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2年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05-17 08:21

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据说,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壮年时多方游历,年纪大了便将生平所到之处画在墙壁上,期望达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效果。虽然人们常用宗炳的故事来解释卧游,但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卧游是年龄大了,玩儿不动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有种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有着更为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活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便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文人士大夫历来就有崇尚“闲”的传统,如宋代苏轼就曾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说法。鉴藏书画古董也历来被认为是符合“闲”的一种生活方式,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写道:“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迹图画,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明代沈春泽《长物志•序》更是将收藏古董这样的“闲事”作为衡量人品、才情的一种方式。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对“闲”做了这样的阐释:“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让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安静下来,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的世界。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的“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内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这种“斗室”有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由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的三希堂仅有八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记毫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古代的书画佳作不像现在这样大多被陈列在博物馆、美术馆中,那时,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有幸珍藏和把玩这些佳作。明末清初,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被吴问卿所藏,邹之麟在题跋时美慕地写道:“问卿何缘,乃与之周旋数十载,置之枕籍,以卧以起;陈之座右,以食以饮。倦为之奭,闷为之欢,醉为之醒。”吴问卿弥留之际想用此画陪葬,令家人将画烧掉,所幸被其侄子从火中救出。一卷《富春山居图》遭此一劫,裂为两段,至今一藏浙江省博物馆,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能轻易地见到一些中国山水画的佳作,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均能见到一些古代经典画作的身影,高清印刷的画册下真迹一等,网上的高清图片也纤毫毕现,这一点古人远不能与我们相比。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1.下列有关“卧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游是一种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过程,它可以让人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

B.卧游并不是指年龄大的人,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它和真实的山水没有什么关系。

C.卧游需要鉴赏者有空闲的时间,还要有宁静的内心,更需要狭小的书房,三者缺一不可。

D.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移步换景”的观感无法实现,卧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对象后,澄清误解,并指出欣赏中国山水画时“卧游”的真正内涵。

B.文章第二段以设问形式引出实现“卧游”的多个外部条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C.文章第二段引用苏轼等人对山水画的评价,是为了证明鉴赏者要有安祥宁静的心态。

D.文章采用了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同时用词严谨准确,具有说服力。

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士大夫历来有崇尚“闲”的传统,认为收藏鉴赏书画古董能体现主人的人品才情,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B.中国的山水画多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为了便于欣赏,中国古代文人往往把书房建得很小,即所谓“斗室”。

C.无论是鉴赏山水长卷,还是大幅立轴,都须按照特定要求,才能体会到画家所设定营造的诗意和审美境界。

D.如今的时代,山水画佳作走近寻常百姓,使我们更有条件卧游山水,可以更好地体味其中的诗意和审美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保障;注重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光明日报》2022年3月30日)

材料二:

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迪,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里,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两亿多患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地奥心血康、丹参胶囊等亦获得欧盟上市许可。中医的治疗手段也逐步为世界所接纳。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养生保健、个体化诊疗、辨证论治思想,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向。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会员国出台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会员国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2019年5月,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首次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

(摘自姚依娜《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环球》2019年9月18日)

材料三:

严峻的国际抗疫形势给部分中医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带来契机,但中医药国际化并非易事,一些困局仍然待解。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中药出口金额停留在数十亿美元级别,未能取得更大突破,而西药制剂出口额已经突破百亿美元级别。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中药作为药品注册在美国尚未取得零的突破,在欧盟成功注册的也屈指可数。

“中药缺乏能使西方国家认可的统一科学标准。”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庆友表示,在我国抗疫中,中医药的有效性已被证明,但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一直未能被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药走出国门面临的巨大挑战。海外国家对中医药不了解、不理解,制约了中医药在全球的上市推广。”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表示。许庆友建议,中医不光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可借鉴日本汉方医学的提取和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摘自高博等《中医药出海敢问路在何方?》,《瞭望》2020年8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旨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B.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C,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中医的治疗手段也逐步为世界所接纳,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D.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部分传统医学的认可,必将有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屠呦呦受到传统医学典籍的启发,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中医药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个世卫成员制定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但在美国,中药尚未取得零的突破。

C.“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严峻的国际抗疫形势,为部分中医药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传播与扩大影响带来了契机。

