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2025-05-10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在于:苏轼以其细腻、敏锐的洞察力,精妙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春江美景,成功捕捉了季节更迭时的景物特色,表达了对早春的欢欣与赞美。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春意,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译文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悄然绽放,鸭子在江水中嬉戏,它们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

河滩上蒌蒿遍布,芦笋初露嫩芽,此时正是河豚逆流而上,从海洋回归江河的季节。

《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透过稀疏的翠竹,几枝桃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桃红与竹绿相互映衬,春意盎然,令人陶醉。这既展现了竹林的疏朗,又点明了早春的时节,春寒初退,桃花虽未盛开,但春天的生机与潜力已显露无遗。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线由远及近,转向江面,春水荡漾,鸭子在江中欢快嬉戏。“鸭先知”巧妙地暗示了春江水仍带寒意,其他动物尚未察觉春天的到来,这与首句中的“三两枝”桃花相呼应,共同勾勒出早春的景象。

第四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继续围绕“早春”展开描绘,满地的蒌蒿、短小的芦芽,黄绿交织,美不胜收,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