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05-16 12:13

蚌埠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全民用于记载道德生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建构作用。

在汉语表达的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伦理意义。作为汉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要素构成,并且借助这些要素表达丰富多彩的伦理意义。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说:“德者,得也。”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有些汉字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例如,“忠”字的字

形直观地显示出两个方面的伦理意义:一是指“心正”,没有歪心思;二是指“专心”,没有三心二意。

因此,“忠”的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在汉语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内含的伦理要求。中华民族还非常喜欢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伦理意义。《礼记》中有这样一个经典隐喻:“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其意指道德是人的本性的根端,音乐是道德开出的花朵。这不仅将“德”与“乐”的关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而且生动地描述了它们的伦理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通过道德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中国人最重视道德教育,坚持“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它付诸落实,因此,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就会受到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且会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很多人知道“岳母刺字”等经典道德故事,能够熟练地引用《论语》《老子》等经典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恻隐之心等伦理术语。中国人普遍喜欢从“伦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生活。在传统社会,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人们可以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和道德却历来高度重视。遵循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过有道德修养的生活,人们普遍信奉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1页(

共10页)

中国道德语言既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建构者。中国道

德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语言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中国道德语言使它内含的伦理意义变成可以言说、交流、沟通、解释、理解的东西。没有道德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事实上,道德文化的历史实在性、现实实在性和未来实在性都需要借助道德语言得以建构。

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建构作用。它是道德语言旨在表达的内容。如果没有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中国道德语言便没有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在如何认识中国道德语言与中国道德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孔子的观点。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是指一个人说话、写作的文采;所谓

“质”,是指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内容。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内容超过他表达它们的文采,就会显得不足;而如果一个人说话、写作的文采超过他想表达的内容,就会显得浮夸。他显然

想强调,“文”与“质”般配才是最好的。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之间应该是“文质彬彬”的关系状态。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美善合一的生存方式。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道德语言,并且用它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了别具一格、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摘编自向玉乔《中国道德语言的价值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数汉字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有的汉字本身就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有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表达伦理意义。

B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我们往往用从小就学会并掌握的伦理话语体系谈论生活。

C我国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对伦理和道德通常有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却可以采取超然的态度。

D中国道德文化是一个内含丰富的体系,道德语言能借助文字、词语、修辞等形式将道德文化表达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伦理道德的价值维度论证中国道德语言对中国道德文化的建构作用。

B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五段阐释中国道德文化和道德语言的相互影响,论证严谨缜密。

D文章引用《礼记》《论语》中经典的话语,表明了中国道德文化源远流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道德语言是汉语的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借助汉语的构成要素足够很好地表达我们所追求的伦理意义。

B因为我国有广为流传的经典道德故事和典籍文献中的众多的伦理术语,所以伦理和道德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C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之间应该是“文质彬彬”的关系,可见,平实朴素的语言难以用来表达崇高美好的道德情操。

D道德语言是道德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借此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2页(

共10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人类依据特定的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建立的适于人类生存的场所空间,它是先民们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因聚族而居的生产生活需要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社会单元。由于传统村落具有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的特质,它所承载的乡村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极具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传统村落蕴藏着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鲜活的“文化载体”,它所包含的乡土建筑、历史文物、宗族传衍、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生产方式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

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宝贵文化资源包含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两种形式。物质文化形态具有典型可识别性特征,它包括了乡土建筑、乡土景观、农耕器具等有形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形态则主要包含了宗族制度、民风民俗、特色饮食等无形文化形式。传统村落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表面化一般形式的呈现,到隐性化深层次的内在文化结构,都充满了浓厚淳朴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守护文化根脉的重要支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影响。



材料二:

(摘编自郭琳琳、王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从远古萌生到今天,主要流行与传承地是广袤的乡村,由于面广量大而让世人见多不为奇,更无视它的生存与消亡,因而其极具脆弱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几千年不朽的农耕文化遗产已是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亟待保护。