D.专家认为,在传承基础上做好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中医药在西方主流医药市场就能被接受。

6.中医药走向世界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感谢

曾利华

二十年前的那个秋天,稚气未脱的我离开大山深处,去了20公里开外的地方上初中。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看着绿树成荫人来人往的校园,家境贫寒的我觉得自己就像茫茫荒漠里的一株野花,是那样的孤独和寂寞。

一晃两周过去了,同学们早已打成一片,唯有我和他们鲜有交流。

那天清晨,浓雾密布,急促的起床铃声唤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一骨碌爬起来,匆匆忙忙奔向操场。

做完早操回到寝室,同室的张贵祥正在埋头哭泣,听室友说,他的200元生活费不见了。

“到底是你们谁偷了我的钱?”张贵祥突然大声嚷道。

室友们惊讶地望着张贵祥,骤然间,空气也像冰一样凝结了。

张贵祥的床一头靠着墙,另一头紧挨着我的床。并且,这个宿舍里就数我家最贫困。很明显,我的嫌疑最大。我希望张贵祥的钱快点儿找到,那样便能证明我的清白。可张贵祥将全身的口袋和床上的被子翻了个底朝天,钱还是没有找到。

早操后就是晨读,我很想留下来安慰张贵祥,但如果晨读迟到,是要扣操行分的。我不得不抓紧时间吃完早餐,快步赶到教室。我从用破布缝制的书包中拿出英语书正准备温习时,管理寝室的生活老师就来到了教室。在同学们猜疑的目光中.我被生活老师叫了出去。

“张贵祥说昨天你看到他拿着200元钱塞到了口袋,是吗?”

“你和他睡在一起,有没有捡到?”

生活老师的面部表情很像一幅主题并不突出的拙劣油画,显得十分凌乱,声音也轻得像一张飘在半空中的纸,不着边际。但这表情这话语却让我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极为沉重。

我明白,生活老师怀疑我捡到了钱。不,是怀疑我偷了钱!

我无比委屈。“是的,我是看到张贵祥拿着200元钱在炫耀,可是我并没有捡到钱,更没偷。”我流着眼泪,使劲地摇了摇头。

回到教室,书声琅琅的教室因我的迈入,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经过讲台时,我还听到有人窃窃私语:难道是他拿了张贵祥的钱?

我委屈得又流下泪来,四周同学们的目光也如针芒一样,刺得我身心格外疼痛。我觉得颜面失尽却又百喙莫辩。我真想逃离学校,回到大山中温暖的家。

当天的晚自习还没安排,班主任刘老师就满面春风地来到了教室。他走上讲台,说:“同学们,张贵祥丢失的200元钱找到了!”

看到同学们惊奇的眼光,刘老师接着说:“我们要为今天寝室卫生值日的李剑同学鼓掌,下午打扫寝室卫生时,李剑在张贵祥床铺下的角落里,找到了那丢失的200元钱。”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李剑微笑着站起身,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我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水,感激地望了望李剑。我想,如果不是李剑,自己不知道还要被同学们误会多久,也许是一个学年,也许是一辈子。

好多年后的一天,初中同窗的李剑来看望我。

一番闲聊后,李剑问:“你还记得初一时那场200元钱的风波吗?”

“怎么不记得?那次多亏了你,真得谢谢你!”

李剑看着我说:“不,你应该感谢的不是我,应该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

“刘老师?”我瞪大眼睛疑惑地问。

“是的,那天刘老师弄清张贵祥丢失200元钱的情况后,结合平时的观察和了解,他坚信你是无辜的。于是,下午放课后他专门找到我,让我编造打扫宿舍时找到钱的谎言,以便澄清大家对你的误解,让你放下思想包袱。”

我一时愕然。

李剑继续说:“那钱是刘老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来的,所以,你应该感谢的人是刘老师!”

