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科技大学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公交站点周边环境 新生在哪个校区
广西科技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科技大学有3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设施完善,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广西科技大学新生具体去哪个校区报到,主要取决于其所在学院的教学安排和校区分布,具体安排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发布。希望每位广西科技大学的新生都能在这里度过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
广西科技大学校区简介
1、东环校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东环大道268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59个、酒店30家、购物中心63个、健身场馆50间、医疗机构87所、旅游景点11处、公交站51个。最近的公交站为科大西门,距离约55m,最近的地铁站为螺蛳山,距离约814m,最近的火车站为柳州火车站,距离约6km。
2、柳石校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257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12个、酒店1家、购物中心30个、健身场馆3间、医疗机构11所、旅游景点3处、公交站13个。最近的公交站为科大医学院,距离约195m,最近的地铁站为响水河,距离约405m,最近的火车站为柳州火车站,距离约8.9km。
3、柳东校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官塘大道19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12个、酒店1家、购物中心9个、健身场馆6间、医疗机构1所、旅游景点1处、公交站11个。最近的公交站为平地路中,距离约99m,最近的地铁站为二职校,距离约606m,最近的火车站为柳州火车站,距离约15.9km。
学术氛围浓厚:柳东校区内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资源丰富多样:东环校区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实验设备和活动场所,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广西科技大学院系设置
学院 | 专业 |
---|---|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本科)、工程力学(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机械工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本科)、车辆工程(本科)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应用化学(本科)、生物工程(本科)、纺织工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工程造价(本科)、建筑学(本科) |
自动化学院 | 机器人工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自动化(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软件工程(本科)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通信工程(本科)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学(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工业工程(本科)、工商管理(本科)、物流管理(本科)、经济学(本科)、财务管理(本科)、金融学(本科) |
医学部 | 临床医学(本科)、医学检验技术(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护理学(本科)、药学(本科)、预防医学(本科)、临床医学(专科)、临床医学(定向培养)(专科)、助产(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科)、口腔医学(专科)、口腔医学技术(专科)、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护理(专科)、药学(专科)、预防医学(专科)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应用统计学(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 | 产品设计(本科)、工业设计(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环境设计(本科)、社会工作(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本科)、音乐学(本科) |
外国语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英语(本科)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运动康复(本科) |
启迪数字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国际教育学院 | 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科)、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本科) |
广西科技大学简介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柳州市,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1958年在南宁筹建的广西工学院。1985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广西工学院移到柳州市办学。2012年广西工学院与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广西科技大学。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师生为重”的办学理念,以“求真近道,明德致新”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深化“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专业基础扎实,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在未来成为行业骨干,在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发挥创新纽带作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