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招生计划及各专业招生人数
202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招生计划已经公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各专业招生人数,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如需查询其他省份,请点击这里:http://gxxyzs.com:7575/zhaoshengjihua.html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2022年陕西招生计划 | |||
| 专业名称 | 科类 | 学制 | 批次计划人数 |
| 金融工程 | 文史 | 四年 | 11 |
| 金融工程(SQAAD国际项目) | 文史 | 四年 | 5 |
| 学前教育 | 文史 | 四年 | 61 |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史 | 四年 | 16 |
| 英语 | 文史 | 四年 | 22 |
| 商务英语 | 文史 | 四年 | 13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史 | 四年 | 41 |
| 工程管理 | 文史 | 四年 | 8 |
| 工程造价 | 文史 | 四年 | 13 |
| 财务管理 | 文史 | 四年 | 37 |
| 财务管理(SQAAD国际项目) | 文史 | 四年 | 4 |
| 电子商务 | 文史 | 四年 | 11 |
| 旅游管理 | 文史 | 四年 | 10 |
| 金融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7 |
| 金融工程(SQAAD国际项目) | 理工 | 四年 | 6 |
| 学前教育 | 理工 | 四年 | 48 |
| 汉语国际教育 | 理工 | 四年 | 17 |
| 英语 | 理工 | 四年 | 13 |
| 商务英语 | 理工 | 四年 | 7 |
| 网络与新媒体 | 理工 | 四年 | 37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48 |
| 车辆工程 | 理工 | 四年 | 27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工 | 四年 | 22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59 |
| 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27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7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SQAAD国际项目) | 理工 | 四年 | 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四年 | 30 |
| 软件工程 | 理工 | 四年 | 49 |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四年 | 23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23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31 |
| 测绘工程 | 理工 | 四年 | 22 |
| 建筑学 | 理工 | 四年 | 23 |
| 安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28 |
| 工程管理 | 理工 | 四年 | 18 |
| 工程造价 | 理工 | 四年 | 22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理工 | 四年 | 40 |
| 财务管理 | 理工 | 四年 | 38 |
| 财务管理(SQAAD国际项目) | 理工 | 四年 | 6 |
| 电子商务 | 理工 | 四年 | 15 |
| ▲专科合计 | 342 | ||
| 工程测量技术 | 三年 | 11 | |
| 建设工程管理 | 文史 | 三年 | 11 |
| 工程造价 | 文史 | 三年 | 13 |
| 大数据与会计 | 文史 | 三年 | 16 |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文史 | 三年 | 13 |
| 传播与策划 | 文史 | 三年 | 24 |
| 学前教育 | 文史 | 三年 | 25 |
| 工程测量技术 | 理工 | 三年 | 17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理工 | 三年 | 12 |
| 建设工程管理 | 理工 | 三年 | 18 |
| 工程造价 | 理工 | 三年 | 15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工 | 三年 | 16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理工 | 三年 | 21 |
| 软件技术 | 理工 | 三年 | 39 |
| 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三年 | 23 |
| 大数据与会计 | 理工 | 三年 | 25 |
| 软件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三年 | 9 |
| 传播与策划 | 理工 | 三年 | 18 |
| 体育运营与管理 | 理工 | 三年 | 16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Xi'an Kedagaoxin University),位于古都西安,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科技大学与陕西西科美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骊山微电子公司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03年,原名叫西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正式成立。
学院秉持“自强不息、日新月异”的校训,通过与国外优质高校、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促进校企联合培养,形成本科、专科、国际教育三位一体,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