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特征

2020-10-29 14:25

从各种有关考古迹像看来,黄河流域蚕桑业的起源是很早的。安阳殷墟出土过一只雕琢逼真的玉蚕,安阳武官村所发现的青铜戈援上,残留着绢纹和绢帛。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象形字和祭祀蚕神的记载,表明在商代的黄河流域已经存在相当发达的育蚕和丝织事业。

古代主要丝绸产区:

(1)齐鲁地区。

齐鲁盛产蚕桑,《禹贡》青州贡有蚕丝。据《汉书·地理志》载,战国时期齐国丝织品举世闻名,“织作米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名优产品。《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立服官之地仅二处,其一即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名齐三服(春冬夏)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产品以刺绣为主。

(2)河南地区。

丝织业重心在襄邑(今杞县)至睢阳(今商丘)一带。襄邑,即西汉另一处服官所在地,以织锦为主,所谓“襄邑俗织锦,纯妇无不巧”,专供宫廷皇室享用。襄邑东南“睢涣之间出文章,天子郊庙御服出焉”,汉初,灌婴即睢阳贩缯者。另一产地在今濮阳一带的卫国旧地。《诗·卫风·泯》说“抱布贸丝”,说明丝已作为商品进行贸易。《禹贡》兖州“桑土既蚕”“厥贡漆丝,厥篚织文”。衮州在河济之间,正是卫国所在地。时人称卫(濮阳)、陶(定陶)为中原重要商业都会,当与丝织业有关。

(3)楚国旧地。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河南信阳、湖北江陵、湖南长沙诸地的楚墓中出土了不少质地良好的丝织品。1957年,长沙左家塘战国楚墓中发现的一批丝织品,包括各种颜色的绢和纹样繁复的纹锦。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同时出土的还有绣袍和彩帛。可见战国以来楚地的丝织工艺水平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4)成都平原。

著名的产品是蜀锦。两汉时代桑树种植的北界大致在泾渭河中游、山西中部和河北北部永定河流域。自魏晋开始,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驱动桑树种植地域的扩大。晋末,平州刺史慕容嵬向东晋要求桑种,于是在辽河流域开始种植桑树。北魏时期,桑乾河上游支流于延水(今洋河)河谷和银川平原的黄河沙洲上都有桑分布。那时种植桑树除养蚕外,还有解决饥困的作用。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刘备都曾以桑椹为军粮,但主要还是育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