“谢谢刘老师,也谢谢你……”

“对不起。”李剑一脸愧疚地说,“其实,那200元钱是我偷的,虽然,我后来悄悄地将那200元钱塞进了刘老师的备课本里,但我当时却没有勇气讲出真相。”

我再次愕然。

“这么多年过去,这件事一直像秤砣一样压在我胸口。”李剑说,“我欠你和刘老师一个道歉。”

我双手紧紧地握住李剑的手,说:“没事,都过去了,我们应该庆幸,在我们最重要的成长时间里,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

“这次我来找你,除了想说出真相外,还想邀请你一块去看望刘老师。”

“嗯,我陪你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6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来到新学习环境中的孤独和寂寞,不能融入环境正是“我”被身边的人怀疑偷钱的原因,小说借此说明了融入集体的重要性。

B.小说文笔细腻,在丢钱风波中,“我”的心理先是因意识到自己嫌疑最大而紧张,然后是因被怀疑而痛苦,最后是因李剑为“我”解除怀疑而感激。

C.李剑引发了事件,参与了平息风波,最后揭开了真相,在事件过程中表现出知错能改、真诚面对的特点,既是一个线索人物,也是一个性格人物。

D.小说塑造刘老师形象时,既从正面描写他的神态、语言,又从侧面交代他的良苦用心、评价他是“这么好的老师”,虽然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

8.小说为什么不惜笔墨描写“我”的难堪和委屈?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情节颇有戏剧性,请概述文中的戏剧性情节,并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因敕尚书省,细碎务皆付左右丞,惟冤滞大事合闻奏者,关于仆射。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择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B.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C.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D.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儒家六经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B.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用于挡风的一种家具,还起到分隔、美化、协调等作用。

C.吏部,古代六部之首,主管文官考核、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D.刀笔,古时在竹简上书写,错字用刀削去重写,常指文章或法律案牍,文中指文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为,要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对音乐、杂艺方面,技能超出同行的只可赏赐钱财丝帛,不可超授官职,使士大夫引以为耻。

B.唐太宗认为房玄龄、杜如晦应当为君排忧解难,求贤访能,而不是处理细碎事务,只有那些滞压的冤案和应奏请皇上的大事,才由他们处理。

C.唐太宗认为自己在深宫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些地方长官,他们关系到国家太平和动乱,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

D.唐太宗认为选拔官员要看他的德行,就接受杜如晦的谏言,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并废止了功臣实行世袭封官授爵的制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2)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柳池松风亭

李曾伯

轧轧肩舆①上剑门,春和身健快于奔。

风翻红雨催芳信,山带青烟入烧痕②。

邻略③物华无好句,破除旅思有清樽。

高人喜与松风接,莫遣梨花到梦魂。

【注】①肩舆:轿子。②烧痕:农民烧荒(即刀耕火种)留下的痕迹。③邻略:同“领略”。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从登山发端,继而描述渲染途中景物和感受,至尾联方点扣题目,并明表心志。

B.首联在轧轧轿声和轿夫轻健的步伐上用笔,不着痕迹地传达诗人山行时畅快的心情。

C.山风翻卷,落花如雨,烧田之处,青烟缕缕,春景的萧瑟难减诗人登临的盎然兴致。

D.本诗气脉通畅,用语斩截有力,清新明快,与诗人游途中明朗愉悦的心境恰相契合。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都表达出站得高见得广的意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表明秦国是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

(3)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在古诗词中,“             ”和“             ”等诗句都写到了号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供品花,是潮汕地区民俗作为装饰供品的剪纸,是一种表现形式独特的剪纸类型。这种剪纸源自民间游神赛会习俗,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中,是潮汕地区广大农村劳动妇女代代相传、历经            的杰出创造。在配合迎神赛会活动中,通过最初运用简单剪纸作装饰,到实物供品作拜祭,再到改进成复杂优美的剪纸,供品花的发展就是传承创新的最好写照。

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艺人们在继承前辈精髓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            ,把技艺锤炼得越发精绝超凡,终成经典。流传至今的经典图谱,多随物像而剪饰,呈现出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说,凡是能用作祭拜的水果供品,艺人们都可          地创造出适合它的水果供品花。既有中秋拜月用的,也有时年八节、敬神拜祖用的,还有婚嫁习俗中用的,可谓异彩纷呈,花样奇绝。(       )其造型简洁灵活,都是按照附物随形的创作手法进行布局结构的,是历代潮汕妇女们集体           的成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千锤百炼 锦上添花 标新立异 守正创新

