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艺术、文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全日制、综合性、应用技术型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在校生规模近17000人,是联合国教科文(UNESCO)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理事单位。学校秉承“修德、技精、勤思、协作”的校训,围绕“习术立业,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践行“用明天的主流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的宗旨,在“倾力打造东方加州理工学院”办学愿景的指引下,着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技情怀的“全链条”工程师和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办学十余年,学校声名远播,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2017年6月,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纳入“十三五”本科院校设置规划。

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视高园区大学城,享受着中国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与科技创新高地、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宜业宜商宜居国际化现代新区的独特优势资源;毗邻成都科学城、天府科创园,现代交通地铁、高铁、航空业发达,高端科技企业云集,创新氛围浓厚,所开设专业与区域行业无缝对接,是发展潜力巨大的璀璨明星高校,被社会美誉为“天府新区自己的大学”。

生态校园:

学校3000余亩生态园林式校园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环境优雅,常年绿树成荫,四季繁花飘香,高耸钟塔、威武剑桥、俏丽东风渠把校园点缀得绚丽多姿。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群、信息化的图书馆(投资1.5亿)、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配置了空调和智能热水器、无线Wifi全覆盖)、现代化大学生食堂、匠心独运的艺术楼,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马术训练场、壁球场、高尔夫球训练场、射击训练场、开心农场、游泳馆、健身房等。实验实训室完善,已具备教学、实训、科技开发、生产四位一体功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家,覆盖所开设的全部专业。基础设施按在校生30000人的办学规模配套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开设专业:

学校面向国家级天府新区、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渝经济圈和 “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需求,开设了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会计、财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护理、学前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59个专业,并通过整合专业教育资源,推进专业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交叉性、融合性专业增长点,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格局。现设有互联网+学院、中德学院(汽车工程系、轨道交通系、工业自动化系)、人工智能学院、火链软件学院、、蓝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医护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新道云财经学院、中诺思物流电商学院、烹饪学院、大湾商务航空旅游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完美世界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体育学院、电竞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格局,实现了专业链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的对接。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启动青年教师“硕士化”、“博士化”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双百”(百名教授、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不断优化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一批年富力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担当学术领军人物和教学、管理骨干,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和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提升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能力。

教学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训平台实景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实践教学工程化、课外作业综合化、课程考核过程化”的教学模式;创新并成功实践了“先技能,后理论,技能理论一体再提升”三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水平显著提高。 学校重视以技术创新赛事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专业教育、科技创新、知识转化的协同增量效应,引入行业企业人才的培养规格,重视实务能力培养。近年来,学校在校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数百项。其中,我校学生在“蓝桥杯”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五年荣获一等奖。

人才培养:

学校在全国率先推行校企“双主体”办学,产教融合引领同行,办学模式着眼于人才培养适应新经济、新动能转换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传统动能转型要求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开发课程体系,加大对生产、管理、创新研发过程重点环节技术技能的“螺旋上升式”实践教学,培养富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线工程师。建立和完善产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跨专业的应用技术型专业群,培养创新能力强、跨界融合的工科一线工程师。将技术性实践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引进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中试线、生产线,培养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熟悉产业链从设计、研发、生产到服务“全链条”的工程师。

科研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以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又支持他们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和服务。近三年来,学院获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纵向课题120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10篇,主编参编教材50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5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11项。 学校大力推进“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研发与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院承担企业科技研发10余项。学校与中国社科院四川分院合作成立“四川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院”、“天府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法规研究院”,与眉山社科联合作成立“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天府新区视高园区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器”。

学生就业: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方针。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齐心推动的就业工作格局。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讲座、就业指导课、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创业孵化园”,各二级学院分别建立了创客空间,通过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每年举办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学校毕业生以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深受有人单位的青睐,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国际合作:

随着国际一体化形势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学校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继续在办学理念、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引进多名外籍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力图以国际化的视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品牌形象,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世界知名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合作办学。

学校将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实现学校“创百年学府,育科技精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 陈宇 教授(博士)
男,汉族,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物流工程专业博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毕业,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班。眉山市党代表,仁寿县党代表。曾担任深圳怡同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3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选调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2010年6月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纽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访问交流,2012年赴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考察,曾获“中国经济百名新锐人物”、“教育创新奖”和“杰出校长”等10余项荣誉。
主研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以“财政厅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恒远石化公司信息系统”为代表的三十余项横向课题,出版专著10余部。在《经济体制改革》、《计算机应用研究》、《软科学》、《经济问题》、《物流工程》、《统计与决策》、《管理科学工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指导 MBA 、项目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70 余人。具有依法治校、科学育人的先进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领导能力。
分管:主持统筹学校全面工作。