通过地方政府协调,在县、乡一级抽调人力开展深入的调查摸底,一经发现有物质形态的农耕文化遗产即造册登记并评价征集,为将来集中馆藏与展示作准备。对那些记忆性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农耕文化遗产,采取访谈、录音、录像、进行数字化集成,有的要整理、编辑成书公开出版发行。通过实施抢救性保护与利用,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精神文化“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在省的层面适时举办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理论研讨会或高层次论坛,以进一步阐释农耕这一个历史久远的概念与优秀农耕文化遗产这一新时代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凝聚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共识。通过研讨与学术交流,进一步彰显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灿烂与辉煌,进一步营造全社会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氛围,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内生动力的理论支撑。鉴于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需分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两类文化遗产。整合部门力

量,加强协同合作,以更好履行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开展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物管理部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和实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切实保护与适度合理利用,还亟需农业农村行政部门的发力,并积极协调省文物部门的合作,方能尽快把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做好。

(摘编自吴建伟《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有删改)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3页(

共10页)

材料三:

目前,我们正处在农耕嬗变的历史节点上。大量过去农村司空见惯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因不再需要而迅速消逝;许多民间习俗信仰,因现代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而不再传承;甚至部分优秀的传统观念也被年轻人遗忘。中国的农耕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们开始警觉到传统农耕文化正和我们渐行渐远,意识到了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或社会组织,着手抢救性收集保存农耕器物,留下农耕记忆。

农耕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绝大多数非遗,如技艺、民俗、信仰,为无形的文化存在和传承,但是,这些文化信息常常依托于有形的器物而留存下来。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诸多物质载体将历史记忆直观地呈现出来。希望有关方面进一步予以重视,不仅做好宏观指导,而且给予学术支持,合理适度地创建一批农耕文化主题场馆,准确地为传统农耕时代留影造像。

(摘编选自汪庆华、寇鸿顺《农耕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不能没有你》,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村落承载的民族文化具有本源性和传承性的特点,证明了我国传统村落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的特质。

B传统村落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也可支撑文化保护与繁荣,

理应受到保护与传承。

C农耕文化遗产研讨会及高层次论坛是开展农耕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式,可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D当前,农村一些常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物因不再需要而迅速消逝,这对农耕文化的保

护与传承极为不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耕文化是依靠乡土建筑、乡土景观、农耕器具、宗族制度、民风民俗、特色饮食等有形的和无形的形式来传承的。

B农耕文化遗产面临生存的严峻挑战,利用访谈、录音、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是保护的最好形式。

C大多数农耕非遗的留存特点,决定的物质载体的留存与创建,是我们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D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许多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传统农耕文化正在离开我们,渐行渐远。

6根据材料二,请概括如何保护优秀的农耕文化遗产。(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耳光

侯发山

张明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爹正在履行睡觉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洗脚,听到熟悉的敲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4页(

共10页)

门声,脚从盆里拔出来就去开门,淌了一地的水渍。

“回来了?”爹的脸上,除了惊喜,还有几丝困惑。这天是周六,若正常,早就到家了,不会搭黑。“我去了靠山屯。”张明让爹坐下,挽起袖子要给老人家洗脚。

“我这臭脚……”爹了解儿子的倔脾气,便咽了后半句,只好由他。

靠山屯是临县的一个小山村。张明调到临县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到基层调研,摸摸情况,都是分内之事。爹心里宽慰,说:“没啥事吧?”

“没事。”张明把爹的双脚按进洗脚盆。

“明儿回来了?吃饭没?”已经躺在被窝的娘听到动静忙穿衣起床。“娘,我吃过了。”张明轻轻摩挲着爹枯枝般的脚。

“不对!我进门就发觉你脸色不好,一定有事瞒着!”爹盯着儿子花白相间的头发,半是心疼半

是埋怨。

“啥事?”娘给吓得脸色苍白,定在了原地。

张明抬起头,笑了笑:“爹,娘,没事,真没事。”说罢,用抹布给爹擦脚,然后用指甲剪给爹修指甲。

“我给烧点水。”娘说着去了灶房。

爹的脚趾头像风干的老姜,要型没型,要样没样。大拇指,二拇指,三拇指……张明修剪得很慢。

“孩子,啥事说吧。”爹轻言细语,他是担心老伴听见。

“偷嘴吃瞒不住老灶爷。爹,我算服您了。”张明一边剪指甲一边说,“靠山屯的谷婆婆,八十多了,一个人生活。她身体不好,还要自己种地,自己做饭,可怜得狼见了都想哭。”

爹问:“她不愿进养老院?”

