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广东语文试题
导航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

2023-09-11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从人类有了文字和数字,数据也就产生了。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公元前341,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举行会盟,后魏国以韩国没有前来赴会为借口,兴兵讨 伐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用军师孙膑的建议,待魏国与韩国交战疲惫不堪时,大举发兵救韩。魏国军师庞消率10万大军欲与齐国一决雌雄。孙膑见庞消来势汹汹,决定智取,于是下令军队向马陵(今山东郭城县一 带)方向撤军,选择在一沟壑密林处设伏,诱敌深入。孙膑提出建议,命士兵第一天挖供10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少5,第三天减少到3万。庞消侦察到齐军的这一变化,认为齐军士兵胆小畏战,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跑,减员严重。于是,亲自率兵追击,结果大败,庞消自知在劫难逃,拔剑自刎。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所用计策被称为“减灶之计”。

今天,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将借助大数据 进入一个新阶段。

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思维,即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从数据中发现和挖掘其内在价值,在预测事物发展、判定当前态势以及做决定决策时,先看看“数据怎么说”,而不是主观判定,或是从过时的经验出发。

数据是死的,本身不会说话。但在对数据敏感的人或善于从数据中挖掘内在价值的人看来, 数据就是活的,而且是极为有用的。特别是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不再是“减灶之计”那样的简单数据了。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它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世间万物都可以被数据化,它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从简单数据到海量数据,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 而绝大 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广泛而深入挖掘。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视广袤宇宙;它又像显微镜,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又衍生出“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需要培养数据思维。”军事运筹学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张维民教授认为,数据 思维是借助于数据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习惯,并形成以数据为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数据思维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发展观和联系观这三个方面。张维民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看问题、拿主意、做决策,要养成看“数据怎么说”的习惯,而不是“我们怎么想”, 或是凭经验和传统思维出发,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

在军事领域,大数据将开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即“大数据战”。张维民教授对其战争特点归纳如下:

首先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在军队组织形态上、扁平结构、层次简捷、高度集成、体系融合, 是大数据时代军队体制编制的基本特征。作战将由力量联合向数据融合方向发展,军队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能够另辟蹊径,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的联合。

其次是作战样式的改变。未来战争将呈现以数据攻击和防护为基本手段的全新作战样式。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跨网或离网攻击都将成为可能,实时的战场信息、各种侦察平台搜集的信息、作战指挥中心的每一项指令、传感器信息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战场生态。

第三是指挥流程缩短。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情报、决策与作战一体化将取得快速进展。作战部门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 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并能通过融合情报的前后端,缩短指挥流程,使数据流程与作战流程无缝链接并相互驱动,构建全方位遂行联合作战的“侦打一体”体系,从而实现体系化的“从传感器到射手”的重大突破。

最后是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的改变。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大数据技术将赋予无人作战平台一定的“能动性”, 将带来决策思维、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指挥员做出的决策越来越取决于数据及其分析结果,而非以经验和直觉为主导。只要提供的数据量足够庞大真实,就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诸如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预测对手的作战行动、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等复杂问题。

“看数据怎么说”,在大数据战争中,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基于数据做出的决策 将会是未来战场上的制胜关键。可以说,谁占领了大数据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国防科技大学王握文《看数据怎么说》)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数据思维”在文中指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靠主观臆断或经验主义。

B.“万物皆数”在文中指世界万物是由数据组成的,数据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C.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关注的是相互关 系而非因果关系。

D. “大数据战”的战争特点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作战样式改变、指挥流程缩短以及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改变。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军事领域“大数据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A.“大数据战”的一大特点是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 种间的联合。

B. 依靠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就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 毁”式的精确打击,缩短指挥流程。

C.“大数据战”使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都发生变化,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 动的主体。

D.“大数据战”中,指挥员做出决策将越来越少依赖经验和直觉,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 真实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

3. 下列关于本文写作特色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本文具有科学性,比如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数据思维”“数据科学”等。

B. 本文具有严谨性,比如“核心作用之一”“较为准确”等表述严谨、准确。

C. 本文具有通俗性,比如“数据是死的”“就是活的”等口语化表达,通俗易懂。

D. 本文具有文学性,比如讲述历史故事、运用比喻修辞、引用专家言论等。

4. 本文第一段为何详细叙写“马陵之战”请分析原因 。(4)

5. 前段时间爆火的影片《长空之王》讲述了试飞员一次次与死神过招,只为获取极限数据助力研发最新型隐身战机的故事。我们的科研领域需要怎样的数据思维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69题。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站医院的休 养员。

坐在饭铺小炕凳时,我咒骂这令人生厌的雪天。山头上、街道上、院子里……到处是白茫茫的。

“好同志,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那个长嘴巴漠然地说着。

他开始问我“贵姓”和“哪一部分”一类的见面话。我看他的样子,并不懂我说的“部分”。 因为在这个偌大的战争中,“部分”实在多极了。不过,他好像由我出身的地方判断,我并非什么坏蛋,因此,他很高兴和我谈。

