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名单

华侨大学召开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新编教材试讲论证辅导会

2021-08-26 11:03

8月20日至21日,华侨大学召开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新编教材试讲论证辅导会。中华文化学院教授李道湘、沈桂萍,副教授翁贺凯,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北京大学教师张梧等应邀出席或在线参加。校领导徐西鹏、吴剑平、王秀勇、王丽霞,校教材建设委员会部分委员和教师代表,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当代世界与中国》《中华文化概要》《中华民族复兴简史》编写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副校长王丽霞主持会议,介绍了三本教材的编写背景及试讲论证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怀艺汇报了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及开课安排情况。三本教材主编曹文宏、张宇、骆文伟分别汇报了教材总体框架和编写思路、大纲论证及修订过程。会议通过随机抽签,每本教材两位教师进行了相关章节的试讲。与会专家和领导分别针对每节课程试讲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校党委书记徐西鹏充分肯定了这次教材编写和课程试讲的成果,指出这样大规模的教材编写和课程试讲活动前所未有,之所以举全力推动,是希望这批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形成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校的思政课程及教材改革,激发各学院和教师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材好不好要经得起专家的审阅,课堂好不好要经得起学生的评价。徐西鹏还提出希望形成三个成果:一是形成一套具有华侨大学特色和品牌的教材,并得以广泛推广;二是提升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和年轻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一批精良的师资队伍;三是形成完善的境外生人才培养体系。

校长吴剑平希望新编教材注意处理好若干关系:一是讲学术和讲政治的关系,要以学术讲政治、以文化育共识,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二是听得懂和听得进的关系,要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学生所关注的问题,要善于讲故事,突出重点;三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内容要严谨、规范、准确,教学讲究方式方法,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四是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关系,要讲清楚现象背后的本质,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把握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张西平充分肯定了华侨大学三本教材在逐步修改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希望接下来的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一是要有问题意识,要回应问题,迎刃而上;二是要善于学习,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问题前所未有,如果不学习,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思想就无法回答学生所面临和提出的问题;三是要敢于创新,三本教材是面向境外生全新的教材,具有开创性,要敢于创新。此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材。李道湘指出,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了解学生关注和面临的问题,回应问题;学校全体人员要有政治性,要转换观念,不仅要知识传授,还要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张梧指导了每本教材及教学的逻辑主线,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他指出可采用“麻雀解剖”的方法,通过一个现实的、鲜活的案例进入,解剖课程的方方面面,以小见大。其他与会专家也对三本教材提出详实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会上,三本教材编写组及授课团队教师还纷纷发表感言,表示通过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和培训,扭转了思想,对如何站好课堂主阵地有了重新的认识。

据悉,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建设是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当代世界与中国》《中华文化概要》《中华民族复兴简史》是第一批先行改革的三本教材,旨在通过针对性的教材编写,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增强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以及当代中国的了解,向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并引导学生做好真实中国的国际传播。三本教材从2020年12月份启动编写以来,经过多番论证,多轮修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接下来还将结合论证辅导会专家意见继续修改完善,并拟于9月份进入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编辑:蔡君韬 作者:魏丽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