B.千辛万苦 精益求精 别出心裁 革故鼎新

C.千锤百炼 精益求精 别出心裁 守正创新

D.千辛万苦 锦上添花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最初实物供品作拜祭,到运用简单剪纸作装饰,再到改进成复杂优美的剪纸

B.从最初用实物供品作拜祭,到运用简单剪纸作装饰,再到改进成复杂优美的剪纸

C.从最初运用简单剪纸作装饰,到用实物供品作拜祭,再到改进成复杂优美的剪纸

D.通过最初运用简单剪纸作装饰,到用实物供品作拜祭,再到改进成复杂优美的剪纸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供品花艺术构思都是源于生活,非常精妙。

B.生活是这些供品花艺术构思的来源,非常精妙。

C.非常精妙的生活是这些供品花艺术构思的来源。

D.这些供品花非常精妙,生活是它们艺术构思的来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兵家常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人们也往往不假思索地认定,①                ,然而德西效应却刷新了人们的这一惯常认识。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一种现象:他随机抽调部分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道难题,会得到物质奖励,而另一组则无奖励。当进入学生自由休息时段后,他发现无奖励组仍然在继续解题的学生数,明显多于有奖励组,实验时间越长,这种反差越显著。

这种现象启示教育工作者,②                  ,给予适当的外界激励,或许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但是,如果学生内心对学习活动已经很感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是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导致学生的目标从学习内容上转移开,③           ,反而抑制了内在的兴趣,一旦失去外在奖励,则会学习动力全无。故而,教育者使用奖励一定要正确适度。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依据上面文段提供的信息,用一个长句给“德西效应”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中,三姊妹中的老三周秉昆只是一个普通体力工人,相对于做了高官的哥哥、做了教授的姐姐,是不优秀、不成功的。但是他引起了更多观众的共鸣,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肯定和赞赏。因为他虽然平凡,但努力生活,善良快乐,勇于担当,称得上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弟弟、好朋友。

很多观众纷纷发表评论:在所谓的优秀和成功之外,简单的快乐,平凡的担当,也是一种可贵的、值得赞赏的价值。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呢?请你结合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洛阳市2021一2022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A(B“没有太大的关系”不是“没有什么关系”。C“更需要”“缺一不可”曲解文意。D“淡出人们的视野”无中生有)

2.C(并不是“对山水画”评价)

3.B(应是“宋元以前的流传下来画作”,“为了便于欣赏”解读牵强)

4.A(“旨在”概括不够准确、全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只是《规划》的目的之一,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5.C(A项“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青蒿素”在文中没有充分根据,文中只是说“获得启迪,最终发现…”。B项,原文说“中药作为药品注册在美国尚未取得零的突破”,而不是“中药”没有取得零的突破。D项说法绝对)

6.有利因素:①国家经济发展、开放政策(如“一带一一路”倡议)的助推。②国家层面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实施机制。③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论治思想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中医的治疗手段也逐步为世界所接纳。(3分,任答两点即可,若只答出一点给1分)

不利因素:①中药缺乏能使西方国家认可的统一科学标准。②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海外国家对中医药不了解、不理解。③中医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足,质量和市场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3分,任答两点即可,若只答出一点给1分)

7.A(“不能融入环境正是‘我'被身边的人怀疑偷钱的原因”不正确,主要原因是全宿舍里就数我家最贫困,“我”的床又和张贵样的床紧挨着,而且张贵样说“我”看到他拿着200元钱塞到了口袋:借此“说明融入集体的重要性”分析也不正确)

8.①自然引出下文的情节。“我”的难堪和委屈是由于无端被别人怀疑偷了钱,使下文刘老师为保护“我”的人格采取的措施显得重要和必要。

②突出人物形象。刘老师为了给“我”澄清误解,拿出自己的钱,编制善美的谎言,凸显出他用心关怀学生、智慧无私的教育者形象。

③强化情感。“我”越是难堪和委屈,刘老师的帮助越显得及时可贵,对刘老师的感谢之情越真挚、深沉。

(每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意思答对即可)

