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摘抄赏析 句子段落摘抄积累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下面是句子和段落的摘抄赏析。
红星照耀中国摘抄赏析
1、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赏析: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我国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
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是无数共产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2、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
赏析:张学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搞国家分裂,原则面前不让步,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地生活。
3、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
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赏析:红军远征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饿得不行就啃树皮,煮皮鞋,嚼石子……脚上惨不忍睹的
血泡和老茧,路上倒下的红军越来越多。可是,红军战士却以乐观、坚定的态度精神面对,他们相
互扶持,互相帮助,至死不愿拖累战友,正是这样,长征才得继续和成功!
4、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
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赏析: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中国工农红军的长
征是当之无愧奇迹。
5、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
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
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赏析: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红军们给我们留下
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段落赏析
1、改革开放后,'红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复社胡愈之团队的译本外,又多了董乐山的新译本。到1984年新华出版社推出《斯诺文集》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得以恢复,'西行漫记'转为副题,这一年仅文集征订就超过28500册。
赏析:来自斯诺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一篇学术论文显示,1936年斯诺提交给中国共产党人的采访提纲起码包含了十多个方面的宏观问题,涉及外交、抵御外敌入侵、对不平等条约和外国投资的看法,以及反法西斯等。与斯诺在陕北窑洞的首次对谈,很多内容即始于对提纲的回答,这是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进而向世界呈现了一个与时俱进、公开透明、开诚布公的形象。
2、红星'畅销世界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都曾阅读这本书,它成为促使他们下决心来华工作的主要动因之一;从二战时期,到上世纪末,美国多任总统承认曾阅读'红星',这本书也成为他们决策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参考;在日本、韩国,学者也把阅读'红星'作为了解20世纪中国的'一把钥匙'。
赏析:后来斯诺在1938年1月上海复社的中译本前言中写道:'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3、作为'红星'的主要翻译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译本序言中写道,斯诺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这个年轻时曾经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印刷学徒、海员的新闻记者,拥有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这是西方的一些所谓'中国通'所不能办到的。
赏析:在斯诺看来: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4、斯诺对中国的深刻认识源于他对事件本身深度、全方位的参与。他不仅仅准确记录了历史,还准确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孙华认为。
赏析:斯诺个人认为,尽管英文本第一版有一些错误,但'中国在这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基本的因素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关于这一点的研究,这一本著作是颇有一些价值的。'
5、今天,斯诺的部分骨灰就安葬于当年他奋笔疾书'红星'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斯诺墓前仍会定期有人祭扫,但显然不是每个路人都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个中往事。
赏析:历史研究发现,1936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促成斯诺与马海德前往陕北,安排接头和护送的就是'红星'中提到的'王牧师'(真名董健吾)。于是,后来读者们能够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开篇中读到,用隐形墨水准备了给毛的介绍信以及得到北平朋友的帮助等,其主要的促成者和联络人之一就是宋庆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