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高考>浙江语文试题
导航

2021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权威评析

语文试题

2021-06-12

2021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落实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上稳步推进。

浙江2021高考语文命题思路

202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命题呈现“立德树人、稳中有变、素养导向”三大特点。

一、立德树人

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正面引导青少年学生,围绕青少年成长主题选材,内容广泛丰富,布局有整体感。从第1题“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青少年成为人才”开始,选材着眼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一是关注当下社会生活。如第4题关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参与反欺诈宣传;第5题自觉宣传使用公筷,提倡垃圾分类。二是重视传统文化熏陶。如第1题解读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第2-3题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第5题为阅读经典付出热忱,《论语》阅读则意在扬善惩恶。三是推崇爱国奉献情怀。如第6题“微纪录片”关注多彩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小阅读《散文的时态》鼓励热爱写作;大阅读《麦子》体认垦荒守边英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坚毅、乐观、奉献的高尚品格。四是注重个体提升发展。如古文阅读《答谢景山书》,学习古人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诗歌鉴赏《意难忘•山家》引导考生热爱自然,体悟平凡生活的乐趣;作文材料旨在引导正确对待得与失。

二、稳中有变

命题以稳定为大前提,在试卷框架、难度、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情境设置恰当,设问科学,选材新颖,表述方式合理、有效,既注意知识覆盖面,又体现考试重点。在遵循《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上,对部分命题形式、选材较固化的题目加以改变。如第5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求;第6题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小阅读(7-9题)以论述类文本取代连续多年的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同时,在对应的分值上与往年考查保持不变。《论语》阅读更注重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些变化,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复习教学中重复刷题的弊端,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正面导向作用。

三、素养导向

作文题继续体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突出思维品质提升的命题要求。

得与失,是个历久弥新、常谈常新的话题。它包含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败、利和弊等多个维度。如何看待得与失,也是处于人生转折点的考生“正在(即将)面临”的真实问题。

写作有多个层次或角度:(1)三句话作为整体来解读,理清内在关系,有所侧重来写,如:得与失既是终点、起点,也是过程;从得与失的过程看待终点或者起点,等等。(2)三句话可以作为独立的写作对象。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思辨观点展开论述,如在“终点、起点、过程”视域下谈“视角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站位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主体不同对得失看法不同”等等。得与失探讨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个体的人。如果只写“得与失”或“起点、终点与过程”属偏题。正确对待得与失,无论将它们看成终点、起点还是过程,都为精彩人生赋能。

语文:发挥高考核心功能,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一、文道统一,立德树人

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选用小说,《麦子》表现的是我国垦边兵团战士的坚韧、忠诚、勇于担当的品格,表现了基于共同理想、信念的美好爱情,以及对土地的挚爱,有利于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育劳动精神等。词《意难忘·山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劳动生活的美好。语言文字题关于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对“慢生活”精神内蕴的表达,《答谢景山书》讨论的“做人”与“为文”的经典关系,词中淳朴、好客、爽朗的人物形象以及《论语》题的“仁者爱人”等,散发着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如科技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反诈骗宣传、乡村振兴等,视角多元,富有时代特征。

二、情境载体,素养立意

语言文字运用题“微纪录片”选段,要求根据文本谈谈对微纪录片的“真实性”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梳理概括能力;《散文的时态》兼具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特征,拓宽阅读视野,考查考生对复杂文本的信息辨析、整合推断能力;小说阅读第12题是自2018年以来第4次考查“语言特征”或“语言风格”,突出“语言风格”与“人物品格”的对应关系,考查考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的能力。《意难忘·山家》20题是继2017年考查古典诗歌“叙事艺术”后的“卷土重来”,引导考生多角度分析古诗词的叙事特点。《论语》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境“举例分析”,学以致用。命题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避免套路答题。

三、关注逻辑,凸显思辨

写作题延续了浙江省重视人文素养、逻辑思辨的命题思路。价值观影响“得”与“失”的价值判断,“得失”观决定“阶段”论。“起点”“终点”“过程”之间呈错综复杂的关系。思维的深度增加,思辨的难度加大。它对考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引导考生既要省察过去,还要关注当下,更要憧憬未来。

四、结构微调,题型稍变

语言文字运用题第5题连续3年考查的是语言“连贯”,主观题,今年为选择题,考查内容为“得体”。客观题分值增加。现代文阅读(一)改变了连续几年用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的形式;《论语》21题“变”为两小题。这些“变化”有利于高考发挥“引导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