9.戏剧性情节:①同学丢了钱,“我”成为怀疑对象,晚自习时刘老师说同学丢的钱找到了,令人感到突然。②“我”本以为要感谢李剑当年找到同学丢的钱为我澄清误解,没想到那是刘老师善意的安排。)“我”本以为李剑当年配合刘老师帮助了自己,李剑却说那200元钱其实是他偷的。

表达效果:使小说情节出人意料,波澜起伏,曲折摇曳;增强可读性,吸引读者,使读者心潮随之起伏。

(戏剧性情节4分,要求答出两点,每答出一点给2分,多答不加分;二、说明表达效果2分,情节曲折和吸引读者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B(要从整体把握语段,抓住人物对象,分析句子结构,注意断句常见的切入点。正确标点: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11. D(刀笔,可以代指文官,但在文中指的是文章。)

12.D(对原文“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13.参考答案:(1)近来听说你们每天要处理几百件诉讼,这样阅读公文都没有时间,怎么能够帮助我寻访贤才呢?”

(2)我每天夜里总想着民间的事情,有时到半夜还睡不着,就是担心都督、刺史能否安抚百姓。

(第(1)题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比”、“不暇”“安能……哉”,各1分,共5分。第(2)题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恒思”“或”“堪养”各1分,共5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要根据一个人才能授予官职,务必精减官员人数。所以《尚书》说:‘只选取贤良有才能的人做官。’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说不根据才能选择官员,就像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一样。孔子说: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只狐狸的毛。’现在应当调整并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胜任各自的职位,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你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考量确定众官员的人数。”房玄龄等人就按此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要超授他们官职爵位。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食,会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帮助我排忧解难,广开耳目,求访贤能之人。听说你们每天要处理几百件诉讼,这样阅读公文都没有时间,怎么能够帮助我寻访贤才呢?”于是唐太宗下令尚书省,把细碎的事情交给左右丞去处理,只有冤案被延误应该奏请皇上这样的大事,才交给仆射处理。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我每天夜里总想着民间的事情,有时到半夜还睡不着,就是担心都督、刺史能否安抚百姓。所以在屏风上记下他们的姓名,坐着躺下都可看看,他们在任上如果做了好事,也都记在他们的名下。我住在深宫之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他言词文章是否出众,而不看他的道德品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显露,虽然对他们处以刑罚,但是百姓已经受到了他们的伤害。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然后被州郡推荐,最后才被任用,所以两汉时以选拔出众多人才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14.C(“春景的萧瑟”不恰当。“风不误信,花开有序”,风吹花落,却迎来下一番应季的花期;同时烧田所代表的春耕也正预示着新生和希望。)

15.①意为志行高洁之士喜欢与澎湃劲爽的松林之风相伴结交,不想让凄清零落的梨花飘入梦境。②表达了诗人自比高士,不喜清丽柔美的风格,愿以“松风”荡涤心胸,涵养雄健之风、坚贞之格。(6分,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合理的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16.(1)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族秦者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四面边声连角起 梦回吹角连营 五更鼓角声悲壮 清角吹寒

(每答出一空给1分,第(3)小题写出任两句即可。如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C(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千辛万苦:形容各种各样的艰辛劳苦。本句表述重心不在辛苦而在精心加工修改。故应该选“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锦上添花:在锦上绣花,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一般用于让别人已经很好的情况下变得更好。此处强调对技艺自身的改进,用“精益求精”更好。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见解、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此处强调在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不是提出,故应该选“别出心裁”。守正创新:恪守正道,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基础,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环境等的一种行为。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此处重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故应选“守正创新”)

18.B(原句有三处问题:“通过”和后面两句的“到”不搭配!,应该为“从”;“实物供品作拜祭”前应该加上“用”字,这样句式与前后能协调;从表述内容的逻辑上说“用实物供品作拜祭”应该放在“运用简单剪纸作装饰”的前面)

19.A(括号中的句子谈供品花的艺术构思,照应下一句谈供品花的造型。话题围绕供品花的要素特点展开,而其他几项中,话题大都围绕“生活”展开)

20.①奖励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动机

②当学生缺乏内生学习动机时

③只专注于外在的奖励

(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德西效应是指适度的奖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的现象(规律)。(5分,内容3分,句式2分)

四、写作(60分)

22.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