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2022-05-16 22:50

永州市2022年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的概念在流行的美学体系中发展起来。美学家由流行的美学体系得出了如下的定义: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统一。我不必去说,这种基本概念现在已被公认是经不起批评的,我也不想用事实去推翻这一点。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结果和一部分,上述的美的概念随那体系一同崩溃。

一件事物如果能够完全表现出该事物的观念来,它就是美的。——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说,凡是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一件东西必须出类拔萃,方才称得上美,这是千真万确的。比方,一座森林可能是美的,但它必须是好的森林,树木高大,矗立而茂密,一句话,一座出色的森林,布满残枝断梗,树木枯萎、低矮而又疏落的森林是不能算美的。玫瑰是美的,但也只有好的、鲜嫩艳丽、花瓣盛开时的玫瑰才是美的。总而言之,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出类拔萃的东西。但并非所有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

一只田鼠也许是田鼠类中的出色的标本,但却绝不会显得,对于大多数的两栖类、许多的鱼类、甚至许多的鸟类都可以这样说,这一类动物对于自然科学家越好,就是说,它的观念表现在它身上愈完全,从美学的观点看来就愈丑;沼泽在它的同类中愈好,从美学方面来看就愈丑。并不是每件出类拔萃的东西都是美的,因为并不是一切种类的东西都美。美是个别事物和它的观念之完全吻合,这个定义是太空泛了。它只说明在那类能够达到美的事物和现象中间,只有其中最好的事物和现象才似乎是美的,但是它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事物和现象的类别本身分成两种:一种是美的,另一种在我们看来一点也不美。同时这个定义也太狭隘,不能算是美的定义。

在这里我以为需要指出一点,认为美就是观念与形象的统一这个定义,它所注意的不是活生生的自然美,而是美的艺术作品,在这个定义里,已经包含了通常视艺术美胜于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美的那种美学倾向的萌芽或结果。

假如不能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统一观念在个别事物上的完全的显现,那么美实际上到底是什么呢?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地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我们亲爱的人一样。由此可知,美包含着一种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一定是一个无所不包、能够采取最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富于一般性的东西,因为只有最多种多样的对象,彼此毫不相似的事物,我们才会觉得是美的。在人觉得可爱的一切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他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所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但凡活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恐惧死亡,惧怕不活而爱活。所以,这样一个定义: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定义,似乎可以圆满地说明在我们内心唤起美的情感的一切事例。

(摘编自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材料二:

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所谓感官知觉,基本上只限于眼和耳。于是所谓美学也仅限于研究眼观之美和耳听之美。稍稍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不全面的。世界各国大都认为感官有五种,中国称之为五官:眼、耳、鼻、舌、身。可是西方却偏重眼和耳,而忽略其它三官:鼻舌身。中国人讲,是从五官中的舌这一官讲起的,西方讲美从眼和耳讲起。专就美感而论,只有寻出了中西对美的理解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从而真正讲美学。把中西双方稍一比较,就能够发现,西方的美偏重精神而中国最原始的美偏重物质。

中国人美感的兴起大概在蒙昧的远古游牧部落时代。他们吃到羊肉,感觉味道美,所以字从羊大。《说文解字》:美,大羊也。西方古希腊罗马游牧时期什么情况,我不清楚。无论如何他们美感的产生时期已经超过了填饱肚子的阶段。他们的美从词源上来看,虽然讲的是感官,却只限于眼和耳而没有舌头。

我觉得中国美学家跟着西方美学家跑得已经够远了,够久了。而且眼光只限于视觉之美与听觉之美,不敢越西方学者雷池一步。他们给美、美学也不知下了多少定义。然而这些定义都是有局限性的,仍然局限于西方美学家的框框中。

