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哪个朝代的 最早起源于哪个朝
八股文最早起源于唐朝,在明清时期到达一个发展的巅峰,明清中后期将“四书五经”的内容概括进八股取士中,内容需要使用古人语气,句子的长短、字体的繁简、声律都有严格的限制。
八股文起源于哪个朝代
八股文是中国明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
八股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帖括”,也就是概括地默写某一种经书的注解。在明朝,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考试时,题目也固定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其主要特点是文章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排偶八句,故又名“八股文”。
明朝科举考试所采用的八股文格式来源于元朝的“经义”文体,这种文体是专门为考试而创造的一种文章形式。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考试文体历经数次变化。唐朝采用“诗赋”,宋代采用“经义”,元代采用“经义”“经疑”,即“经义”与“经旨”相结合的文体,而八股文的诞生,则是在明代的创新。
八股文是什么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