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区别 怎样形成的

2022-10-25 17:45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观上、分布地区和分类上,丹霞地貌是岩石的水平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以下是本站对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内容的整理,大家可以参考。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1、从外观上看,丹霞地貌呈红色的的景观。而喀斯特地貌呈白色的景观。

2、丹霞地貌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简单的说,丹霞地貌是岩石的水平构造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

3、分布地区不同:丹霞地貌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4、分类不一样。丹霞地貌包括火山碎屑岩、红色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等等。喀斯特地貌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丹霞地貌怎样形成的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形成的基础就是有红层的存在,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喀斯特地貌怎样形成的

喀斯特又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