张明叹了一口气,说:“谷婆婆有儿子。按照规定,不够进养老院的条件。”“她儿子不养活她?对待不孝子,扇他两巴掌都不为过!”

“老人的儿子六十多岁,原来在工地上给人打工。有一次出了事故,摔断了一条腿,从此失去

了劳动能力,他无儿无女,进了养老院。”张明给爹解释道。

“尿坑里摸条鱼,咋混的啊。”爹扑闪着眼睛,重重地唉了一声,继续说道,“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些事可以变通吗。”

张明点点头,说:“我气得当时打了一巴掌……”

爹愣怔了一下,然后二话不说,扬起手,旋风般地过去,结结实实给了张明一巴掌。

张明没提防,一下子从小板凳上歪到了地上。

娘端着鸡蛋茶过来了,见此情形,吓了一跳:“咋啦?咋啦?有事不好好说,打啥哩?!”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老辈子当官的都知道这个道理,难道你不知道?老百姓有了难处,当官的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你倒好,敢去打老百姓,真是无法无天了!”爹气呼呼地说。

“爹,我没打老百姓。”张明辩解道。

娘把鸡蛋茶放下,过来搀扶张明。

“你说,你打谁了?村干部?乡领导?还是你的部下?不管是谁,都不能打!如果他们有错,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5页(

共10页)

那也是你的错!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老祖宗说的。”爹越说越气,气得似乎有点跑题了。

“爹,您听我说完嘛,我是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张明说。

“明儿,你咋能打自己呢?”娘忙摸了摸张明的左脸,又摸了摸他的右脸,好像在找寻挨打的痕迹。

爹瞪大眼睛,好像不相信张明的话。

张明说:“眼看着就要小康了,我的辖区还有谷婆婆这样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我内心有愧啊。

爹,我恨铁不成钢,除了恨自己,我不知道该恨谁……所以,情急之下,扇了自己一巴掌!”“就你的手快!”娘狠狠瞪了老伴一眼。

“孩子,爹错了。”爹不自然地笑了笑,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他伸出手想去摸儿子的脸,想到

自己的手粗糙如柿树皮,便半途缩了回来。

娘说:“明儿,别理你爹。赶紧把茶喝了。”

爹翻了老伴一眼,说:“喝啥茶哩,赶紧做两个小菜,我和孩子喝两杯。”“喝,喝,就知道喝。”娘嗔道。

张明忙说:“娘,我多天没喝了,也好久没跟爹敬酒了。”他心里清楚,乡下的好多事情,别看爹识字不多,但比自己有门道,他回来的目的就是想讨教讨教呢,爹若不喝酒,就跟闷葫芦似的。

“这下遂你的愿了吧?!”娘斜了老伴一眼。

三个人互相对视了一下,都笑了。

(选自《金山》2022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如父亲在说政策可以变通前“扑闪着眼睛,重重地唉了一声”,

精妙地写出了他的惊讶、疑惑与愤怒。

B“爹,您听我说完嘛,我是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儿子一语道出真相。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张明的形象更为饱满。

C小说在刻画父亲的形象时,多处使用比喻的手法,如枯枝般的脚,如柿树皮的手等,既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又富有感情。

D张明面对辖区百姓生活艰难,非常恼恨,却又不知道该恨谁,可见他虽有良知,却管理无方,后欲借喝酒向爹讨教也能印证。

8文章结尾“三个人互相对视了一下,都笑了”,请分析“笑”的内涵。(6分)