“很辛苦吧,嘿嘿 ……”当他知道我长足旅行时,他不甚健康的脸和善地笑着。

开始筹饭时, 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谦逊地接受了。吸着烟,我们渐渐谈得很亲热,仿佛老友相遇。

“你哪部分的,同志?”我问。

“一一五师!”他说。

“一一五师哪部分?”我接着问。

“听说现在归陈支队了。”他看我的脸,吸了两口烟。

“那么,”我说,“你是挂了彩在这里休养的。”

“对!”他点头说,“快好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

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我想:假若问他是怎样挂彩的,也许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是他等待的两碗水饺,这时端来了。他扔掉烟头子,就将一碗摆到我这边来,示意我吃。我坚持不扰他。他也就安然地吃起来。他身体很虚弱, 吃着吃着就满头汗珠。他用手揩一揩额头,擦一擦眼窝,向我解释着:他开刀才十多天。大腿上子弹是取出去了,可身体还没复原。他想多吃点好东西,早点好了就回部队去。

吃过饭,他就比山说水地回答我怎样挂彩的问题。

那是一九三八年九月十四日。他们一营人在薛公岭截击日本汽车。薛公岭是座乱石山,汽车路一转一弯、一上一下地盘着这座山。这一回,日本汽车要从东边到西边去。

“这儿,你看!”他用食指在桌上画着,“这边一道沟,这边又一道沟,汽车路就在这中间通过。我们占领了这两道沟旁边的这个山头, 这个山头……日本汽车过来了, 这边沟里就打;往这边冲,这边也打;往山头上冲,山头也打。这样,他们就上了我们的摆布……”他停了,缓了一口气说,“这回搞到的东西可多啦,枪呀,炮呀,白米呀……”

“那么,你是怎么挂的彩呢?”我问,忍不住笑。

“你不要忙啊!”他改变了坐姿说,“战斗快解决时,我听见渠里有人呻吟,原来是一个同志挂 了彩,我就背他往上走。猛然觉得大腿上一痛,血就淌出来了……”

“血就淌出来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我几乎把他的话都在脑子里转了一遍。我竭力想了解他。

“你参加八路军几年了?

“四年了。”他说。

“四年了!你是不是……”我考虑着词句地问,“你是一个党员,是不是?

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

“不是……”他迟疑了一下回答。

我觉得空气很不自然,想找别的话头来改换一下。“ 陈支队里有多少人呢?”我问。

“咱也不晓得。咱下火线多时了。”

他简单地说了这一句,看了看我的脸。这样,空气依然是不愉快的。

我自认我的态度是无邪的,一个想写点文章的人要求知道得更多更清楚的态度,而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 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

“八路军太苦,真不想干了……”说话完全没有讲他挂彩时的庄重。

一会儿,我要的面条也端来了。他看了看天色说:“天黑了。你吃饭,我要回去了。院部还要查房哩。”他付过饺子钱就走了。

当我正要起身回住室时,一道电光直向饭铺的门,接着进来一群人。我看他们一共五个人: 一个拿电筒的,好像是头目;两个背步枪的,还有两个徒手,其中一个就是长嘴巴。他这时做出 凶狠的样子,长嘴巴更长了。

拿电筒的将电光在屋里兜了一圈,问长嘴巴:

“在哪里?在这里?

“就这个!”他两只眼睛死盯着我回答。

我是有根有底的——哪里来哪里去,办什么事,带护照……可没办法,那个长嘴巴又多嘴起来了, 好像我们结了冤仇一样。

“带护照不干正经事的可多啦!”他那长嘴巴很快地煽动着。

拿电筒的很稳健,用半命令式的口气说:

“既然你讲认识我们的政治委员,就麻烦你踏踏雪,跟我们去院部一趟吧!

我们披着雪花,踏进院部门槛时,那天同我谈了一下午的政治委员就从桌前站起来,惊奇地 叫着:

“啊——捉了这样一个汉奸!

“哈哈……”他和我的笑声重叠着。

政治委员向我解释误会,说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

“没关系。”我一直微笑着,感到这误会很使我愉快。

不久,我要辞别了。当我转到门口大院子时,后边雪上有些微小动静,转头一看,那个长嘴巴不声不响地赶上来了。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的抱歉音调,他说完,还继续跟我一齐走着, 暗中找寻着我的手,找到一只就握住它。在那落雪的夜间, 我只感到他的手才是温暖的——不,是我的心感到他的心是温暖的!