我在这里大胆地说一句:美有以心理为主要因素的,美有以生理因素为主的,前者为眼、耳,后者为鼻、舌、身,其感觉之美虽性质微有不同,其为美则一也。

既然已经走进死胡同,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出死胡同,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建构一个全新的美学框架,摒弃西方美学中无用的误导的那一套东西,保留其有用的东西。必须认识到,西方美学仅限于眼、耳,是不全面的。中国字的语源意义只限于看,也是不全面的,都必须加以纠正补充。把眼、耳、鼻、舌、身所感受的美都纳入美学框架,把生理和心理所感受的美冶于一炉,建构成一个新体系。

(摘编自季羡林《美学的根本转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美学方面来看,一类事物的观念在个体身上表现得越完全,此个体就越丑。

B. 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太空泛,这种定义只注意美的艺术作品。

C. 最可爱的、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最富于一般性的、具有共性的东西,就是美的。

D. 中国美学必须转型原因,主要是中国美学研究跟着西方学者走,没有主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讲“美”从舌讲起,西方讲美从眼和耳讲起,都与感官相关,出发点相同。

B. 进行中西方美学比较,是因为只有寻出两者理解美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

C. 材料二引用《说文解字》,目的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上来解释中国美学的兴起。

D. 关于美的观点,季羡林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相通之处,即美学研究离不开生活。

3. 下列各项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体现中国美学研究的一项是(  

A. 《说文解字》:“美,大羊也。”羊大了肉好吃,就称之为“美”。

B. 我们讲的“美酒”“美味佳肴”等在西方都不能用“美”字来表达。

C. 美学是舶来品,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的《美学》。

D. “善”,吉也,从言,从羊,此与“義(义)”“美”同意。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下面诗歌体现出的美学理念并简要分析。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①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走得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②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

③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④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⑤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⑥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1946年,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辨别自己的村庄”“走得很慢”“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表现水生“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理。

B. 小说第⑤段写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丢鞋甩袜抱养大的”,目的是表现出水生嫂养育孩子的不易。

C. 小说生动描写了水生嫂撑冰床子送丈夫上路的场景,其中水生对水生嫂说的“慢些”,表现了水生对妻子的依依不舍。

D. 小说借助水生嫂的叙述,呈现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不仅写出了人物美、人情美,而且情节曲折离奇。这也符合孙犁用散文诗语言来写小说的一贯文风。

B. 小说多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既呈现了八年来水生在外打仗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 文中描写了冰床在水淀上飞行和太阳光冲开浓雾的场景,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富有象征意蕴。

D. 结尾两段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塑造了水生嫂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战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8. 夫妻二人短暂相见又匆匆别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水生嫂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9. 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嘱托”为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帝使吏部侍郎裴矩掌之。矩知帝好远略,撰《西域图记》三卷,合四十四国,入朝奏之。且云: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汜而越昆仑,易如反掌。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壅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若服而抚之,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帝大悦,赐帛五百段,日引矩于御坐,亲问西域事。矩盛言:胡中多诸珍宝,吐谷浑易可并吞。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以矩为黄门侍郎,复使至张掖,引致诸胡,啖之以利,劝令入朝。裴矩闻西突厥处罗可汗思其母,请遣使招怀之。三月乙丑,车驾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文本二: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

西突厥种落散在伊吾,诏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于碛口贮粮,来者赈给,使者招慰,相望于道。大亮上言: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此乃施虚惠而收实利也。上从之。甲寅,高昌王文泰入朝。西域诸国咸欲因文秦遣使入贡,上遣文泰之臣厌怛纥干往迎之。魏征谏曰:今天下初定,前者文泰之来,劳费已甚,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若听其商贾往来,与边民交市,则可矣。傥以宾客遇之,非中国之利也。时厌怛纥干已行,上遽令止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

B. 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

C. 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

D. 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自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夷,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西突厥、吐谷浑都属西戎。

B. 乙丑,文中指的是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而成的纪月历法。

C. 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保护皇帝,贞观时的宿卫机构被视为天子禁军。

D. 宾客,贵族的门客、策士,也作客人的总称,文中指客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隋炀帝致力于经略西域,究其原因,既有对西域珍宝的喜好,也有对秦皇汉武伟大功绩的仰慕。