9请简要说明,这篇小说采用人物对话的叙事方式有何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八月戊戌

獉獉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副大使,知军务,时年十一。召

田兴为步射都知兵马使。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以为魏博不必用兵,当

自归朝廷。吉甫盛陈不可不用兵之状,上曰:“朕意亦以为然。”绛曰:“今怀谏乳臭子

獉獉獉

,不能自听断,

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乱之

阶也。

至时惟在朝廷应之敏速中其机会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效之以取朝廷

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6页(

共10页)

之赏必皆恐惧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

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拥兴之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

獉獉



。”李吉甫请

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

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

獉獉

,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

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上欲且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

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官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八年春正月辛卯,赐魏博节度使田兴名弘正。十四年秋八月己未,田弘正入朝。上待之尤厚,以田弘正兼侍中。兄弟子侄皆仕诸朝,上皆擢居显列,朱紫盈庭,时人荣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时/惟在朝廷应之/敏速中其机会/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效之以取朝廷之赏/必皆恐惧/争为恭顺矣/

B至时/惟在朝廷应之/敏速中其机会/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效之以取朝廷之赏/必皆恐惧/争为恭顺矣/

C至时/惟在朝廷应之敏速/中其机会/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效之以取朝廷之赏/必皆恐惧/争为恭顺矣/

D至时/惟在朝廷应之敏速/中其机会/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效之以取朝廷之赏/必皆恐惧/争为恭顺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戊戌,为干支之一,历法上可用天干地支结合来纪年或纪日,文中是纪日。B乳臭子,乳臭,意思是奶腥气;“乳臭子”是对年轻人的蔑称,谓年幼无知。C符契,古代用竹板或金属制成的一种信物,剖开后,双方各执相等的一半。D节钺,是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后,宪宗和宰相商议魏博之事,李吉甫主张用武力攻伐,李绛认为不应该这样。

B李绛富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多次向皇帝提出使魏博归顺朝廷的策略,魏博将士百姓对他非常感激。

C在李绛的劝谏下,皇帝派裴度以重金奖赏军士,免除六州的百姓一年的赋税,使得诸多州镇惊叹震恐。

D田兴不贪图独占一地之利,不顾四邻可能的侵扰而归顺朝廷,受到朝廷的优待,并被赐名为“弘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宦官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2)兄弟子侄皆仕诸朝,上皆擢居显列,朱紫盈庭,时人荣之。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7页(

共10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14~15题。



韩庄闸二首

翁方纲

其一

秋浸空明月一弯,数檐茅店枕江关。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其二

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

山光湖色相吞吐,并作浓云涌渡头。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描写韩庄闸一带的山水等自然风貌,但观察视角不同,前诗在野外,后诗在屋里,各得其美。

B前诗“秋浸空明月一湾”,言简意丰,“秋”点出了季节,“月”表明时间,“空明”描绘出月光的澄澈透明。

C后诗起句“门外居然万里流”,充溢着雄豪之气,写出闸外运河奔流万里的气势,还使诗的境界显得深远。

D两首诗风格迥异,境界不同,各有其妙:前者写夜月之景,摹画壮美之景;后者写白昼之景,尽显优美之态。

15.后一首诗的第三句“山光湖色相吞吐”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写出女子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刚烈性格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用“,”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写秦人把剽掠来的珍宝当作贱物,揭示了其生活的奢靡。

(3)“雁”作为随季节南北迁徙的候鸟,在古代成为游子、征夫寄托情怀的重要意象。《次北固山下》中“”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雁”能传递书信问候家人的渴望;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一句借“衡阳雁回”的典故,表达了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到建筑家居,小到一盏灯、一支笔,国潮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时尚连接,创造出的国潮产品,让人们受到传统文化和审美的。一些国潮服装上,经过设计的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汉字醒目突出,有之效。人们可以随时领略汉字之美。()。细心的人会发现,国潮里的色彩,蕴藏着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北京冬奥会色彩系统源于对自然四时、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仅传达出包容和谐的审美旨趣,还包含了因地制宜的匠心和绿色发展理念。生活的各方面都有了国潮产品的影子,根据网络搜索统计数据显示,国潮近十多年间关注呈指数级增长,一些国潮产品在电商和线下店铺都供不应求。