一九三八年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来后方考察旅行的目的是写点文章,因此“我”对长嘴巴挂彩的故事饶有兴趣。

B. 吃饭时满头汗珠、讲故事时缓了口气,表明长嘴巴伤情不轻,身体依然虚弱。

C. 面对“我”的不断追问,长嘴巴说起反话来,这表明他开始对“我”的身份产生怀疑。

D. 这次误会让“我”看到了后方战士的斗争风貌给了“我”别样体验,因此心生愉快。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长嘴巴”来称呼休养员,既强化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使他的告发行为显得合理。

B. 长嘴巴讲述薛公岭战斗时,破碎的语言配上比划的动作,贴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

C. 小说中人物对话占较大篇幅,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

D. 小说表现敌我斗争,回避正面战场的描写,而选择叙写后方平凡小事,选材独特。

8. 在接触过程中,长嘴巴对“我”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 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围绕"误会"把故事讲得曲折生动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 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 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 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违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 登山求鱼,手必虚: 迎风散水,逆坂走九,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 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 待藏生。春若遇早, 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藏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藏难治。其收任多少, 从岁所宜。早谷皮薄, 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 五谷蕃殖。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 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 一、卷三)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良地A一亩B用子C五升D薄地E三升F谷G田H必须岁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树,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 的“树”意思相同。

B. 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宜”意思不同。

C. 匪直,指不只,其中的“匪”与成语“获益匪浅”的“匪”意思相同。

D. 率,文中指都,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 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养育。在百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需对他们进行教育。

B. 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据情况而定。田地肥沃或贫瘠,需选择相应的秧苗种植;山田或泽田需选择相应的时间种植。

C. 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人水中砍树,只会空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

D. 如果国君能顺应四季的气候条件,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利用人的力量,那么一切生物 顺遂生长,各种谷物繁殖。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4分)

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藏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4分)

1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穑的好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赏山园牡丹有感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时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筝驱群胡。

【注】①鄜时:诗中借指长安一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人不写山园牡丹 ,而是虚写洛阳和长安的牡丹盛开的奇景,为后文蓄势。

B. “恨”字写出诗人不能观赏洛阳、长安牡丹的遗憾也写出了内心的向往。

C. 尾联写周、汉覆灭尚不久远,教训值得记取,促使仁人志士燃起恢复之志。

D. 诗歌紧紧围绕.有感,而作,叙事、议论熔铸一体体现宋诗重理的特点。

16. 在某堂古代诗歌选修课上,有同学指出本诗颈联和尾联在语意上有断裂之嫌,你准备写一篇 文学小评论反驳该同学观点。请结合诗歌列出评论要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毕业在即,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在《锦瑟》中那 样慨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东风,在诗词中经常用来指春风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请再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 ,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1819题。

新媒体时代,① 短视频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②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故事性、交互 性等特点, ③并以碎片化、低门槛和强时效性等特征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 路径。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 ⑤以个人化视角和主体性意识进行创作。⑥他们将短视频这一形式与乡村本土文化内容创造相结合, ⑦以日常化、生活化的乡村为叙事场景, ⑧来发现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

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 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乡情共鸣,使乡村短视频成为很多拥有乡村生活经历者的心灵慰藉与乡思寄托,也成为很多城市生活者不曾见过的“新鲜世面”。

A       ,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 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建构形成 新的风格化影像,展现中国乡村的迷人魅力,使观众对乡村产生无限想象。无论是优雅诗化的 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 还是烟火气息,都让人们看到        B      , 以及乡村影像创作的多种可能。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

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儿时的春节,其实和现在没有太大的不同,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我记事起的第一个春节,是幼儿园中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给我买了新衣服, 再加上爸爸妈妈给买的新衣服,瞬间收获了三身新衣服。鞋子呢?初次参加工作的大舅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红皮鞋;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大伯,从西装口 袋里掏出一双棕色搭扣的小牛皮鞋,把上海滩的时尚洋气带到了我的身边。除夕还没到,姥姥就把过年吃的烧肉、烧鸡、烧鱼、炸糕等吃食送到了我家。

后来,筹备年货的工作就落到了爸爸妈妈头上。早早地,爸爸会买好年画、对联、福字,给我讲倒着贴“福”字的习俗。妈妈则在用满满当当一桌又一桌的美食, 抚慰过年那几天家人和亲友的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货的筹备悄然落在了我肩上,不仅要准备自己家的,还有父母和亲戚 的, 遇到了好货, 总要问他们一句:“有没有,我这边先备上了。” 这是过年的仪式感,点滴亲情在不经意间流淌。

20. 文中加点的词“筹备”可换成“准备” ,“抚慰”可换成“ 喂饱”但表达效果不如原词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话家常 , 读来倍感亲切温馨 , 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

22. 语言文字运用I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3)

1)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

2)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

四、写作(60)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懿”是美好之意。它由三个汉字组成:,,心。包含着追求美好的意识或品质。壹,代表专一与持久; 次,行事分轻重缓急,有条理;心,追求内心的丰盈。)

请综合图形的内容和寓意并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