不是仅仅依靠数字化媒介能够实现的”。)
3.C(C项为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不能支持 “技术不是万能的”观点。)
4.材料一着眼于“乡村”本身,(1)谈数字技术对“乡村性”的破坏。(1分)材料二着眼于“乡村”管理,(1分)谈避免陷入形式主义陷阱的方法。(1分)
5.乡村性是乡村社会、空间关系相互建构融合的体系(1分)它折射出乡村价值的留存与再造(1分)其表现形式为历史文化积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资源要素禀赋,深厚的乡村道德情感。(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C(A“文章的主旨是抒写友情的”以偏概全;B “作者敏感忧郁的心灵渐渐变得坚强起来”没有依据;D“作者最终一扫沉郁”理解错误。)
7.B(“详细地交代”错,应是概括的交代;)
8.①我生活在黑暗、沉寂的时代,(1分)心中对自由、光明充满希望。(1分)
②作者借长江的奔腾表达对自由的向往,(1分)借流水的呜咽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控诉。(1分)
9. “冷得像冰窖的会馆生活”“共同印制小刊物”“谛视窗纱上爬动的壁虎”“缓步地穿过曲折多尘的胡同和开着马樱花的长街”等,(2分)温馨的生活场景不断的叠加强化了朋友间的情谊,(2分)文章益发显得情深意切,耐人回味。(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
11. B (文中“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地区,和战国时不同。)
12. B(“来阻止南宋和元议和”错,贾似道怕的是自己和元人私下议和的事暴露。)
13 (1)如果能消除兵祸、平定战乱,使成千上万的百姓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我的平生所学,也算有用了!(“苟”,如果;“弥”,平息、消除;“活”,使动;“锋镝”,战争。)
(2)议和出自他们的主意,怎么能一切都轻易顺从他们,倘若元使以邻国交往之道来到这里,应当让他们入朝觐见。(“和”,议和;“徇”,顺从;“傥”,倘若、假使;“令”,让。)
14. ①王文统陷害;(1分)②贾似道阻挠。(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D(“这让诗人备感欣喜”错,表面说的“喜”,实际是在年事虚长、无所作为情况下的自我安慰。)
16. ①新年到来,节序更替,引发了诗人孤独寂寞、年华老去的惆怅。②“寻故第”和“忆春田”,表现出诗人对往昔故乡的怀念之情及归隐之意。③借助翻出旧诗稿修改几遍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无聊、索寞心绪。
17.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 A(威风凛凛:意思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器宇轩昂:意思是形容人的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19.C(语序不当,分句间先“传承与发展”后“象征与寄托”,短语内部顺序先“传承”后“发展”,先“象征”后“寄托”,“继承”错误)
20. ①分析排比构成三个分句结构都是主谓结构,都是绰号+姓名+做法,内容上都与“打虎”紧密相关。(3分)
②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1分)增强了文段的文化底蕴,使下文“现在不能打虎”看法的提出更加合乎事理逻辑。(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D(前面主语是“含服片”,保持保持一致性,选择D)
22. ①含服的方式有两种 ②舌下含服是为了“快”③又能争取治疗时间
四、写作(60分)
23. 试题解析:
试题要求“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材料的内容指材料的“表现”,所谓“表现”,简单说,就是指被关注对象的外在显现的状况。材料的寓意指材料的“表现性”,所谓“表现性”,就是事物的“表现”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题第一步理清漫画中事物的表现,第二步分析事物表现的表现性。而搞清漫画中事物的表现性,则是应试文写作的立意根据。
我们先看漫画中事物之“表现”,漫画一侧是一个鱼缸,另一侧是腾起波浪的水域——江、河、湖、海,能腾起浪的水域。鱼缸中一条鱼奋力跳出鱼缸,跳向阔大腾起波浪的水域。漫画下面是一行字——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的放弃。我们再追问漫画所载事物“表现”之“表现性”,鱼缸象征安逸舒适衣食无忧的生活,腾起大波大浪的江河湖海则象征大的挑战,鱼儿跳出鱼缸,跳入大海,则表示勇敢地放弃安逸生活,主动寻求生活的挑战。漫画下方的文字“某些成功往往是一次勇敢的放弃”,意思为勇敢的放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处在安逸之中的人,不放弃安逸的生活肯定不会成功,“某些”“常常”修饰语使表达更加严密,一次勇敢的放弃,不一定会成功,没有“勇敢的放弃”则一定不会成功。
附:
参考译文:
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夏季四月,蒙古以郝经为国信使来南宋告诉忽必烈即位的消息,并且证明以前讲和之议是有效的,蒙古的王文统一向忌妒郝经有盛名,就请派郝经为国信使出使南宋,暗地里嘱咐李璮偷偷出师侵略南宋,想借别人的手陷害郝经。有人对郝经说:“王文统居心叵测,为什么不以有病为借口辞职呢?”郝经说:“自南宋和元结成怨仇,兵祸接连不断,这也很长时间了。主上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一定要两国通好,虽然我仅凭微弱之躯踏入不测的险境,如果能消除兵祸、平定战乱,使成千上万的百姓在战争中存活下来,我的平生所学,也算有用了!”于是出使南宋。
秋季七月,贾似道担心郝经的到来,泄露他和元人的协议,在真州扣留了蒙古使者郝经。在这以前,贾似道回到朝中,让他的门客廖莹中等人撰写了《福华编》,称颂他在鄂地抗击元军的功劳,而南宋全国都不知道他和元军的私下和议。郝经给南宋皇帝上表说:“主上即位之初,先派使臣表示改变旧怨,继续和好,停止战争,使百姓休养生息的意图,但是贵朝却把我朝的使者放置到舍馆,一连几年,对使者的事情不加过问。这恐怕一定有非难的人,将用涉及贵朝的大事来误导陛下。就是让贵朝所有举动都成功,所有的谋划都实现,返回旧日京城,收复山东,取得河朔地区,重新划定白沟之界,拥有卢龙要塞,对本朝来说,也不会失去旧日领土。且贵朝拥有天下三百多年了,用祖宗三百年的功业,再让那些亡命徒赌博一次,就会用战争代替和平,杀戮代替民命,战争代替礼乐,私下里认为陛下不会这样做的。也许扣留使者是有原因的,也应该明白地指陈出来,不应该对使者弃置不问。”南宋朝廷没有回答。看守的驿吏用荆棘做院墙并锁住大门,昼夜看守巡逻,想以此动摇郝经的决心,郝经不屈服,只对手下说:“先前,接受了王命,却不能觐见南宋皇帝,这是我的罪过。进入南宋境内,死生和进退,都要听从他们的决定了,屈身辱命的事,我最终也做不到,你们也很不幸,和我共同患难,应该忍耐,以待时机。以天时人事来度量,南宋的国运恐怕不会长久了!”
南宋皇帝听说有元使到来,对丞相说:“北朝使臣到来,一些事情应当商议。”贾似道上奏:“议和出自他们的主意,怎么能一切都轻易顺从他们,倘若元使以邻国交往之道来到这里,应当让他们入朝觐见。”蒙古遣详问官崔明道、李全义来到淮东制置司,访求郝经等人在什么地方,淮东制置李庭芝上奏蒙古使者长久被扣留在真州,也因为贾似道阻挠不能上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