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审美风尚上的表现。国潮产品不仅可以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8页(

共10页)

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还可以当成艺术品,表达对美的追求,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优秀的

国潮设计,通过“物”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在这个意义上,国潮设计贯通着我们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比比皆是熏陶点石成金意境B琳琅满目熏染点石成金意蕴C琳琅满目熏陶画龙点睛意蕴D比比皆是熏染画龙点睛意境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潮设计也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除了具象的汉字。B国潮设计由于具象的汉字,还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C除了具象的汉字,国潮设计还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D由于具象的汉字,国潮设计又对传统色彩进行开掘和利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搜索统计数据显示,国潮近十年间关注度呈指数级增长,一些国潮产品在电商和线下店铺都供不应求。

B根据网络搜索统计数据显示,国潮近十多年间关注度呈指数级增长,一些国潮产品在电商和线下店铺都供不应求。

C网络搜索统计数据显示,国潮近十多年间关注度呈指数级增长,一些国潮产品在电商和线下店铺都供不应求。

D根据网络搜索统计数据显示,国潮近十年间关注呈指数级增长,一些国潮产品在电商和线下店铺都供不应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坚持

“动态清零”总方针。“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①,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实践证明,

②,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据专家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③,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也就是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阅读第一段文字,给“动态清零”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明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蚌埠市

高三年

级语文试

卷第9页(

共10页)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93年,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开始共同建造国际空间站。中国并没有被邀请参与。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21年6月17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航天员“出差”半年,安全返回,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次”。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应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蚌埠市高

三年级语文

试卷第

10页(

共10页)

蚌埠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3分)A,(“多数”曲解文意,文中“很多”)

2.(3分)B,(文中没有对比论证)

3.(3分)D(A强加因果;B于文无据;C推论错误)

4.(3分)A(因果倒置)

5.(3分)B(无中生有)

6.(6分)加强调查和摸底,强化征集与搜集。积极开展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整合部门力量,加强协同合作。(每点2分)

8.(6分)①笑声中有欣喜。父亲的欣喜是儿子没有打别人,而是打自己;儿子欣喜的是可以借机讨教父亲。

②笑声中有释然。一家人因误会消除,表情的真实流露。

③笑声中有温情。一家人子孝母慈、儿贤父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温暖感人。(每点2

分。对三人分别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对话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更简洁高效。

②对话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人物的形象。

③对话蕴含生活中的细节,符合生活的真实。

④对话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0(3分)D

11(3分)B(符契拆开的两半不一定是相等的)

12(3分)B(“魏博将士百姓对他非常感激”有误。感激的是朝廷,对李绛的感激没有依据)

13(10分)(1)身边亲近的宦官认为:“所给的赏赐太多,如果以后以此来比照,将拿什么供给他们呢?”(“所与”“比”“何以”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兄、弟、子、侄都在朝廷做官,皇帝都提拔他们在高贵之位,高官满庭,当时人们认为是荣耀的。(“仕”“盈”“荣”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14(3分)D(前者优美,后者壮美)

15(3分)①运用比拟手法,描绘山光倒映、湖气升腾、相互“吞吐”之状,富有生命力。②山光湖色吞吐交融,静中见动,交相辉映,境界雄浑。③抒发了对湖光山色的赞美之情。

16(6分)(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每空1分)

17.(3分)C

18.(3分)C

19.(3分)A

20.(6分)①封控区封闭隔离②“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③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

21(5分)动态清零是当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不追求绝对零感染,快速精准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防止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防控总方针。

22.(60分)参照2021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1.科技强国,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2.自主的力量,在封锁中崛起,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赢得主动权;

3.弱国无合作,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与他国良好合作。



蚌埠市高三

年级语文试

卷答案第

1页(

共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