B. 突厥灭亡后,多数朝臣认为应将投降的十万户人分散内迁,授之耕织,进而使塞北空旷无人,但温彦博并不赞同。

C. 唐太宗设西北道安抚大使管辖伊吾地区,在碛口存放粮食,赈济来到此地的西突厥部族,使者四处招抚,往来不绝。

D. 高昌王文泰入朝,西域各国都想跟着文泰派使节入朝进献贡品,唐太宗便派朝中大臣前往迎接。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

2)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

14. 对于中原与西域的往来,魏征和裴矩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丁端州

王安石

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

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

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

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

【注】①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广东肇庆。②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

B. 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

C. 中间两联采用流水对,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

D. 诗人以“南望苦”悬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蕴。

16. 本诗“莫嗟”一词开宗明义,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散文中不乏写水的出色文字,如《三峡》中的“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不见“水”字,却又给人水意充盈的感觉,并达到一种空明的境界。

2)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

3)古诗词中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能使创作达到言简意丰、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何以惊艳了世界?从社会各界的解读以及主创团队的反馈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可以堪称完美。

每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会_______________在开幕式上做文章,因此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奥运会开幕式。本次开幕式最具创意的一处当推点火仪式。一方面,主火炬是一个巨型雪花,由参赛各国的小雪花组成,寓意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微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火虽微_______________,火炬虽小格局够大。这样的点火仪式,需要_______________的勇气。

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第24届冬奥会,二十四个节气,又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以此倒计时,正是中国人的浪漫所在。

科技赋能,点亮奥运梦想。二十四套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不断雕刻,历届冬奥会标志逐一被刻出来,最终定格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后,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冰雪五环伴随着冰屑凋落破冰而出。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心劳计绌        生生不息        身先士卒        晶莹剔透

B. 绞尽脑汁        生生不息        敢人先        晶莹剔透

C. 心劳计绌        经久不息        身先士卒        玲珑剔透

D. 绞尽脑汁        经久不息        敢为人先        玲珑剔透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社会各界的反馈以及主创团队的解读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堪称完美。

B. 从社会各界的反馈以及主创团队的解读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可以堪称完美。

C. 从社会各界的解读以及主创团队的反馈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堪称完美。

D. 根据社会各界的解读以及主创团队的反馈来看,开幕式呈现效果堪称完美。

20. 下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能发光的雪花引导牌,请结合上则材料简要说明其设计特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匣子,通常指飞行信息记录系统。现代商用飞机一般安装两个黑匣子,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飞行数据记录器则把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即时记录在磁带上,如飞机的加速度、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的位置等等。当飞机发生故障或事故时,(   )。

国际航协对黑匣子有明确要求,比如,对于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要能承受30分钟左右;耐水浸方面,正常情况下要保证半年以上;在耐酸碱、耐冲击等方面也都有一定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黑匣子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飞机领域,,如导弹、火箭、潜艇、轮船、汽车等,用来记录各种目标对象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性能参数。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找到黑匣子,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

B. 找到黑匣子,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

C. 黑匣子被找到,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

D. 黑匣子被找到,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分析飞机失事或出现故障的原因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可恃者己,难恃者人。

——魏源

②一起向未来!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口号

上述材料对个人立身、人与人相处、国与国相交,都有着很多启示,请你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自身的生活或时代,写一篇作文,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参考答案

1.D  A.“一类事物”扩大范围;B.“把美定义为观念与形象的完全统一,太空泛”错误;C.“具有共性”错误。

2. D  A.“出发点相同”错误;B.“只有寻出两者理解美的根本差异,才能真正讲美”错误;C.“解释中国美学的兴起”错误。

3. C .解释美学的来源,不是从词源学的角度体现中国美学研究。

4. ①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方式。先批驳流行美学体系中“美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吻合”的观点,接着批驳“美是个别事物和观念完全吻合”的观点,然后正面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

②综合运用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可能”“必须”“似乎”等词语表述准确,“矗立而茂密”“残枝断梗”等词语生动形象。   