副校长 梁桂川 教授(博士)
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经济、企业并购、金融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曾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纽约理工大学等国内外数所大学。先后担任北京吉利大学金融证券学院执行院长、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深圳国泰安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
曾主持一项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项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两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编写教材一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具有丰富的经商经历和深厚的理论造诣,曾被评为“北美知名华人”。在"第四届中国管理大会"上,被国际管理学会评为"杰出管理学者"。
分管:校办、督导办、发展战略等。

党委副书记 黄永忠
副教授,高级政工师,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南部县人。
1964年就读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69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煤炭工业部山西大同矿务局。先后任矿宣传负责人,局党校组教科长。1986年任燕子山工程处党委书记。1988年被山西省党校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副教授。1991年被国家煤炭工业部评定为高级政工师。曾在报刊上连续发表《矿工与政治经济学》通俗理论文章。撰写论文《对外开放与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从三破万米看大同精神的培育》等论文在省级理论刊物发表并被评为局、市级优秀论文,出席华北地区理论研讨会。参与煤炭部审定的《煤矿企业文化》的编写。 1992年调四川煤炭工业管理局任政治处长。2005年在西南大学育才工商学院任党总支书记,两次被学生推选为《我最喜欢的老师》。2009年8月到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任党委副书记。
分管:党务、团学工作。

副校长 包国容
女,汉族,MBA,副教授,四川大竹人,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眉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仁寿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致公党四川省委委员,致公党四川省社会服务处副主任,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务委员会委员,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
199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硕士。曾先后担任四川实用人才中心办公室主任,四川省经济管理学校校长,西华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都校区副院长。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学术著作2部,主研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承担了省级课题《高职院校多元化招生改革研究与探讨》并已结题(发表在《现代学术研究》杂志上),《职业教育校企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升级适应研究》、《推进校地校企“双创”合作思考》等并担任课题负责人。先后赴韩国建国大学、世宗大学、祥明大学和英国阿伯瑞特威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意大利都灵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国考格诺斯教育集团等欧洲国家高等学府考察访问。积极参政议政,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言献策,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职院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的建议》、《关于推进我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建议》、《关于加强省内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师资队伍双向交流的建议》、《关于加快形成我省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更高格局的建议》等均被采纳。
分管:财务、招生、基建等工作。

党委副书记 李军 高级讲师
女,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昆明工学院。曾参加西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获结业证书;曾参与中央团校现代企业制度研讨班培训、参加复旦大学青年干部工商管理班培训、参加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参加中央纪委监察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业务培训获得合格证书。编写《商品流通企业管理学》等多部教材,曾在《冶金职业技术教育》等多个期刊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及《职教美育向第二课堂活动渗透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等多篇课题实验报告。2007.10.8获人事部高级职业经理人合格证书。曾多次获得集团公司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称号。
分管:学生工作部、团委和宣传部

副校长 卢台生教授
教授,评审专家,雅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是四川省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建设工作专家库成员;物联网应用技术高级工程师、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注册讲师。已经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1部,独编校本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承担教育科研项目共12项,其中主持或主研11项,科研获奖4项。近几年来,共组织成功申报6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院级精品课程和11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成功申报12个省级教改项目和10个院级教改项目;组织评审院级教学成果奖21个和院级教学团队18个;组织遴选院级特色专业10个。组织申报成功中央财政支持的项目3个、专科新专业38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项目1个,修订完善了共42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分管:教学、实验实训和图书情报工作。

副校长 王珏翎
男,中共党员,教授,从事机电类专业教学、科研工作35年,《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职教机械类),全国机械职机电设备类专业教指委会(高职)委员,在工作期间,领衔成都市属高校首批重点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建设,主编出版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两套,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组织参与国家省市各类课题十余项。

副校长 陈红 博士 教授
女,汉族,毕业于交通大学通信专业。曾赴日本筑波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访问。近年来,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和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内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各类研究论文30余篇。分管国际教育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相近院校推荐

相关院校信息