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物化生595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广东物化生595分能上的大学有:暨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兰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广东物化生595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暨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6 | 593 |
陕西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9 | 59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590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8 | 596 |
深圳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30 | 594 |
中国海洋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14 | 598 |
中国矿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5 | 598 |
深圳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23 | 597 |
郑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597 |
中国农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59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592 |
深圳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42 | 591 |
兰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5 | 600 |
汕头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11 | 598 |
南昌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8 | 590 |
北京电影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211 | 593 |
北京林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19 | 592 |
西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592 |
北京交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2 | 593 |
暨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7 | 594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594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 | 本科批 | 204 | 59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5 | 599 |
安徽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5 | 595 |
海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12 | 594 |
大连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3 | 600 |
深圳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22 | 600 |
暨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20 | 595 |
中国海洋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5 | 599 |
华北电力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4 | 597 |
广东物化生595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60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67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17人。研究生导师14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04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3678人,其中专任教师1814人,博士生导师443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9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99人,其中教授268人,副教授389人,学术型博士生导师341人,工程博士生导师13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2018年,2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