5.①美就是生活。(或“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初夏季节草木茂盛,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听闻鸟儿嬉闹,耕作之余读书,这些都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反映,这就是一种美。

②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美都属于美学范畴。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多个画面,调动了各种感官来感受生活的美,草木、鸟儿、春酒、时蔬、微雨、和风,无一不让读者与诗人一样享受世间万物带来的惬意。

③令人身心愉悦的、唤起内心美的情感的事物都是美的。无论是耕作劳累还是喝酒摘菜,无论是享受自然还是读书纵览,诗歌都传达出闲适的情调、归隐的乐趣和精神有所寄托的身心的愉悦。

6. C “表现了水生对妻子的依依不舍”错误,应为表现水生对安全的考虑。

7. A  “情节曲折离奇”错误,小说叙述水生请假回家,夫妻二人说话,女人送水生走的情节,情节缓和,没有起伏跌宕。

8. ①短暂相见:丈夫突然至家,水生嫂初见水生,喜极而泣;孩子熟睡后,水生嫂心中既涌起养育孩子的不易之感,又满怀幸福和欣慰,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

②匆匆别离:当听到水生说第二天早晨还要参加战斗时,水生嫂先是惊讶,但还是用她的行动表现了对水生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的理解与支持。   

9.①人物塑造:在嘱咐之中凸显了人物彼此的爱和关心,又彰显了他们爱国爱家的革命人物形象。

②情节设置:故事的高潮部分围绕“嘱咐”展开。

③主题思想: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支持、患难与共、同仇敌忾的精神。

10 B 

11. B “纪月历法”错误。文中“乙丑”纪日。

12. D  “唐太宗派遣朝中大臣”错误。

13. 1)如今(羌胡)一起经由商人秘密送来诚恳的书信,伸长脖子仰起头(翘首盼望),希望成为隋朝的臣民。

2)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之间,则违背其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办法。   

14.①裴矩:降服西域诸胡后安抚他们。

②魏征:支持西域胡人与中原进行民间贸易往来,但不能给予过高的待遇,否则会损害唐王朝的利益。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西域诸多胡人都到张掖做买卖,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掌管这件事。裴矩知道隋炀帝喜好远征,撰写了《西域图记》三卷,共四十四国,入朝奏报给炀帝。裴矩还说:“凭借着国家的威德,将士的骁勇,渡过汜水,翻越昆仑山,易如反掌。但是突厥、吐谷浑分别统辖着羌人、胡人的国家,因为他们的阻挡和抑制,所以西域之国不能来朝贡。如今(羌、胡)一起经由商人秘密送来诚恳的书信,伸长脖子仰起头(翘首盼望),希望成为隋朝的臣民。倘若降服他们,并加以安抚,就不必动用干戈,也能让诸蕃国从属于我们,这样以后,吐谷浑、突厥就可以灭掉了。”炀帝大为高兴,赐帛五百段,每日让裴矩到御坐旁,亲自询问西域的情况。裴矩夸张地说:“西域有很多珍宝,吐谷浑容易被吞并。”炀帝于是感慨地仰慕秦皇、汉武的功绩,诚心要开通西域。将筹划处理四夷的事务都委托给了裴矩。任命裴矩为黄门侍郎,又派裴矩到张掖,招引西域各国的胡人,给他们利益,劝告他们入朝。裴矩听说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思念他的母亲,请求炀帝派遣使者去招抚处罗可汗。三月,乙丑,隋炀帝到达五原,就此出塞巡视长城。

文本二

突厥灭亡后,投降唐朝的还有十万户,太宗下诏让郡臣商议如何处置。大臣们都说:“北方狄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祸患,现在很幸运他们已经败亡,应当全部迁徙到河南兖、豫之间,让他们的种族部落分别散居在不同的州县,教他们耕种织布,将他们转为农民,使塞北地区永远空旷无人。”温彦博认为:“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之间,则违背其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办法。如果拯救他们于将亡之际,教他们生产生活,教他们仁义礼教,几年之后,全都变成我大唐民众。选择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使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畏惧皇威留恋皇恩,有什么后患呢!”太宗最后采纳温彦博的计谋。

