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与林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2020-09-01 11:44

影响雪线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林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

1、纬度

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

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二)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

1、纬度

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递减。

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2.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①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③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②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雪线高度为4500~5000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高度为5800~6000米,珠峰北侧东绒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岗日雪线高度达6200米,是北半球分布最高的雪线。

③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阴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

④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森林线和雪线的意思

森林线是山地森林上限连续不断的森林分布界线。超过此界线,被适应高寒、风大得高山灌丛和草甸所替代,森林线在低、中纬度的高山上明显。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