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传媒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浙江传媒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浙江传媒学院录取规则:
浙江传媒学院录取规则
浙江传媒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虚拟现实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影制作(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录音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摄影(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舞蹈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音乐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广播电视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公共关系学(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编辑出版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传播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浙江传媒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浙江传媒学院简介
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类高校。2004年9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提出了“紧跟时代、突出特色”的殷切希望。学校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浙江广播电视学校和1984年创办的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浙江传媒学院,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荣获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称号。
学校拥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55.14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部),本科在校生13300余人,研究生近1000人,留学生400余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和行业高端人才150余人。
学校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为省一流学科(A类),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管理学为省一流学科(B类),建有新闻与传播硕士、戏剧与影视硕士、国际中文教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学等1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等10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电视编辑与导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1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一流课程177门。建有国内高校首个5G+4K电竞综合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室1个。建有400余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海外实习基地5个。
学校建有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等省部级科创平台12个,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与创作项目10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9项,资政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0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60余项,9部专著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创或参与创作了一大批文艺视听精品,如电影《长津湖》《流浪地球2》、电视剧《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小欢喜》、纪录片《情怀》《回家》《孤山路31号》、动画片《小鸡彩虹》等,纪录片《携手,为人民》亮相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
学校与五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举办本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单位,是教育部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是教育部港澳台办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招生计划院校和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浙江省高校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平台高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行业变革推进产学研多元融合,大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传媒新人。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各界认可,众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宣传、影视出版、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骨干精英,100多人次获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金声奖等行业最高奖。学校是浙江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有全省极具影响力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等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面向未来,浙江传媒学院始终牢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感恩奋进,团结实干,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打造卓越传媒人才培养高地、传媒学科交叉创新高地、视听媒体协同研创高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形成人民满意、贡献卓越、创新开放、引领未来的传媒高等教育中国品牌,努力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