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洱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普洱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普洱学院录取规则:
普洱学院录取规则
普洱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艺美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绘画(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园林(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茶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园艺(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农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行政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民族学(本科) | 法学 | 民族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生态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缅甸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老挝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泰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特殊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普洱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普洱学院简介
普洱学院位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14个世居民族聚居,被誉为“世界茶源 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学校始建于1978年,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022年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267人。
办学思路。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云南“一个跨越”和“三个定位”需求,坚持立足普洱、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明确地方性、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条件。占地面积2054亩,建筑面积26.28万㎡;固定资产总值为7.1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4.1万册;数字资源14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7万册。建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97个,建成绝版木刻精品馆、普洱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普通话测试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室105个,其中省级实验实训平台4个,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持续改善。
人才培养。建校45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近6.5万余名专业人才,学校被列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仅普洱市在职在编教师中就有3800余人为普洱学院毕业生,他们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中坚力量。傈僳族毕业生李金莲毕业后回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偏远山村担任村官,毕业2年就被推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普洱籍毕业生李江忠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长为中老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为中老友谊贡献了普院力量。
师资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双提升。现有在岗教师7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7人,博士教师34人,聘请刘仲华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以及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人才称号教师30余人;认证“双师双能型”教师190名,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学科专业。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二级学院,共开设42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建设专业,美术学、历史学等24个专业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C等次,烹饪与营养教育等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茶学专业被评为省级新兴专业,智慧农业被列为云南省级新兴学科培育点。
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批老挝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1个,云南咖啡品质优化及价值提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云南省高校力学开放重点实验室等地厅级科研平台10个,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和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绝版木刻研究院等一批内设研究机构;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个,地厅级科研团队21个。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计48项;发表科研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SCI、CSSCI、SSCI、EI收录69篇,出版科研专著120余部,专利授权75件,获省部级奖励50余项。
服务地方。尽锐出战脱贫攻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派出驻村工作队员104人,定点帮扶挂钩点顺利脱贫摘帽,扶贫工作省级考评连续6年为好等次,2人获评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与普洱市政府共建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绿色经济论坛,开展绿色经济发展课题研究,全力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那柯里·绝版木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广普及农民版画,开展校园啦啦操项目,成功带动普洱市中小学啦啦操推广。
开放办学。坚持面向澜湄流域开放办学,与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现有留学生176人,累计招收留学生800余人,其中老挝留学生人数居全国前列,近三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位居全国第50位、全省第2位。建立东盟学院,开办老挝语等3个非通用语种专业。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高校合作,采用联合模式培养英泰、英老复语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近千人。2022年底,学校联合东软集团、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中国第一个“一带一路”国际数字产业学院。主办首届澜湄教育合作论坛,成功举办两届泰北地区汉语演讲比赛,在国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就业创业。与普洱市政府合作共建普洱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2018年基地建成以来,累计入驻企业超过300户,产值9.06亿元,基地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并获4项省级认证。共开展创新创业培训2万余人次,做到了在校生全覆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以上立项271项,省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20余项,获评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近七年留普洱就业6539人,到新疆、西藏就业247人,应征入伍529人,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获云南省就业创业工作责任制考核表彰,2022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为97.66% 。
文化传承。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办学、少数民族师生占比高的实际,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民族团结教育和科研平台,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充分融入校园文化和育人全过程,学校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对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元素进行传承创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普洱绝版木刻,成为普洱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打造出世界第一支全男生高水平花球队伍和民族啦啦操队,获国际性比赛冠军8项,其中世界季军1项、亚洲冠军1项,获全国冠军20项,2018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2022年被评为全国啦啦操五星俱乐部,2023年被评为国家啦啦操集训队共建单位。
未来规划。未来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思想为指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地方性、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