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沈阳科技学院,始建于1999年,前身为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省属普通高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近7000人。
● “绿牌”专业+实力师资+优质资源=宜学环境
“绿牌”专业为先导。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需要,陆续开设了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五大学科门类的31个本科“绿牌”专业,重点培养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型紧需人才。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6年,我校成功申请新专业“机器人工程”,成为全国首批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 2018年,我校“金融学”专业获批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2018年,我校“智能制造技术试验教学中心”成功获批为省级实践教学中心。
实力师资是基础。学校积极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并逐年扩大队伍规模、优化教师结构,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3人,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31人。近年来,全校教师主持科研、教研项目127项,编写教材58部,发表论文202篇,申请专利56项。2017年,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自动化教研室教师王娇荣获了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辽宁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面向地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民办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校的数学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4项课题被列为2016年省级本科教改立项。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深入企业行业实习实践,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校授课,积极培养引育造就“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优质资源作保障。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10.41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9.1万册;建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与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共70个;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52家。校内实验、实习实训环境能够满足基础性、过程性、功能性实验的要求,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学校成立了精细化工、化学工艺与催化技术、化学分析检测、高分子材料、环境生态、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产业创新等9个校级和5个系级科研院所,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与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提塞德大学、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积极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多选择。
● 区位优势+怡人校景+舒适住宿=宜居氛围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校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新行政、文化核心区域——浑南区,毗邻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和沈阳南站,将有建成的地铁4号线途经北侧校区。校园周边科技产业、高校林立,具有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生态校园景色怡人。学校本着“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规划,依傍在全运二西路西段南北两侧建设而起。校区整体占地面积达41.9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3.9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13万平方米。其中,南侧校区于2014年9月建成并交付使用,配有方便师生日常生活的咖啡厅、健身房、电影院、餐饮中心、超市等;拥有高标准室内运动馆、国际会议中心、容纳3万人体育场等现代设施的北侧校区正在分期投入建设中。
学生公寓设施完备。学校建有标准化学生公寓20栋,光纤入户、环境舒适、设施俱全,充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并于近两年进行了宿舍改造工程。目前,共有4人间、6人间两种公寓供学生选择,其中4人间公寓为上床下桌、WiFi覆盖,配备了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浴室、活动室、24小时热水等。
● 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孵化拓展=宜业品质
科技创新引领完成学业。学校在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3年理论学习和1年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探索开创了一条借助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来引领学生完成学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养成。近年来,我校秉持“要素入手,能力本位”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行“双线并行,五步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前提下,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取得显著成绩。四年累计获得世界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22项,省级奖励790项,参与师生13000余人次。尤其在 “挑战杯”、“创青春”赛事中,我校团体总分连续四年在全省本科高校名列前25,民办本科高校名列前两名。2019年全省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3,民办本科高校中排名第一。
校企合作保障精准就业。在面向就业时,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加入了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软件产业校企联盟”、“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等,与东北制药集团、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华晨宝马、东软睿道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精准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有效确保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同时,学校与沈阳化工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共建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为学生日后考研构筑桥梁纽带,每年约有10%的毕业生顺利考取到心仪学校继续深造。
孵化拓展助力大众创业。学校坚持秉承“教育、孵化、拓展”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于2011年9月成立了辽宁首家创业学院、于2017年下半年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此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多年来,学校通过建立起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库、成立科技创新与创业学生组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组织参加各种竞赛与科研活动以及协调发挥社会力量等方式方法,充分挖掘了在校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启发、养成,并逐步引导学生将创业想法孵化为实际行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落实。在未来的几年里,学校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心,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诠释“博学笃行”的真谛,以务实重行的作风开掘出“种德修身”的新知,全力创办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教育模式,构筑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办学格局,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社会满意的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为青年学子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起坚实舞台!
学校领导
校长 杨化仁 党总支书记 王一女
副校长 张向东 副校长 王喜魁
副校长 张丽影 副校长 杨春光
校长助理 学生处处长 高洪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