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物化生602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江苏物化生602分能上的大学有: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江苏物化生602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宁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7 | 598 |
天津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6 | 599 |
南京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607 |
郑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603 |
扬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9 | 603 |
江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9 | 605 |
海军军医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5 | 607 |
暨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8 |
湖南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5 | 599 |
云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7 | 604 |
浙江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597 |
西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603 |
西南交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9 |
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2 | 60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8 | 605 |
南京林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8 | 598 |
温州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600 |
华中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600 |
江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 | 598 |
温州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602 |
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9 |
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7 | 606 |
重庆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60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600 |
江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4 | 606 |
江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2 | 605 |
北京林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 | 598 |
上海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601 |
辽宁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0 | 598 |
中国药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5 | 599 |
江苏物化生602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军工路校区和复兴路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17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99人,其中教授268人,副教授389人,学术型博士生导师341人,工程博士生导师13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2018年,2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中国药科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众多知名的药学专家。在职教职工17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7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5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2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以及一大批国家人才项目入选者。现有国家和省级创新团队21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