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有什么作用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科举制度是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最公平的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实行了整整1300年。
科举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政治方面:科举制度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科举则是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报名,这就扩大了选举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的效力。
教育和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度明显地推动人才的选拔,提高整个官吏集团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文学和艺术方面:科举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作用。
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举制的内容最开始是比较广的,但是因为后期这一制度逐渐僵硬,没有创新,因此在封建社会的后期,科举制度的内容就被渐渐减少。如果以隋朝作为科举制度的开端来算的话,科举制度一共历经六个朝代。
其中隋朝在科举制度的内容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唐朝是所有朝代中科举制度的内容最丰富的,唐朝最主要的科举制度的内容有墨义、口试、策问、贴经、诗赋和武举等。武举是科举制度的内容中比较不同的一种,它跟前面五种内容都是考察学问不同,它主要考察的是武艺。
宋朝在科举制的内容上也有所改变,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因此武举便被废除了,同时因为墨义和口试太过僵硬,所以宋朝也将这两种内容舍弃了,着重考查经义、诗赋和策论。
到元朝时,科举制度的内容再次被改变,主要考查“经”。而明朝,科举制度的内容则变得狭隘,只考“八股文”,这有点类似于宋朝时期考查的经义。
而清朝则延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的内容,并没有作其他改变。科举制的内容随着朝代的更替而逐渐改变,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科举制度的内容局限性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