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多出现社会热点,尤其是语文和政治。高考写作文的时候引用社会热点素材要比经典素材得分高,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也不要忘了关注社会热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高考作文素材社会热点,供大家参考。
1、法制与道德
两件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先是上海徐家汇公园的一只黑天鹅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盘中餐,让人痛心不已;随后,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年轻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同车的“上海阿姨”对其劝阻教育,还用纸巾替其擦去痰渍,被网友称赞“有素质有腔调”。两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文明素养。
今天,随着法治意识日渐在人们内心生根抽芽,对法治的认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让道德规范成为自觉,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公共场所随意吸烟,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铁,撞了人却一句“对不起”都不愿多说;给共享单车上私锁,准备自用,还振振有词“大家都一样”……违反公德的行为,并不能完全交给法律追责——有的是因为法律管不着,有的是因为法律发挥作用有滞后性——公序良俗却须臾容不得破坏。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说偷黑天鹅的行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是一堂公开的法治课,那么“上海阿姨”的举动则是用“坐而言”传递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卫了文明尊严。
有学者曾总结,不文明现象之所以屡屡出现,根源于耻感的缺失。事实上,如果人们对不文明行为一味隐忍,不拿出较真劲儿与其“宣战”,耻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选购冷冻食品,挑选完后,转身就走,把关闭冷柜推拉门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一位眼尖的老大爷看到,远远就喊道,“冷柜门咋不关啊?”超市里的消费者纷纷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儿。一时间,朋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挂不住”。自此,随手关冷柜门成了他每次去超市都十分在意之事。“礼者,理也。”人人争当那位“上海阿姨”,社会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激发文明的耻感,让文明素养在人心里拔节生长,也才能让道德感如空气一样充盈社会。
素材点拨:“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于其国库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坚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华丽气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养,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这才是它实际利害之所在、主要实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文明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识,以共治来治理不文明,用行动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观念的水位自然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升高。
2、不要做“甩老族”
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子女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甩老族”。“甩老族”的出现,并不是个别现象,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属无一例外都是欠费玩失踪,养老机构又不能把老人赶出去,只能贴钱照顾。
“甩老族”的出现,让人心寒,尤其是在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口还在剧增的中国,各地频发“甩老”事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仍是主流,子孝孙贤,是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甩老”事件频发,则让人担忧老年人的养老处境,更让人担心以孝为荣的道德价值观的沦丧。
别让“甩老族”肆意践踏养老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抚养我们长大,我们就要赡养他们终老,敬老爱老,也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甩老族”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夹击,让“甩老族”没有生存土壤,才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才能让社会变得更文明而有温度。
素材点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老祖宗教育我们要有一颗博爱之心,推己及人地爱所有需要爱的人的时候,我们却连自己该爱的人都没有爱,没有细心照料。无孝敬之道,少担当之心,时代在进步,人心却在退步。
3、大数据看高考作文40年
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当年采取分省考试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了高考恢复40年以来,超过200道全国或地方命制的高考作文题,发现历经变革至今,“材料题”是常客。2000年开始,传统文化和时政热点逐渐走上试卷。而在出题方式上,也出现了诸如半命题作文、“微写作”的创新。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教育部门对于语文学科的定位发生了转变,正在从纯粹的文学科目逐渐转变为现实性、基础性科目,出题人的眼光在移向当代,从更高的格局引领学生心智更加健全发展。
4、连续十年出现材料题是主流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高考40年来,全国卷一共44套试题中,一共有24套试题使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占比约55%;高考40年来,各地自主命题192套,其中有75套为材料作文,占比近40%。
记者发现,材料作文最早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要求考生们读《画蛋》,写一篇读后感。随后,材料作文频繁出现在高考试卷上。从1999年至2009年,全国卷均为材料作文,掀起材料作文新。
案例:1995年全国卷:给出阅读材料寓言诗《鸟的评说》,要求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2013年福建高考卷:要求根据顾城的《忧天》作文。
分析:材料作文是“主流”,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关注。“汉语是母语,读得多才有可能写得好”,而这两者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一考试形式能够同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输出”的表达能力。
北京市教委校园促进项目中学组特聘专家、新东方集团培训师及语文项目创建主管杨洋分析,“命题作文范围比较大,写作的难度系数较大,评分的要求也会更高”。
他解释说,而材料作文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框架内进行创作,更有利于进行比较,因此是更为“主流的选择”,“毕竟高考要在尊重命题的合理性基础上,照顾到学生的发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