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危害
土壤盐渍化是可溶性盐在土壤表面逐渐积累的过程。地表蒸发和入渗是土壤盐分运移的重要驱动力,直接控制着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存在。
原因
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的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的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lo%~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的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治理措施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危害
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是风化产物和含盐的地下水。灌溉水含盐和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也可使土壤中盐分增加。土壤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养分有效性降低,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