西突厥部族散居在大漠外的伊吾地区,太宗下诏任命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在碛口存贮粮食,凡来此地均予赈给,又让使者四处招抚,道路相望,远近不绝。李大亮上书言道:“伊吾地区,多是沙漠,当地人有的自立为首领,要求归附大唐,不妨加以笼络控制,让他们居住在塞外,为我大唐屏障,这才是施以小惠而坐收实际利益的办法。”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甲寅(二十四日),高昌王麴文泰来到朝中。西域各国都想趁此机会跟着文泰派使节进朝贡品,太宗派文泰手下的大臣厌怛纥干前往迎接。魏征劝谏道:“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先前文泰来朝时,已耗费很多,如今假使有十国来进贡,则随从不少于一千人。边区民众耗费过大,将难以承担。如果允许他们商人间相互往来,与边区百姓互市贸易,这还可以,如以宾客接待,对我大唐没有好处。”当时厌怛纥干已经出发,太宗急令人阻止。

15. D “悬想友人思念自己”错,“相见会知南望苦”,那时候相见,你就会知道我每每南望遥思故人,心中也十分凄苦。应是诗人思念友人。

16. ①“莫嗟”开篇,直接劝导友人不必因荒远之地和离群索居而感伤。

②“且喜”领起,以当地的风俗闻名岭北,有汉家官员在此驻守,来劝慰友人;畅想友人秋天便可乘骑归来,表达对友人早日归来的希望。

③尾句用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来宽慰友人,带给友人心灵的慰藉。

17.回清倒影    皆若空游无所依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18.B 心劳计绌:意思是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绞尽脑汁:意思是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语境为“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奥运会开幕式”,不是想不出好办法,选用“绞尽脑汁”。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经久不息:很长时间不停止。多用于形容掌声、欢呼声等。修饰“微火”,突出其不断发展,没有强调时间,选用“生生不息”。身先士卒:原指作战时,将帅亲自上阵,冲在士兵前面。现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敢为人先:意思是指比别人早预知的事情,果断的作出相应的决策,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语境讲这样的点火仪式,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修饰“勇气”,选用“敢为人先”。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玲珑剔透: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工制造﹑精致、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也形容人精明灵活。修饰“冰雪五环”,突出其精致、光亮等,选用“晶莹剔透”。

19. A   

20. ①体现了独特创意。每朵“小雪花”寓意各代表团,“小雪花”组成“大雪花”,体现世界团结,一起向未来。

②体现了传统文化。雪花的“花瓣”融入了“中国结”的设计元素,寓意团结吉祥。

③借助了科技力量。利用高科技力量提供光源,保证引导牌点亮发光。

21. A

22. ①另一个是飞行数据记录器;②在耐高温方面;③而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23.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

作文由两则材料构成。材料一的观点为人只能依靠自己,难以依靠他人;材料二的“一起”强调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团结共进,“一起向未来”主张共创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则材料强调的角度不同,第一则强调依靠自己,第二则强调团结他人。

写作任务给了一些提示,如“上述材料对个人立身、人与人相处、国与国相交,都有着很多启示”,这是说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从个人立身、人与人相处及国与国相交等角度考虑;此外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或时代,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和思考。

命题要求“结合两则材料”,写作时应考虑两则材料的关系,两则材料强调的角度不同,前者强调依靠自己,后者强调依靠别人,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立意为:既要依靠自己,自立自强,又要平等合作,团结共进;不能一味依靠他人,而要在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前提下互助共进;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团结合作、互助共进。

从个人立身的角度来讲,首先要自立自强,让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再与强者联合,强强联手,才会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才会走向成功。如果从国与国相交的角度谈,比如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之下,全国人民实现国家的强大,然后再与其他国家携手奔向未来,共同努力,互助共进。实际上个人与国家是一个道理。

立意

1.先自强再携手。

2.自立自强,团结共进。

3.既要依靠自己,又要合作他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