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交通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重庆交通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重庆交通大学录取规则:
重庆交通大学录取规则
第三章 录取原则
第八条 学校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
第九条 对实行“顺序志愿”填报的省市,我校按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优先的原则,按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符合条件的上线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则录取非第一志愿的上线考生,直至招生计划完成。
第十条 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的省市,我校按相关省市的规定执行;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我校按相关省市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我校对考生的专业录取,按投档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有特殊规定的省市除外)。投档分数相同时,比较相关科目成绩:理工类考生比较“数学+外语”的总分,文史类考生比较“语文+外语”的总分。当考生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自行调剂至该省市招生计划尚未录取满额且符合录取要求的专业,直至录取满额。对实行高考改革的省市,我校专业(类)录取同分排序规则采用相关省市考生投档排序规则。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不分别投档的省(市、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我校只录取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志愿的考生。
第十二条 艺术类专业投档规则原则上按各省(市、区)招生考试院相关规定执行。云南艺术类考生按照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的综合分排序从高到低进行投档,其综合分计算办法为:文化成绩÷文化满分×5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50。
第十三条 考生进档后,我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我校对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采用相关省市专业联考成绩;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参加了招生体检和文化、专业考试成绩达到同批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在进档考生中,我校按照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的综合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综合分计算办法为: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不含高考政策性加分)×40%+专业成绩×60%。若出现考生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则比较考生的专业联考成绩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专业联考成绩总分相同,则比较考生“语文+外语”成绩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语文+外语”成绩总分相同,则比较考生外语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第十四条 对非第一院校志愿、加分或降分投档考生的处理,我校认可考生所在省市招办制定的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 英语、翻译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外语语种,但新生入学后,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
第十六条 各专业录取不限男女比例,建议女生谨慎填报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
第十七条 各专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标准执行。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要求双眼裸眼视力均在4.4或以上。
第十八条 我校2020年在重庆市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及综合素质的要求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在进档考生的投档成绩、相关科目成绩相同时,我校将参考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情况进行录取。
第十九条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的专业录取按照专业志愿清的原则择优录取。
第二十条 我校2020年在江苏省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是:B+、B(选测科目)4C(必测科目)1合格(技术科目)。进档后排序规则是:“先分数后等级”,即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当投档分相同时,再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排序。专业的选测科目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我校本科招生专业选测科目为准。
第二十一条 我校2020年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高考录取专业选考科目组要求如下:
2020070112510040.jpg
第二十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相应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学校将及时公开新生复查期间的有关举报、调查及处理情况。
重庆交通大学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慧水利(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智慧交通(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交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工程力学(本科) | 工学 | 力学类 |
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航空航天类 |
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 | 工学 | 航空航天类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航空航天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 | 工学 | 海洋工程类 |
航海技术(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轮机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运输(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车辆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地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材料物理(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知识产权(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经济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重庆交通大学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因修筑川藏公路需要,1951年,在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关怀下,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创立西南交通专科学校,这是新中国第一批交通类高校,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政委穰明德任首任校长。学校从渝中区上清寺举办交通干部培训班起步,扎根南岸区七公里创校办学,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工程建设人才之际,培养了大批交通专门人才,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重庆河运学校、重庆交通技工学校等先后并入,创校先辈在成都、武汉、宜宾等地留下了弦歌不辍、诲人不倦的历史足迹。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7600余人,留学生330余人,累计学生人数近31000人。现有南岸、科学城两个校区,占地近2900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9亿元,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446.5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37.06万册,电子图书209.47万册。购有SCI、EI、Elsevier、CNKI、万方、维普等中外文数据库50余个。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传承“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教育家精神,践行“全新亲实”理念,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教职工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九大代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6个基层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纪检审计党支部书记工作案例入选中组部、教育部工作案例汇编。学校入选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及示范点。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创新举措入选中组部、中宣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首届全国交通运输廉洁文化建设优秀案例、重庆市清廉学校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党风廉政教育培训中心入选重庆市廉洁文化阵地目录。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成立重庆航空学院、重庆智慧城市学院,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获批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生态力学未来技术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改革项目6项。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230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60余项。研究生升学率持续提升,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位居市属高校前列,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质量就业最佳创新与实践高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20余万名。
学校现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交通运输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3个,获批“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建造、智能水利4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20个学院(部)。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97%的专业进入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前50%。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3个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特色学科专业群7个。学校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221人,其中专任教师1682人,高级职称教师约86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次。聘请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及一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业界精英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等获得者30余人。入选全国、全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全国性奖38项,省部级奖141项。
学校拥有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1个山区桥梁与隧道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力学治沙与生态碳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网络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5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自科38个、社科15个),西南水运科学研究院、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寒区冻土工程、生态航道、轨道装备、运输物流、绿色航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7项,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励600余项。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20个世界之最的桥隧重大工程,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试验研究,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广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余项,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学术期刊。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实践基地300余个,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励23项。获批交通运输部专业能力评价项目培训资质6个,近6年继续教育产值超亿元。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100余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资格。现有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2个、海外孔子学院2所、境外办学项目3个。学校外籍专家曾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先后与英国和澳大利亚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牵头成立“一带一路”中波(波兰)大学联盟、重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联盟、国际中文教育联盟和桥梁艺术设计联盟等。留学生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联合举办的“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摘金夺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两路”精神,激励人人奋斗,锚定一流目标,服务教育强国、交通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长型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交大力量。
(注:相关数据更新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